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等可知道家主张,逐一分析选项可知答案。 2.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这反映 A. 董仲舒儒学影响深 B. 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 C. 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等信息,可知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故答案为B项。董仲舒新儒学形成于西汉,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说法绝对,“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不是古代文化都有的特点,排除D项。 3. 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夺焉,而理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这材料表明() A. 理学家希望通过帝王的“正心诚意”树立良好的政治典范 B. 封建帝王有意识的将理学树立为统治臣民的工具 C.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在理学的流变中被严重的曲解了 D. 理学家的“理”也是政治领域中对抗君主专制的手段 【答案】D 【解析】材料大意为,天地间,只有真理和权力是最尊贵的。即使这样,相比之下,真理比权势更加尊贵。朝廷上,讲明道理,天子不得以权势压人。即使一时权势压住了真理,后来真理也会广为人知并流传万世。根据材料可知,吕坤认为理可以用来制约君主专制,D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理”对于帝王的约束,而不是树立政治典范、理学统治人民,AB错误。“存天理,灭人欲”在材料中没有涉及,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抓住材料中的主旨“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在理之下的,理可以来制约君主的权力。 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 A. 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 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 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 D. 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答案】C ..................... 5. 他是中国这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开下兴亡,匹夫有责 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晚明中国”、“走在时代最前列”,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他认为理就在百姓的生活之中,D正确。A项是黄宗羲的主张,B项是顾炎武的主张,C项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排除ABC。 6.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 神化王权 B. 祭祀祖先 C. 发展农业经济 D. 战胜自然灾害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中的“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当时人们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古代天文学成就: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7.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黄帝内经》——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C. 张仲景——“医圣” D. 《本草纲目》——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是《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是东方医药学经典,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表述。 8.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挥洒活泼”的书体特色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该书法体系应该指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A是行书,故A正确;B是篆体,C是草书,D是楷书,故排除BC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结合行书的特点分析解答。 9.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 揭露制度腐朽,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C. 抛弃“闭关锁国”,放眼看世界 D.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中国人看到西方“船坚炮利”,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开始摒弃“天朝上国”的理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选D。地主阶级不揭露制度腐败,A错误;B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思想特点;C中抛弃“闭关锁国”的抛弃不符合事实。 点睛:“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 10.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 A. 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B. 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 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 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反映和涉及。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11.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故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 12. 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们,在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最严重的是,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可是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上,却具有反民主、反科学的倾向”。下列言论中不可以作佐证此观点的是( ) A. “新旧之间绝无调和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B.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C. “彼等(新文化学者)不容纳他人,故有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 D. “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新文化学者口头提倡民主科学,思想却是反民主和科学,“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同时应该秉承中国传统为根本,如不能秉承则“立见其败”,这便是“中体西用”,不符合材料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ABC均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 (1)观念之争(是否学):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2)内容之争(学什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政体之争(学哪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 (4)模式之争(向谁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 1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粱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等都大力鼓吹王阳明的心学,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他们反复引述、极力椎崇的王阳明的思想观点可能是( ) A. “知善知恶是良知”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B 【解析】“人皆可以为尧舜”意在强调人人都可以象尧舜那样大有作为,名垂青史,在当时中国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的确需要敢作敢为的精神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和D尽管均是王阳明的观点,但均起不到鼓励人们敢作敢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陆九渊的思想观点而非王阳明的思想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 据吴虞称,1916 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 5 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 22 元。《新青年》全年定价 2 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 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 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D. 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刚开始销售只有5份。经过新文化运动思想传播,1919年销售大增。说明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A正确;B中遍及全国说法绝对;C中各个阶级以及D中效果显著显然说法绝对。 15.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 )[]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 C. 实事求是坚持抗战 D.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正确;材料没有反对教条主义思想,B错误;实事求是和反主观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C和D错误。 16. 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 )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大,但其实内部人民的生活比较困苦,社会革命一触即发,因此他强调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D项。A不是三民主义内容;B和C不是民生主义,排除。 17. 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为他( ) A. 研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研制出“银河—Ⅰ 号”巨型计算机 C. 育成杂交水稻 D. 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 【答案】C 【解析】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促使水稻高产,结合国人温饱问题,C正确;A是原子弹;B是计算机以及D中航天不符合材料主旨。 18.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 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 “东方红一号”卫星 B. “神舟 5 号”载人飞船 C. “神舟 7 号”载人飞船 D.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答案】B 【解析】从题中信息“在太空轨道升起”“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可知是中国首次邀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符合这些信息,故B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卫星不属于载人航天,故A项错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神舟”五号之后,故C项错误;“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也不是载人航天,故D项错误。故选B。 1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 这一方针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 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百家争鸣”表现在不同学术观点上的争鸣,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 20. 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B. “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是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 促进了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个否定式选择题。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所以本题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的时间及意义。 2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0 世纪 60 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到 20 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 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答案】A 【解析】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A项错误,符合题意;B、C和D均符合事实。 22.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产物 B. 浪漫主义文学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C. 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D. 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端开始暴露 【答案】B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刻意突出想象、幻想和抒情,不注重理性。B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的表述,排除。 23.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 A. 巴尔扎克 B. 雨果 C. 司汤达 D. 都德 【答案】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代表巴尔扎克。 24. 下列作品中,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深刻揭露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的是( )[ A. 《红与黑》 B. 《悲惨世界》 C. 《战争与和平》 D. 《人间喜剧》 【答案】B 【解析】《悲惨世界》是第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作品。B正确;A是浪漫主义;C和D是现实主义。 25.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8世纪末至19世纪早期,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下,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积极追寻新的理想抒发个人情感。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故选 【名师点睛】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 考点:十九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十九世纪以来的的文学·浪漫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卷上) 26.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主义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相形见绌,中国文化因外来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中国文化要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文化现象是指什么?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宋元时代,中国的“市民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根本动摇”的原因。 【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崩 溃,封建制形成,社会急剧转型。 (2)形成:汉朝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挥,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等思想;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倡大一统, 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帝国文化开始形成。市民文化:宋词、话本、戏剧、风俗画、四大家书法。 (3)原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可知是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和阶级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秦汉时期董仲舒对于儒学思想发展以及汉武帝对于儒学尊崇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宋词、话本、戏剧、风俗画、四大家书法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西方文化冲击、现金中国人探讨以及文化运动等角度思考回答。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请谈谈你对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这句话的理解?这些“现实的政治原则”在近代中国是否得以“发扬光大”?请简要说明。 【答案】(1)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2)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的对理性的思考表现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方面,美国1787年宪法正是上述思想结晶的具体体现。例如,宪法吸收了天斌人权、人民主权等思想,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宪宠法贯彻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有效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 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基本上就以上述政治原则为目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基本体现了上述政治原则。 【解析】(1)依据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归纳思想变化;依据所学从“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启蒙运动思想主张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出的政体回答即可。 点睛:这种题型是通过用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实质)或者概述历史事件的特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跨度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解读史料以及概括历史特征的能力。 2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1)西方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 (2)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3)孙: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毛: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 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改革开放) 【解析】(1)结合所学,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分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列主义。 (2)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3)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