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市第四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等)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24道大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 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  ‎ 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 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    ‎ ‎ 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 ‎3. 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A.英国首先使用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4.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劣势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军事生产的膨胀 D.军事战略的失误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6.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7.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 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 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 ‎ 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 ‎8.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中国年轻的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据理力争的感人故事。那么,顾维钧在会议期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在会上发生激烈争吵 B.苏俄代表在发言时尖锐地抨击英法美等国的强盗行为 C.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 D.英法两国在对德处置问题上争论不休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 B.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 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    ‎ D. 力争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制海权 ‎10.《国联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可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 ‎11.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先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是 A. 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 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 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 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13.斯大林认为《洛迦诺公约》“孕育着欧洲新战争”,其原因不包括 A.公约实质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 B.使德国重返国际大舞台 C.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暂时的妥协 D.公约维护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现状 ‎14.《非战公约》是一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尝试,但其未能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C.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 D.没有涉及裁军问题 ‎15.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17.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轴心。它们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的原因有 ‎①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 ②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 ③与英法美的矛盾激化 ④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18.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埃及 ‎19.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20.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 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 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的政策 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政策 ‎ ‎ ‎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大题共60分,(其中21题 15 分,22题 15分,23题 15 分,24题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并且公开宣扬:“我们应该拿下巴尔干,若想要成为一个大国,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德国一直支持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参谋总长小毛奇强调巴尔干是东线反俄和地中海反英的侧冀,应全力争夺。他一贯认为对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找一个打仗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通过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一场把俄国也拖进去的欧洲战争。‎ ‎——摘编自金重远《巴尔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形势的原因。(9分)‎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 ‎1926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9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6分)‎ 海口四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D B B A A B C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D D C D C B D ‎17‎ ‎18‎ ‎19‎ ‎20‎ C C C C ‎21.(1)特点:新生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局势紧张,战乱频繁;列强支持不同的巴尔干国家,形成两大阵营。(每点2分,答出其中 3点给6分)‎ ‎(2)原因:巴尔干各国统治集团都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力图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欧洲列强的挑拨与干预;巴尔干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奥匈帝国和德国企图借巴尔干动荡发动全面的欧洲战争。(每点3分,答出其中 3点给9分)‎ 22、 ‎(1)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3分)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一点2分,三点6分) (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2分)‎ 结果: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一点2分共4分)‎ ‎23.(1)成果:通过《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建造海军主力舰的权利,从而结束了英国海上霸主时代;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6分)‎ ‎(2)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增强了中国政府的外交热情和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急于武装霸占中国的侵略计划。消极影响:使中国回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强国共同宰割的局面。(9分)‎ 解析(1)依据材料“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的信息归纳回答。‎ (1) 依据材料“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结合五四运动事实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归纳回答。‎ ‎24.(1)《凡尔赛条约》的奴役;大危机的冲击;纳粹党的欺骗宣传;魏玛共和国民主制的缺陷。(任3点9分)‎ ‎(2)惩处纳粹战犯;经济上赔偿,政治上真诚道歉实现和解;确立避免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机制。(一点2分共6分)‎ 解析(1)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可知是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的奴役;“1929年的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可知是大危机的冲击;另外还有纳粹党的欺骗宣传;魏玛共和国民主制的缺陷等。 ‎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后德国惩处纳粹战犯;经济上赔偿,政治上真诚道歉实现和解;确立避免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机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