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0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练)-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 雅典民土的弱点在上片而强调平等 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C. 雅典直接民上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答案】A 【解析】材料“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实际是强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雅典的法律问题,排除B;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王,故排除D。材料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问题,排除C。 2.(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时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己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A.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孔子和柏拉图 C.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韩非和柏拉图 【答案】B 3.(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 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 B. 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C. 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 D. 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智者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在树立人的尊严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D项正确;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BC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 4.(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 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C. 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D. 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答案】C 5.(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文综历史试题)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答案】C 【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6.(甘肃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下图为2016年4月21日在雅典举行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普罗米修斯瞒着宙斯 偷取火种带到人间。他怀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并拯救人,至少能够毁灭奥林匹斯众神。这—希腊神话传说 A. 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 B. 契合了基督教原罪说 C. 成为古希腊史的佐证 D. 体现了现代奥运宗旨 【答案】A 7.(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风吹幡动,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此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有 ①朱熹 ②王守仁 ③普罗塔戈拉 ④苏格拉底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朱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朱熹强调物质本身的客观存在,故①项错误。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强调以人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②项正确。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人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③项正确。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个 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美德。苏格拉底已经超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强调人的道德,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8.(2017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答案】B 9.(2017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衡水联考(ii)历史考前模拟训练(三))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 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 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 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答案】A 【解析】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以人为标准,肯定了人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法律制定要符合人的天性,从本质上看还是为了突出人的重要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10.(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上周练历史试卷)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答案】 (1)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活跃。 (2)相似之处: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 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理性、意志和欲望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这三种品德……和谐一致,就产生了…正义……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可知柏拉图追求理想社会、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希望统治者重视道德建设、强调社会和谐、行仁政;第二问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柏拉图站在公民的立场上,从政治角度出发强调统治者的作用。而孟子从民生的角度入手,希望中的理想社会应是远离饥饿,同时道德的高尚。 1.异同点 (1)相同点:①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②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③都注重人的品德,都重视对人的教育。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2)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2.形成原因: (1)苏格拉底时期雅典工商业经济空前发展,与此同时雅典民主政治趋向衰落,人的道德也 在承受着考验。 (2)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崩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