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

‎2020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必须写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考证出甲骨文中的夏字,如图,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有夏字的卜辞,疑似都是表示贞人的人名,到东汉许慎对夏字解释时才增加了“中国之人”的释义。据此可知的是 A. 有夏一代的历史存在 B. 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 C. 商人曲解夏朝的历史 D. 汉朝时推行文字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东汉许慎对夏字解释时才增加了‘中国之人’的释义”可知,“夏”字的内涵在后世的社会发展中被不断地丰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含义,这反映了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故选B;甲骨文中的“夏”字并没有国家或者民族的含义,且我们也不能仅凭一个字的内涵就确定某一段历史的真伪性,夏朝是否存在,还需更多的直接性的证据支撑,排除A;“夏”字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这是符合象形文字的造字规则的,并不存在曲解的说法,排除C;许慎个人不代表政府的行为,由此我们无从得知汉朝时期是否推行过文字改革,排除D。‎ ‎2.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 A. 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 儒学受到严重冲击 C.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政府注重道德教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的现象,B项错误;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D项错误。‎ ‎3.下表是一位学者对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地域分布所做的统计,有人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这一分析过程 A. 严谨解读了材料的内容 B.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南宋政权只能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来,而文化发展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故“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显然忽视了政治因素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选C;结论忽视了政治因素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不是严谨的解读,不是唯物史观运用的结果,排除AB;史实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只是思考的角度过于片面,从而得出了不严谨的结论,排除D。‎ ‎4.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设左右侍郎。至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六部成为权力中枢 B. 尚书行政职能减弱 C. 丞相职位分置多人 D.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明代的废丞相权归六部到清代六部和侍郎直接上奏,出现分歧由皇帝裁决,可见皇帝独裁专断权力的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六部、侍郎和皇帝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六部权力中枢地位的巩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尚书行政职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力,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朱元璋废除丞相而不是将丞相职位分置多人,故C项错误。‎ ‎5.清末湘系大员刘坤一曾指出:“今中国轮船,非招商局不可,虽许他人合股,其权操之局员,是利在数人而不在众人。藏富于民之道,亦似不如此。”其体现的主旨是 A.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C. 抵御外国资本的经济渗透 D. 解决军工企业运输困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根据材料“今中国轮船,非招商局不可,虽许他人合股,其权操之局员,是利在数人而不在众人”结合所学可知刘坤一的意思可以允许参股轮船招商局,不允许华商建立自己的轮船运输企业,目的是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故选B;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材料主旨,A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是维护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垄断地位,没有体现解决军工企业运输困难,D错误。‎ ‎6.20世纪初,梁启超一度认为,中国该有一位“大独裁者”,“以铁以火陶冶吾国民二十不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然后与之读卢梭之书,夫然后与之谈华盛顿之事。”这反映出他希望 A. 仿效德日的君主专制 B. 抵制民主革命的发展 C. 以强权应对外来侵略 D. 为维新变法准备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20世纪初,面对革命派的形成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梁启超呼唤 “大独裁者”,认为中国需要用铁血政策管理三五十年,之后再推行卢梭倡导的民主和华盛顿推行的共和制度,反映出他希望抵制民主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仿效“德日”实行“君主专制”和“应对外来侵略”的相关信息,AC两项错误;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破产,梁启超希望中国有一位“大独裁者”出现,不是要为维新变法准备舆论,D项错误。‎ ‎7.‎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毛泽东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就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这表明此时毛泽东主张 A.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反对蒋介石的民粹主义 C. 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任务 D. 支持资本主义发展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天经地义”“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来看,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即民主革命完成后,还需要经历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应当通过新民主主义,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A错误;蒋介石是大资产阶级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支持资本主义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C。‎ ‎8.连环画又称小人书,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下图是1955 年出版的连环画册的封面,该书的内容主题是 A. 批判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B. 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 反映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建设 D. 表达人民对土地改革的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1955年”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对农业等进行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必要条件,于是在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推翻了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新的道路,而不是参加工业建设,C错误;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 ‎9.在人类文明早期“公”的观念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私”的观念被淹没其中,这是世界所有文明社会的共性。古希腊罗马文明最早开始划分公法和私法,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公、私观念的对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其主要成因是 A. 人文精神的兴起发展 B. 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C. 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 D. 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材料“古希腊罗马文明最早开始划分公法和私法,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公、私观念的对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商业的不断繁荣,人们要求有专门保护自己私人利益的法律,因此出现了和公法相对的私法。B正确;人文精神对罗马法私法的出现有重要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古罗马曾一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不属于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C错误;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是私法出现的表现,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10.