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试题

定远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本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官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B. 外来棉纺织业的竞争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家庭生产对工场生产的阻碍 ‎25.清初洪异的《长生殿》,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婚姻纠葛。但它不同于一般人视杨贵妃为“祸水”,也不局限于表达改朝换代的“黍离之悲”,而是在揭示杨、李“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同时,对杨玉环追求爱情的专一给予深切同情。这说明 A.追求婚姻自由成为民众共识 B.文学写作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C.批判封建礼教成为大势所趋 D.教化百姓是戏曲的主要功能 ‎26.苏格拉底在嚷嚷的公民大会中被处死,极大地刺激了柏拉图。为此,柏拉图在《国家篇》中竭力倡导专家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体,并坚信“少敷”道德和知识精英统治的合理性、正义性。这说明柏拉图 A.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B.主张根本改变城邦政治的模式 C.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27.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 ‎28.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 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B.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 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D.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催化剂是瘟疫广泛传播 ‎29.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在《献给黑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大自然给了你们与白人一样的智慧、理性和厚德。那些人到你们的岛屿上,靠你们的劳动和痛苦而发大财,却觉得自己有权利写一些诽谤性短文侮辱你们,还不允许人进行反驳。这种不公平,更促使我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为了人的自由而抱不平。”这段材料说明 A.启蒙思想蕴含对殖民主义的反思 B.法国的殖民扩张最为野蛮 C.奴隶贸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抨击 D.黑人奴隶要求自由和平等 ‎30.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31.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32.19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显著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等长期并存的局面。在美国经济“滞胀”期间,供给学派应运而生。1981年开始执政的里根总统明确宣布奉行供给学派的理论。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下列观点属于供给学派的应该是 A. 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过多干预经济 B. 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政府预算赤字 C. 供给应适应需求,重点是扩大需求 D. 减少税收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33.“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整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根据这一宗旨成立的国际组织 A.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B.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 D.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4.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5.1867年,京剧入沪。到1911年,上海正式的营业性戏园有120家,造就了“大小戏园开满路,笙歌夜夜似元宵”的剧坛盛况,为京剧专设的戏园、茶园等娱乐空间也竞相开放,戏曲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私宅迅速走向了普通的市民大众,这表明当时 A.新剧种京剧最早在上海产生 B.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走向了成熟 C.上海成为全国戏曲活动中心 D.上海地区戏剧受众群体出现变化 第II卷(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2013年10月,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50多年来,“枫桥经验”始终不变,不变的是其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灵魂:“枫桥经验”始终在变,这种变源自于其体现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半富和发展着“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始终在前行,新世纪以来,浙江大力弘扬“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注重德法并举,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子。全国各地也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枳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10分)‎ ‎(2)“枫桥经验”己从“浙江风景”上升为“全国风景”,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3)借鉴“枫桥经验”,就新时期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两条建议。(6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徽商在鼎盛时期散布于全国各地,以致有“遍地徽”之说。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商有的从事长途贩运,有的落户异乡就地从事交易活动。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在他们的资助下,书院众多,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术更加繁荣。‎ ‎——摘编自何定俊等《徽商历史作用初探》‎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美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经营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看待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 ‎(10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时间 代表人物 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 公元4世纪 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 ‎“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 公元1304年 法国传教士孟特高维诺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他服膺于中国人的宽容。‎ 公元1739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家”。“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公元1793年 英方使华代表马戛尔尼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公元1895年 德皇威廉二世 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 公元1993年 美国学者芒罗 ‎“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 公元1997年 日本学者观堂义宪 ‎“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 ‎——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 ‎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康尔喀却不满足这项条约所带来的利益,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调集军队驱逐了入侵者,库尔喀也归降了清廷。这场战争暴露出西藏地区的很多问题,如军务驰懈、货币制度不健全等。其中,货币问题成为清政府最关心的亨宜。1、铸造银钱,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用唐古式字铸乾隆宝藏四字。2、银钱以重一钱,重五分两项搭配铸造。每纹银一两准兑一钱重新钱九元、五分重新钱十八元。其旧钱系一钱五分重者,亦一例兑换九元,作为定价。3、铸钱银两,由商上支发,该局铸出钱文,易换银两,即将所换之银,改铸银钱。每钱九元,易银一两,所余一钱,作为炭火倾销之费。4、番寨赋税,有以银钱折交物件者,商上收纳时,即照所定兑换之数,按新铸旧铸分别折收,不得稍有浮多。至采买各物,亦须公平交易,不得苦累商民。5、铸钱局内,专派仔本二名,济仲喇嘛二名,以专责成。6、监铸局员,如果勒慎出力,由驻藏大臣保奏。倘敢徇私舞弊,即行产参办理。‎ ‎——《中国西藏历史上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 ‎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既定方略是“赖美为助”“依仗各国”主持公道,其出发点仍是“以夷制夷”,但立足点已转向对和会极高的道义期望值上。原因在于中国对一战后国际关系准则的威尔逊“十四点”宣言深信不疑。巴黎和会作为按“十四点”原則实现世界和平的场所,当然被中国视为主持正义、讲究公理的地方。直至一切努力无法改变和会决定,亦不能指望美国主持公道后,中国代表团才在国内民众的压力下,自发地转变既定外交方略,依据国际法拒签和约,从而引起国际震动,在华盛顿会议上,这种转变变成了自觉的行动。会前中国在外交上形成了明确的方略:通过参加多边国际条约体系,制衡列强在华势力,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的平等地位。这是在汲取巴黎和会的教训后,对外交方略的进一步调整与修正,是中国外交的明显进步。‎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方略的变化以及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实践。