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1.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题干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斥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说明D项。 2.《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为此秦朝开创了( )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周制”指的是分封制,秦朝为避免分封制的弊端,开创了郡县制,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属于专制主义制度,不是“周制微弱”的原因,故AB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 2015年,“中国梦”“大部制”依然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 A. 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 B. 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 C. 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 D. 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结合所学,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选D。 【名师点睛】元朝政治制度①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替代三省,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②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等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 4.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此事可能发生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驳回诏书”等字眼体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此事可能发生在唐朝而非汉朝、宋朝和明朝,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不通过的就要驳回;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5.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 A. 军功授爵 B. 察举制或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西汉中期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和征辟制,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或征辟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军功授爵是在战国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隋唐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汉中期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和征辟制。 6.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中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司”“知州”“通判”等信息可知,这是宋朝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正确;汉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郡国并行”、“州(刺史)等,唐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道” “藩镇”(节度使)等,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行省”,故ABD错误。 7.雅典人认为:“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是遵守法律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是间接民主 B. 雅典公民毫无人身自由 C. 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 D. 雅典的民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 【答案】D 【解析】 “遵守法律、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等字眼意在强调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是直接民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公民并非毫无人身自由而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治而非轮番而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某中学进行“3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有误的是( ) A. 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 B. 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 C. 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 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罗马帝国时期” 的法律是万民法。罗马万民法保障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支持罗马帝国奴隶取得人身自由的诉求,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万民法保护新征服地区自由民和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的权益,故AB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9.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罗马皇帝,排除A项;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作用 10.“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A. 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 B. 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 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 D. 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由行政监督权,故A项正确。在现在的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B项排除;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民众,故C项排除;国王是虚君,故D项排除。 考点: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 11.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 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BD项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C项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12.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B 【解析】 材料论述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体现出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正确;A和D属于联邦制的原则;C中原则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美国共和政体体现的政治理念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1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法国近代代议制的有关内容。由题中的材料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相互制约。D正确。故本题选D。 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反映历史本质是 A.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 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 孙中山反对帝制,农民都拥护 D. 信息封闭,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民国二年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故农民的封建帝制思想浓厚,故A项正确;清末政府并不注意民生,故B项错误;“农民都拥护孙中山反对帝制”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信息封闭不属于本质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15.邱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由此可知,该诗的写作背景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故C项错误;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是在1900年,故C项错误;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于1932年,故D项错误。 16.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故选①②③组合,故选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④,故排除AC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 17.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措施中符合“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的是1853年的《天朝田亩制度》,故B项正确;定都天京、发动金田起义和“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无关,故AC错误;《资政新篇》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错误。 18.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 A.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B.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C.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D. 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而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没有认清战争的侵略性质,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和主要原因都是英国扩大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A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不是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故D项错误。 1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彻底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性质依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①错误,排除;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学生、商人、工人广泛参与,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五四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把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③④正确,故D正确。 20.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联系史实可知,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应是发生于中共而“二大”之后;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生于全面抗战开始前夕;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发生于五四运动时期;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应出现于1949年之后。故此题应选B项。 21.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其主要意思是说 A. 美国要继续纵容日本侵略 B. 日本正在扩大侵略活动 C. 美国准备对日宣战 D.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侵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侵略,体现了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故D正确。1942年美国没有继续纵容日本侵略,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日本正在扩大侵略活动,故B排除。1942年美国已经对日宣战,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 2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 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 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 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形成了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学生需全面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23.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因为巴黎公社( ) A.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 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其大胆尝试的精神和一些经验。B、C、D均与史实不符合;A是巴黎公社的经验,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处理。巴黎公社没有直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排除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排除C。十九世纪的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排除D。 2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符合题干中“1937年”;B项敌后战场己成为主战场说法不符合史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国民党积极抗战,进行了四次大会战;C项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表述不符合史实,蒋介石国民军队虽然组织了四次大会战,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D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因此,“新气象”主要是指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选D。 25.《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 A.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 “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 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 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应该是巴黎公社,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因此选A。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 二、材料分析题 26.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材料三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吴邦国《“七确立”与“五不搞”描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主: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两个史实)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体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 【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自强运动”初期主要表现:洋务运动。 新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史实:戊戌变法——提倡学习君主立宪制:清廷“预备立宪”——颁布宪法,设内阁,仿行宪政。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至少两个史实) (3)体现: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明:民主政治要注重民主和符合国情(或者既要从历史传统中继承合理的成分,也要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部分)。 【解析】 【详解】第(1)问,“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信息“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差异”,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官员的产生方式等角度分析。 第(2)问,“主要表现”,依据材料信息“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洋务运动。“新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实”, 依据所学知识从戊戌变法学习君主立宪制、清廷“预备立宪”仿行宪政、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等角度分析。 第(3)问,“体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在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继承历史传统和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等角度分析。 27.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民主思想属于一种“混和物”。它们有的是对古典时代直接民主思想的继承,但大部分是中世纪的创新,……英王爱德华一世在1295年召集议会的诏书中直接引用了这一格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从而将这一原则提升为宪法原则,自觉地依据这一原则所召集的这次议会也被视为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R·达尔《现代政治分析》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代议制的渊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列举1649~1832年中,英国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的重要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选择了怎样的政体?又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 【答案】(1)继承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思想 借鉴了13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 (2)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事件: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 (3)政体:民主共和政体。 实践。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4)政治制度发展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政治制度必须与国情相适应. 【解析】 (1)由材料“对古典时代直接民主思想的继承”“1295年召集议会的诏书”,可以答为:继承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思想,借鉴了13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 (2)结合所学,经过光荣革命,英国政体由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相关事件有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 (3)由1787年宪法可知,近代美国选择的是民主共和政体。为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美国的实践有: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4)从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演进来看,政治制度发展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政治制度必须与国情相适应。 28.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中日关系发展,必须以史为鉴,才能够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荫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1887年,日本制定的《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田中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之罪也。” ——摘编自《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而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欲忍其所难忍……以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1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制定《清国征讨方略》的原因。指出日本在19世纪末为实施其方略采取的举措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华是怎样逐步实施第三期目标的?面对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天皇停战的原因,这对当今日本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实力增强。 举措: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实施:1931年,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原因:美国投放原子弹,战局不利:为了保护日本民族和世界文明:为了维护世界太平。 影响:未能深刻反思战争的罪行,否认侵华历史,导致当今右翼势力猖獗。 【解析】 (1)由材料“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说明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结合所学,明治维新以来,实力增强。第二小问,容易答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结合所学,1931年,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为反抗日军侵略,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由材料“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可见日本天皇认为停战原因是:美国投放原子弹,战局不利;为了保护日本民族和世界文明;为了维护世界太平。由此可见,日本未能深刻反思战争的罪行,否认侵华历史,导致当今右翼势力猖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