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徐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徐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徐水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46道小题,每题1.5分,共69分)‎ ‎1.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仁政、以德治民的思想主张,属于儒家,故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严刑苛法,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与民做主”,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儒家仁政的思想,同时,要求掌握其它各派思想主张,据此可以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  )‎ A.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B.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的思想内涵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再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以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3.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分别是( )‎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诸子百家从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变革主张,儒家积极倡导民本思潮,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法家学派倡导君主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 ‎4. 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 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名师点睛】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 ‎5.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均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庄哲学 ‎6.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C. 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错误,“完全”不符合史实;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唐代书法的发展 ‎7. ‎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 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为贵”、“夫民,神之主也”、“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以看出这些材料的核心是“人”,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故选A。BCD不是题干中四个材料中共有的信息,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文精神 ‎8.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朱熹把天理和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的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9.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 构建新儒学体系 B. 提倡知行合一 C. 强调社会责任感 D. 重建伦理秩序 ‎【答案】C ‎【解析】张载提出的理想在于为天地、生民、万世等,顾炎武为天下兴亡呼吁,这都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只提供了二者的理想,与构建儒学体系和伦理秩序关系不大,排除A、D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B项。‎ ‎10.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 A. 民族气节 B. 宋明理学 C. 克己复礼 D. 依法治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于社会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张寡妇不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相关的思想,从材料的分析来看,这种道德标准是宋明理学,B正确。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对中华民族品格特质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但材料内容与民族气节无关,排除A。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排除C项。D项依法治国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B ‎11.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 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可知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而不是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另外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而不是材料所述的南宋,因此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12. 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 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冲击了“佣书业”而使其“丧失存在的基础”,体现了科技进步与否和佣书业衰兴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AC两项均排除;佣书业的兴衰与文化氛围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 ‎13.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表明( )‎ A. 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 B. 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 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 宋代洋炮传入中国 ‎【答案】C ‎【解析】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唐代已经发明了火药,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显示其中的炮就是洋炮,排除D项。‎ ‎14.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A说法错误,公元前后西方科技略微领先中国,B说法正确,15世纪后中国科技开始衰落而西方科技迅速发展,C说法错误,15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科技达到顶峰,D错误,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西科技对比 ‎15.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 )‎ A. 《诗经》 B. 《离骚》 C. 《春秋》 D. 《山海经》‎ ‎【答案】A ‎【解析】春秋末年的《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C项;《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排除D项。‎ ‎16.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A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排除A;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17. ‎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 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复杂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片中书法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文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属中等难度题。本题重点落在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理解上。苏轼的文字为行书。A项是楷书,B项是隶书,C项不正确,唯有选项D才符合图片中字体特征,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艺术·书法 ‎18.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 A. 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 实用技术发达 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 ‎【解析】中国的文明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从材料来看就是“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即中国科学技术注重实用,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政府的作用;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D选项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含义。‎ ‎19. .魏源在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时已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相连的等地理常识,但他在书中仍宣扬中国四境有海环绕,认为世界各国不是“海岸之国”就是“海岛之国”,惟有中国例外。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说明魏源意图强调近代海防的重要性 B. 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 C. 说明魏源仍存有中国中心说等传统观念 D. 说明魏源对世界地理缺乏必要了解 ‎【答案】C ‎【解析】魏源虽然明知中国有许多陆上邻国,但仍然在书中宣扬只有中国的四周环海,也就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根本区别,中国居于世界的中心。表明魏源虽然主张学习西方,但仍然保留了中国中心说这一传统观念,没有摆脱传统天朝上国的限制。A项无从体现;B项,魏源并未进行变法实践;D项不符合题干“(魏源)已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相连的等地理常识”的表述。故答案为C。‎ ‎20.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严复将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造,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社会发展也适用,这是为了维新变法做铺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选项材料中涉及的不是科学发展。‎ ‎21.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他是个声望很高的学者。他引述偏僻的古书章节,把孔子描写为主张伸张民权、遏制君权的人,还把进步思想偷偷地塞进传统的古典思想。”该段文字中提到的“他”是指(  )‎ A. 魏源 B. 康有为 C. 严复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他托古改制,借助孔子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与材料信息相符,故答案为B项。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宣传生物进化思想,陈独秀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开展新文化运动,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 点睛: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以下特点:①以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的理论外衣。