(9分)‎ ‎(2)根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外交方略变化的原因。(6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觊觎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他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当此“强邻窥伺,藩属急难,疆国堪虞之际”,中国亟宜加强防务,增兵边关,“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断无坐视之理”。他进而力言:“强敌压境,边防紧急,依恃谈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唯有积极筹战筹防”,兴师助越,志在必战,方能挫败凶锋,粉碎法国的侵略计划。‎ 张之洞于1885年初兵凶战危的紧急关头,力排众谤,起用爱国老将冯子材,并在军事上鼎力扶持和发挥其才能的事迹,时人称道:“中外两军相见,威震远人,独数谅山一役,全仗运筹决策。”人云冯子材“建此殊绩,亦之洞知人之效也”,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黎仁凯、钟康模著《张之洞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屡上奏折的目的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被时人广为颂扬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C A C A B A D A D D ‎24.D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官场的确切报道”,结合所学可知,个体家庭棉纺织业的普遍存在,使经营棉纺织的手工工场阻力巨大,D项正确;作为原材料,棉花传入时间的早晚,并不是经营中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主要阻力,A项错误;“古代社会”外来棉纺织业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阻碍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对各个手工业部门都有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 ‎25.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文学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可知,清初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的人物评价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和创新意识,故B项说法正确;清初婚姻自由不可能成为共识,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清初的时候尚未体现出较多的批判封建礼教的现象,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文学创造中人物评价定位的转变,未提及教化功能,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 ‎26.C ‎【解析】本题以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柏拉图倡导专家、精英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一体。这是基于对苏格拉底死于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的反思。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团体由于缺乏应有的专门知识和政治素质,再加上少数人的蛊惑煽动。往往难以形成理智、客观、公正的裁断,因此柏拉图倡导精英政治。目的是规避直接民主的弊端,C项正确;现代民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未涉及,A项错误;B项中“根本改变”表述错误;倡导精英统治不能说明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D项错误。‎ ‎27.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出现私田开垦,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认,到秦汉时期,土地大量开垦,破坏生态环境,而周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因此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比周朝多,故A项正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特征是精耕细作,不是粗放式经营,故C项错误;汉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更加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故D项错误。‎ ‎28.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欧洲气候的变冷和黑死病的肆虐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一些问题,人们对于整个基督教信仰的体系都产生了怀疑,宗教的神圣性被打破,对于信仰的质疑产生了最早的宗教质疑和反宗教的运动,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明确反映西方民众信仰危机开始出现,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时天主教会依然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15、16世纪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 ‎2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黑人的不公平境况的不平,依据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判断,A项符合题意。‎ ‎30.B ‎【解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这一论述说明的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排除D。‎ ‎31.A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四次工业革命中分别是因为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导致机械制造的发展,电力推动导致的大规模生产的实现,电子和TI导致的制造业进一步自动化和由于信息物理融合所导致的现在的生产模式,据此可知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故选A。‎ ‎32.D ‎【解析】根据所学,针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供给学派主张减少税收和国家干预,D项正确;控制货币发行量属于货币学派的观点,A项错误;在“滞胀”情况下,扩大政府开支的旧政策,只会加重经济困难,B项错误;扩大需求的观点与扩大供应的供给学派矛盾,C项错误。‎ ‎33.A ‎【解析】由材料“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国际组织指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故选A;世贸是国际贸易体系内的国际组织,而非金融体系内的国际组织,排除B;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后就已开始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故C项无法说明世贸建立的特殊价值,其不是最佳答案,排除;世贸组织的建立顺应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排除D。‎ ‎34.D ‎【解析】这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B、C三项的描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 ‎35.D ‎【解析】从材料中的“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私宅迅速走向了普通的市民大众”可以看出,上海地区戏剧受众群体出现了变化,D正确,京剧产生于北京地区,排除A;标志着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是元杂剧,排除B;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41(1)特点:徽商以血缘为纽带,宗族化管理;奉行“儒道经营”(急公好义、赈灾济困);经营范围侧重于国内贸易。西欧商人公司化经营;奉行牟利、实用的理念;经商范围侧重于国际贸易。(9分)‎ 原因:中国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国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等。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古典文化的影响等。(6分)‎ ‎(2)看待: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待两个商人群体的社会作用。(2分)‎ 明清微商:冲击了抑商政策和世俗观念;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镇繁荣;对国家稳定和赈灾济困起过重要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最终未能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4分)‎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重商主义的形成;促进文艺复兴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4分)‎ ‎42.示例:‎ 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惧,态度较为复杂。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 ‎45.(1)原因:巩固边疆的需要,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控制,藏区缺乏稳定有序的币制。(6分)‎ ‎(2)意义:建立了稳定有序的货币体系;便利了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9分)‎ ‎46.(1)变化:巴黎和会上依赖美国等国“以夷制夷”;华盛顿会议上依据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 实践:签订《九国公约》,重新承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了二十一条。(9分)‎ ‎(2)原因:汲取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教训;北洋政府及外交官的据理力争;五四运动提高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美英对日本的压力等。(6分)‎ ‎47.(1)目的:分析战争形势陈述战略策略;力主援越抗法捍卫边。意义:提供清廷决策的依据;彰显爱国主义精神。(6分)‎ ‎(2)原因:张之洞在战争中知人善任,鼎力扶持和信任冯子材;他虽远离前线但运筹椎幄,取得扱越抗法战争的胜利;肯定和赞赏张之洞援越抗法的功绩。(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