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定州中学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承智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对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发表评价指出,“他仿效列宁‘工农民主专政’的说法,提出了与列宁主义颇为不同的观点,认为新政府应当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府”。费正清所评价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4.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这种做法( )‎ A.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限制了贵族随意滥用权力 D.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正 ‎5.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6.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7.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 为核心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理念是万物本源 ‎8.北宋初期,行使监察智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9.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以农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0.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11.下表源自杨天石的《蒋介石在抗日故争中的作用)。据此可知.当时的国民玫府 时间 事件 ‎1936年9月17日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准备万一,以与倭战”‎ ‎1936年9月24日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决心,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 ‎1936年10月8日 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备 A.做好了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 B.力图拖延抗战爆发的时间 C.构想了防御作战的战略赚图 D.认为对日作战的时机己到 ‎12.1883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等等,这些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现象能说明 A.德国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 ‎ B.福利社会在19世纪末已经成熟 C.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法制化 ‎ D.德国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13.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子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地方官吏管理地方政务,不得参与军务。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 A.诸侯割据的局面 B.郡国并行尾大不掉的局面 C.南北对峙的局面 D.五代十国的局面 ‎14.宋代王禹曾这样描述当时一些隐士的衣着:“楮冠布褐皂纱巾。”(注: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到大德六年(1302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的囚犯,每人“支粗布(棉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二领。”出现这些变化最基本的前提是( )‎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 B.棉布成为主要的服饰材料 C.政府推广棉花种植 ‎ D.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15.“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6.一战期间,我国在大量进口钢铁的同时,铁矿砂却大量出口。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 A.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外国资本所占比重过大 ‎ C.工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缺陷 D.重工业的布局极为不合理 ‎17.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D.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18.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19.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对外采取了两项措施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D.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20.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号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 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 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22.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 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消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脸,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24.】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 B.“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 C.“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 D.“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25.“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 A.农业科技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食品流通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二、综合题 ‎2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圊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 之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 “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 BCBAD BDCBB ADDDB ADABB BCCDA ‎26.(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27.(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即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分)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国对新中国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的政策;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分)‎ ‎(2)有利因素: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两岸直接三通,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九二共识)等(任答出3点即可,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