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22.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砍断大树”指的是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希望恢复帝制,并且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资产阶级的主张是针锋相对、背道而驰的。因此势必要发起一场运动进行抵制,那就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23. ‎ 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度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  )‎ A. 主张中体西用 B. 提出“打倒孔家店”‎ C. 倡导民主共和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李大钊认为两千多年所谓的礼仪道德都是虚伪的,儒家思想所建立的社会体系是空壳,没有实质内容,所以他反对孔子,主张打倒孔家店,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思想;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君主和共和关系;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李大钊 ‎24.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25. 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A. 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 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 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可以看出时间1925年,由材料“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且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所以本题选D,A是孙中山早年的变化;B是1911年,不符题干时间;C是191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 考点: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6.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特点 ‎27. 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B. (应)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 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答案】B ‎【解析】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C项是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排除;D项是发表于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排除。‎ ‎28.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如此镇长》,应该用什么思想批判这种现象最准确(  )‎ A. 三民主义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毛泽东思想 ‎【答案】C ‎【解析】漫画反映的乱摊牌和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也能体现出对人民利益的保护,但不符合题干中“最准确”的要求,排除A、B、D项。‎ 点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9.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 )‎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1956年这一时间和周恩来的表态,可以准确判断出A项,因为1956年我们并开始提出并实行了“双百方针”,周恩来的态度正好就是对这一方针的最好诠释。B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故排除;题干中1955年的现象反映了C;而题目的主旨是对学术问题政治化错误的纠正,故排除C;D项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实行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30.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普罗塔哥拉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就是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他说无知是万恶的根源。故C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怀疑精神,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只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强调人知识对人道德的作用,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均不符合题意。‎ ‎31.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本方能达本”‎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这句话,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为重视知行合一,“知本方能达本”能够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故B项正确。AD项强调人的地位,与人认识自己无关;C项强调实践的意义,与苏格拉底强调的重点不同。‎ ‎32.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 文艺复兴运动群在念烟兴起的根源是( )‎ A. 意大利保罗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C ‎【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代表的是经济因素,也就是说经济因素是促使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因此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对文艺复兴起到了积极意义,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D选项是从宗教角度来分析,都不是从经济角度的分析,故排除。‎ ‎33.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倡导思想自由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构建民权政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体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不仅批判封建宗教,更是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构建民权政府,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宗教改革时期就已经提出了;B项是三者的相同点;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核心:理性主义——提倡用自己的理性,去观察、思考、判断事物。影响:(1)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2)推动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发展。(3)推动了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的斗志,影响波及全世界。‎ ‎34. 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  )‎ A. 社会契约说 B. 三权分立说 C. 君主立宪说 D. 法律至上说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35.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样的情形应该发生在( )‎ A. 古代希腊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说明的上帝所代表的基督教或者天主教也被彻底批判,再结合材料中的“理性”一词,可以得出这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发生的情况,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36. 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 A. 坚守个人主义 B. 崇尚精神追求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说明古希腊人崇尚的是精神追求,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坚守个人主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A。材料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没有体现重视民主信念,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倡导人类平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7. 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 A. 禁欲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自由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世俗主义”、“个人主义”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禁欲主义是中世纪的主流思想,教会宣扬禁欲苦行,反对人的个性发展,与材料中的“个人主义”不符,排除A。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由主义,而是强调人文主义,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信息“世俗主义”、“个人主义”“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等,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8. ‎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唱一首新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美德即知识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了其“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的主张,排除A项。B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排除。‎ ‎39. 下列观点有悖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 A.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B.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C. 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D. 真正的高贵并非先天生成,而是自为的 ‎【答案】C ‎【解析】人文主义主要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由“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判断出A项体现人文主义;由“而落在个人身上”可以判断出B项体现人文主义;由“并非先天生成,而是自为的”可以判断出D项体现人文主义;C项中“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体现的是神为中心,故本题答案选C项。‎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人文主义的含义: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和作用,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然后要逐一解读各个选项的信息。‎ ‎40.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 A. 虔诚的信仰 B. 教会的仪式 C. 真诚的善行 D. 