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英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到19世纪末,下降最快的德国超过80%,最慢的美国也接近7%。这一现象 A. 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垄断地位 B. 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 C. 激化美德矛盾并导致世界大战爆发 D. 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尤其是后来居上的美德两国,生产效率提高的更为明显,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A正确;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会提高商品产量,B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但美德矛盾并不是二战爆发的主要矛盾,C错误;材料与垄断对社会发展的威胁无关,D错误。故选A。‎ ‎11.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在二战后的45年里“铁幕”是欧洲的主要分裂线,其后这条线已经东移了几百英里一现在,它是一条一方 ‎ 面把西方基督教民族分离于穆斯林,另一方面把它分离于东正教的界线。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 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利益 B. 不同文明的国家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C. 世界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D. 世界已发展为多极化和多文明状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西方国家是宗教立国的国家,宗教是国家间最大的分歧,宗教是西方文化根基,它导致了地区文化不可能融合,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利益,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铁幕”对欧洲的影响,不能说明“世界”的矛盾冲突,排除C;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D表述错误。‎ ‎12.20世纪以来,许多欧美画家通过对色彩和视觉的深入研究,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法,运用各种新材料来表现相应的主题。这类作品 A. 体现新视角描绘客观世界 B. 注重表达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强调反对传统及自我表现 D. 突出创作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法,运用各种新材料来表现相应的主题”可知,这类作品是现代主义风格,结合所学可知,现代主义美术强调反对传统及自我表现,故选C;A是印象派,B是浪漫主义,D是现实主义,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开始兴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组工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该水电站的修建将极大改善第聂伯河的通航条件,使基辅以下流城均可通航,产生的电力可直接供应位于扎波罗热的新建大型钢铁厂,此外对周边诸多城市的供水、灌溉、渔业都大有裨益。水电站在美国专家组的大力援助下开工建造,1932年大坝具备截流蓄水能力,工程于1939年宣告全部完工。第最伯河水电站大坝主体为混凝土溢流坝,整个大坝的长度超过‎1100米,蓄水量33.3立方千米,年平均发电量30亿千瓦时。第聂伯河水电站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水电站之一,它的建咸和使用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在苏联政府和人民心中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人教社《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二:中国“三峡梦”是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设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了第一次勘测,设计开始启动:1944年“萨凡奇计划”将设想转化为工程开发方案;194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修……三峡水库”,1958年又提出“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1970年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积累经验;1985年邓小平曾设想过“中坝方案”;1992年4月3 ;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几代人的“三峡梦”开始走向现实;2016年三峡工程总体验收标志着“三峡梦”完全变成现实。“三峡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三峡梦”成为现实,证明了“中国梦”一定要实现!‎ ‎----摘编自邹学荣(三峡工程的历史 与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成功修建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三峡梦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苏两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战略意义。‎ ‎【答案】(1)成功原因:经济恢复;工业化方针推行(党的领导、一五计划);;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引进外来人员技术(美援)等。‎ 影响:改善了基辅周边环境及交通条件,为当地及苏联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骄傲。‎ ‎(2)历程:民国时期提出设想,设计实施勘测;建国初至80年代完善设想,积累经验;1992--2016年工程实施完成阶段。‎ 战略意义:大兴水利工程既是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工程,又是彪炳千秋的社会民生工程;既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工程,又是保护修复环境的生态工程;还是凝炼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1927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得出经济恢复,工业化方针的推行;根据“美国专家组的大力援助”得出引进外来人员技术(美援);还可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等分析总结。‎ 影响:根据“极大改善第聂伯河的通航条件……此外对周边诸多城市的供水、灌溉、渔业都大有裨益”得出改善了基辅周边的环境及交通条件,为当地及苏联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在苏联政府和人民心中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得出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骄傲。‎ ‎(2)历程:根据“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设想”得出民国时期提出设想,设计实施勘测;根据“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修……三峡水库’……1970年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积累经验”得出建国初至80年代完善设想,积累经验;根据“1992年……‘三峡梦’开始走向现实;2016年……完全变成现实”得出1992--2016年工程实施完成阶段。战略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民生、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生态环境、战略价值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 ‎----唐朝诗人韩胡 不见万里长城,不识中国之大;不见山海关,不识中国之制度;不见关外将台,不识将帅之威尊矣。‎ ‎----朝鲜文学家朴趾源 我想,即使把世界上所有石造的要塞和防砦全部集中起来,也比不上中国的长城。‎ ‎----英国马嘎尔尼 一千四百年来,长城扮演着防卫中国、隔离中国与全世界的角色。‎ ‎----政治家何布琉克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其初能保存辈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天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我看过卫星拍下的长城照片,这是地球的标志,应该是人类和平的标志。‎ ‎----美国总统尼克松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长城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如从《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等得出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曲唱出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长城谣》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唤起亿万中国人的爱国教情。长城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展示中国人民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解析】‎ ‎【分析】‎ ‎【详解】题目材料包含着长城作为国家统一和安全屏障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等内容。首先,阅读材料能准确提取其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其次,根据主题从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等,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论证主题;最后,总结升华。