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上海上海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上海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1. 考古界一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2.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B.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C.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D.呈现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态势 3. 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 A.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B.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C.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 D.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战国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1046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11世纪后期 B.公元前11世纪前期 C.公元前10世纪前期 D.公元前10世纪后期 6. 今天的许多姓氏如齐、鲁以及一些省份的简称如晋、鲁等都源于西周时的哪一制度(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分封制 7. 今天中国人的清明节祭祖、扫墓等观念都受到西周时期哪一制度的影响( )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8.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B.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C.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D.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9.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B.奴隶制度正式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0.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11.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除旧贵族特权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 12. 春秋战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回归自然的隐士派、激进集权的维护者、强调仁爱之心的学者”,他们分别属于( ) A.法儒道 B.道儒法 C.儒法道 D.道法儒 13.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该故事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4. 《中国通史》载:“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上述材料( ) A.指出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认为嬴政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大 C.秦朝统一前,郡县制度已普遍建立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D.强调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15.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 A.实行三公九卿制 B.建立了皇帝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统一了全国 16. 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 B.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17. 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严格的等级制度 D.权力高度集中 18. 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 A.军功授爵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9. 有学者认为,秦代谪戍移民,虽然在当时是暴政,但却传播“华风”于边疆,使野蛮之族同化于“中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B.秦的暴政引发了移民 C.移民促进了民族交融 D.移民促进了国家统一 20. 汉朝建立后,统治“汉者承秦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此处的“制”当指( ) A.布衣将相之局 B.郡国并行体制 C.世卿世禄制度 D.中央集权体制 21.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这位学者是( ) A.李斯 B.董仲舒 C.主父偃 D.晁错 22. 由于汉初的政治决策失误,导致地方王国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甚至引发了“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设置刺史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平定“七国之乱” 23.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制 B.宋代实行文官制 C.汉武帝设立中朝 D.秦朝三公九卿制 24.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曾经实现了短暂统一的王朝是( ) A.隋朝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25.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B.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6.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7.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一词的内涵是( ) A.各民族互相学习,扬长补短 B.迁移、杂居、互通婚姻 C.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D.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28.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隋灭陈朝 B.秦灭六国 C.元灭南宋 D.西晋灭吴 29. 隋炀帝、唐太宗、开元分别属于皇帝名号中的( ) A.庙号、年号、谥号 B.庙号、谥号、年号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C.谥号、庙号、年号 D.谥号、年号、庙号 30.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南方地区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B.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C.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D.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 材料分析题 政治制度的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所辖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分析郡县官僚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 (周武王言)受(商纣王)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惟王(西周统治者)子子孙孙永保民。 ——节选自《尚书》 材料二 (孔子曰)郁郁乎文哉(意为丰富多彩的样子)!吾从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克己复礼为仁。 ——节选自《论语》 材料三 《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霸王之道,皆本于仁。 ——(西汉)萤仲舒《春秋繁露》 注:《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材料四 (西汉宣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书·元帝纪》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主张。 (2)儒学思想发展至材料三所示历史时期,其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叙述这一变化的过程。 (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西汉统治阶层对儒家思想持怎样的观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等传》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南方地区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简述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上海上海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人使起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人使起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夏商正然治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常早簧政母制酶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历史使碳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战国七于与著缺战役 春表争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石器使以宽规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古代正业生产工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郡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儒家思根的发展废变 儒家根量的形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孔根和惯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秦始皇因历史滤绩 秦始较的评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秦三统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秦朝的正且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秦朝的正且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皇帝制度表声公九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秦三统度 【解析】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皇帝制度表声公九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汉根帝亮号大厘统的措施 汉代儒学使得正统以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汉于械述混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验他象法治制度的特点 中表古身政门制假的演进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国体晋白北朝安粗权更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国体晋白北朝安粗权更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国体晋白北朝安粗权更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魏晋时水常民族关系 古代中明的杂族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国体晋白北朝安粗权更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9.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历史体化板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安三之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材料分析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分封制 秦朝的正且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表声公九卿制 中表古身政门制假的演进 中验他象法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老表和弹子 儒家根量的形成 儒家思根的发展废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人口于南迁落配南术区的开发 中国古明经杂重心瓶移的州程和原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