2017-2018学年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2.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 主张纯粹的感化。这说明他倡导(  )‎ A.发明本心     B.知行合一     C.礼法并施     D.重义轻利 ‎3.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 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4.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5.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 A.以德治国     B.统治合法     C.君权神授      D.阴阳五行 ‎6.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对此理解准确的 是(  )‎ 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             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 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             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7.《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 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  )‎ A.主张正视儒学 B.否定佛教传播 C.肯定道教影响 D.主张三教合流 ‎8.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9.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0.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1.《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 ‎(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 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12.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13.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14.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梁启超(  )‎ A.坚持维新变法的主张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C.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主张暴力反满 ‎15.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16.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17‎ ‎.现代新儒家贺麟先生说:“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和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有助于把握儒学的根本精神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启发了多数国民的自觉意识 D.全面否定了落后的儒家思想 ‎1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19.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D.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 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认的滥觞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21.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他的这种思想(  )‎ 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22‎ ‎.“理性”一词有多种解释,一般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所应坚持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对象是社会与自然 B.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 C.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 D.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 ‎23.爱因斯坦在广岛、长崎事件发生后警告世界:“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除我们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中。”这里的“思想方法”是指(  )‎ A.尊重科学的思维模式 B.科学工具化的思维模式 C.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模式 D.追求理性的思维模式 ‎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C.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 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 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 ‎——朱熹 ‎ 材料二 ‎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 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蚋《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 的思想源由。(1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 的共同原因。(6分) ‎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7.(15分)‎ 材料 唐代是御史监察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备的时代。设置目的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所谓“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初始)“御史台……有弹邪佞之文,无受词讼之例”。开元十四年始规定受事御史之制,弹奏前往往是“推覆理尽,然后弹之”。御史台推鞠狱公(包括举弹前的推覆)和受命推按,往往不是一日而毕的事,这就需要“留问”﹣﹣暂时拘捕,于是设置监狱,称为“台狱”。御史台初期只审判皇帝交办的案子,即所谓“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联合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一般说来,几经御史台推鞠落实后的案子,还得移交大理寺法官详刑定谳,量罪判处。终唐之世,御史台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司法机关。唐后期,御史台的职权渐被侵削。在地方上,御史台对割据和跋扈藩镇是难以行纠举之职的。在中央,宦官势力是御史台不得侵犯的禁区。‎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官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御史台的职权范围。(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御史台的作用。(9分)‎ 黄梅二中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AAB 6-10 CAACC 11-15 BAADC ‎16-20 BACDC 21-24 BCBB 二、非选择题 ‎25.(1)君权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8分) ‎ 源由: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6分) ‎ ‎(2)原因: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等。(6分) ‎ ‎(3)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5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6.(12分) 一、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 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 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 二、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 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 ‎27. (15分)(1)范围:监察百官;起诉和审判案件;拘捕官员;弹劾官员.(6分)‎ ‎(2)作用:对官员的监督,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初期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有效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司法机关,职权容易被牵制削弱;后期由于专制主义集权的削弱,其监察作用受到抑制.(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