‎ ‎(二)选做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刘邦称帝后,即命萧何参照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时秦的酷法,一部分被废除了,一部分却仍保留。随着社会的发展,前191 年,惠帝废除《换书令》,前187年,高后废除夷三族刑和《袄言令》。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改革起源于一次案件,当时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罪要被处以肉刑,他没有儿子,小女儿缇萦陪同父亲到长安,上书文帝,说愿意去做官奴,以赎父亲的肉刑。文帝很感动,让丞相和御史大夫商议方案,将原来要执行的墨刑、荆刑和斩左、右趾改成笞刑和死刑。这次改革成为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制过渡的开始。景帝即位后,继续刑制改革,两次颁布诏书,将肉刑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次刑制改革是中国古代刑制从野蛮到文明的转折点,到南北朝时期,肉刑逐渐被皮除,封建五刑制到北齐时出现了雏形,为隋唐封建五刑制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废除肉刑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刑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1)原因:汉初鉴于秦严刑酷法,统治者不断周整律令;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统治秩序趋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官员和民众强烈反对肉刑。‎ ‎(2)改善民众处境稳定了统治,推动了古代刑制的文明化,为文景之治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当时秦的酷法,一部分被废除了,一部分却仍保留”得出汉初鉴于秦严刑酷法,统治者不断调整律令;根据“高后废除夷三族刑和《袄言令》……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得出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统治秩序趋于稳定;根据“缇萦……以赎父亲的肉刑。文帝很感动,让丞相和御史大夫商议方案”得出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官员和民众强烈反对肉刑。‎ ‎(2)根据“中国古代刑制从野蛮到文明的转折点,到南北朝……为隋唐封建五刑制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可从改善民众的处境,稳定统治,推动了古代刑制的文明化,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等分析总结。‎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萨达姆政权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于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伙同英国、澳大利亚等4国组成联军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4月9日,美联军推翻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布什宣布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但之后不久驻伊美军在伊拉克陷入了游击战,战争延续至2011年底,以美军全部撒出伊拉克告终。伊拉克战争历时近9年,美国士兵伤亡近6万人,其军事开支高达7630多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战略的第一次实践,从过程和结果来看,伊拉克战争偏离反恐战争的方向,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声望,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分裂。‎ ‎----摘编自陶文钊《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背景:冷战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力图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利益;“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恐怖主义黑名单;美国认定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海湾战争后美伊之间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2)影响:实践了冷战后美国单边主义的战略,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战后进一步发展;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严重损害到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可能导致国际关系中武力的滥用;国际社会中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约力量正在发展。‎ 认识: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弱国更应加强国内经济政治等建设;国际社会应加强以联国为中心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制约霸权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谐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伊拉克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战略的第一次实践”得出冷战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力图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根据“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得出“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恐怖主义黑名单;根据“以萨达姆政权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于为由”得出美国认定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可从海湾战争后美伊之间矛盾并未得到解决等分析。‎ ‎(2)影响:根据“冷战结束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战略的第一次实践”得出实践了冷战后美国单边主义的战略,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战后进一步发展; 根据“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严重损害到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根据“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得出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可能导致国际关系中武力的滥用;根据“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声望”得出国际社会中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约力量正在发展。‎ 认识:可从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加强以联国为中心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制约霸权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分析总结。‎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少承家学,虚怀若谷,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他在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方面无所不精,贡献很大。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强红热的人,是温病学的莫基人之一。所著《温热论》是我国温病学说理论,和神证的基础。叶除精通医术外,还博览群书,在其它学问的研究中也是严谨治学,学究天人。叶天士在世八十年,其主要著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削本叶氏医案》等十多部都流传后世。他在临终前警成他的儿子们说”区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责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怀为刀也。”这体现了他在医学,乃至人生管理的造求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中医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 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沈德潜《叶香岩传》、王友亮(叶天 士小传)等 ‎(1)根据材料,简析叶天士取得功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叶天士所取得成就的特点。‎ ‎【答案】(1)原因:深厚的家学底蕴;谦虚好学,勤于钻研;极高的个人品质精神。‎ ‎(2)特点:家族传承;学识广博,精于诸多领域;温病学的奠基者;著作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少承家学”得出深厚的家学底蕴;根据“虚怀若谷”“博览群书,在其它学问的研究中也是严谨治学”得出谦虚好学,勤于钻研;根据“区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责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得出极高的个人品质精神。‎ ‎(2)特点:根据“少承家学”得出家族传承;根据“底蕴;根据“博览群书,在其它学问的研究中也是严谨治学”得出学识广博,精于诸多领域;根据“所著《温热论》是我国温病学说理论,和神证的基础”得出温病学的奠基者;根据“十多部都流传后世”得出著作颇丰;根据“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得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