神父的指引 ‎【答案】A ‎【解析】‎ 马丁路德改革强调只需虔诚的信仰,就能获得灵魂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真诚的善行并非新型控制形式,排除C项;神父的指引是原来就有的方式,不符合“新型的控制”,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即“信徒皆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41.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 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文化的旗号 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兴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A、B、C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均不是启蒙运动,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才是反映启蒙运动,故本题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理性思想 ‎ ‎ ‎42.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 A. 天赋人权思想 B. 自由平等思想 C. 人民主权思想 D. 人非工具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主权思想,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43. 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民族主义就是要实现民族独立的问题,排除;民权主义就是要实现夺取政权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民生主义就是要防止贫富分化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问题,所以选C。D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不具体,排除。故选C.‎ 考点: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44.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B. 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咸同年间曾姓者可知是指曾国藩开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由于没有认识到西方强大的根源是政治制度的先进,导致最终失败即“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45. .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 A. 宣扬以德治国 B. 辩护政治法统 C. 推动经济交流 D. 加强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虽然涉及到了水德,但是和以德治国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可知其采用终始五德说是为了辩护政治法统,故B项正确;采用终始五德说和经济交流无关,故C项错误;采用终始五德说和加强民族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集权的目的 ‎4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可知钱穆意在强调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国情。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没有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BD项。‎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7题19分,第48题12分)‎ ‎47. 儒学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儒学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诞生于春秋末年,为孔子所创立。孔子整理《诗》、《书》、《春秋》等“六经”,制定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国是儒学壮大期。此时儒家得到初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一世的“显学”。……两汉儒学,趋于独尊,也是儒学蜕变,成为御用学术的开端。……另一方面,儒学在两汉又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在以董仲舒为首的经学家引阴阳五行以解儒学。‎ ‎﹣﹣摘编自舒大刚《中国历代大儒》‎ 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注:所谓“格义”是指在两种文化接触的时期,接受外国文化的人们喜欢把所接受的外国文化的某一方面,比附在本国文化的某一方面)‎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儒学相比,汉代儒学的“变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走向“精微”的原因和表现。‎ ‎(3)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格义”方式及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孔子与儒学。‎ ‎【答案】(1)变异:从内容上看,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从特点上看,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2)原因:儒学自身存在理论缺陷(或儒学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吸收了佛家道家的思想;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表现:把儒家的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系统理论体系。‎ ‎(3)方式: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 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辩证的认识孔子与儒学);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或还原真实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 ‎【解析】(1)变异: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汉儒学,趋于独尊,也是儒学蜕变,成为御用学术的开端”和“儒学在两汉又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在以董仲舒为首的经学家引阴阳五行以解儒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儒学就是从目的和地位上、内容上与先秦儒学不同。所以从内容上看,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从特点上看,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发展到理学之前,其自身存在理论缺陷(或儒学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宋代理学家经过自己的学术创新才使之发展到“精微”的地步;由材料二中的“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吸收了佛家道家的思想。‎ ‎(3)方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三中的“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再结合所学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史实可知,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态度:这里的态度应该辩证地看,历史地看,而且要批判继承。具体来说,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辩证的认识孔子与儒学);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或还原真实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点睛:这一题通过纵向考查儒学发展的过程。先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作比较,考查二者的不同之处,这通过所学知识将二者的主张比较即可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作比较,探究儒学在宋代发展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儒学在近代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的思想特征,并深入突出如何看待和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这需要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 ‎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又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答案 示例一: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此后的宗教改革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 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 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 示例二: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位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咅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以人文主义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入题,实际是要求学生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互动关系。在作答时,首先要拟定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点既可以确定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也可确定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前者可从自由主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后者要突出重大文化现象的历史背景的挖掘。‎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 ‎【名师点睛】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 ‎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 同 ‎ 原因 ‎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 ‎ 性质 ‎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 本质 ‎ 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从思想内容上看,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 作用 ‎ 都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打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 ‎ ‎ 异 ‎ 时代背景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形成(新兴)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 兴起 发展 ‎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 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 斗争矛头 ‎ 封建教会 ‎ 封建制度 ‎ 活动范围 ‎ 主要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就 ‎ 在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等多方面成绩显著 ‎ 斗争武器 ‎ 人文主义 ‎ 理性主义 ‎ 斗争形式 ‎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 抛弃宗教外衣 ‎ 影响 ‎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流派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