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嘉兴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卷 ‎2019.06‎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出现了君主失政的现象。孔子对此感慨不已,并提出自己主张。下列属于孔子主张或言论的是 A.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属于孔子的德治思想,故答案为B项。A项是老子的思想,C项是孟子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观点,均排除。‎ ‎2.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图三是曲辕犁,故答案为C项。A项是播种工具耧车,排除;B项是直辕耦犁,排除;D项是灌溉工具翻车,排除。‎ ‎【点睛】本题的解答一是根据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的特点与材料信息相符,二是根据图示确定C项是曲辕犁,从而确定答案。‎ ‎3.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民间多私自印制历书。在四川、淮南等地,官方历书尚未颁布,私印者已大量贩卖于市,故朝廷专门下令予以禁止。这反映出 A. 活字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广泛 B. 民间所印历书比官方更受欢迎 C. 印刷术促进了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 D. 政府对民间私印书籍加强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故朝廷专门下令予以禁止”来看,说明政府不允许民间私印书籍的贩卖,即政府对民间私印书籍加强管理。故答案为D项。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民间私印历书早于官方的颁布,从而大量贩卖于市,并非更受欢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印刷术与天文历法知识进步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4.史载:“六部以及总掌军政刑狱地方衙门都是它的下属机构,所有给皇帝的奏报,都要先报告给它,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令、谕旨也都经由它再下发。”材料中的“它”应是 A. 唐代的尚书省 B. 宋代的枢密院 C. 元代的中书省 D. 明代的内阁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宰相权势很大,地方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管所辖地区内的军政事务。故答案为C项。唐代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A项;宋代的枢密院掌管军事,排除B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关或决策机构,排除D项。‎ ‎【点睛】元朝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要,中书令通常由皇太子担任。元朝的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中书省派出机构,掌管所辖地区内的军政事务。‎ ‎5.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对此,《洋泾竹枝词》写道:“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淡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A. 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 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 C. 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 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等信息来看,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习俗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B项中的“成为流行语言”说法绝对,且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服饰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相互影响,排除D项。‎ ‎6.近代某思想家评论当时中国的形势:“吾岁入七千万,偿款乃二万万,则财弱;练兵铁舰无一,则兵弱;无新艺新器之出,则艺弱……”,并指出中国“民心弱”、“民智弱”。基于此认识,该思想家投身于 A. 维新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财弱”“兵弱”等信息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危害,联系所学可知,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影响下,康有为等人开展变法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答案为A项。辛亥革命主要是为推翻本国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排除C项,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排除D项。‎ ‎7.民国初年,天津有一首歌谣唱道:“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此。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国货因价廉物美比洋货更具竞争力 B. 中国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国人认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前提 D. 当时提倡国货与抵制日货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国初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从材料中的“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来看,当时提倡国货与抵制日货有关,故答案为D项。材料宣扬的是国货与爱国的关系,不是价廉物美,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排除C项。‎ ‎8.20世纪初,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下列著作发表或刊物创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②《庶民的胜利》‎ ‎③《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④《共产党月刊》‎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发表于1906年,《庶民的胜利》发表于1918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1919年,《共产党月刊》创刊于1920年,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9.下列各项中,用以注解下图最恰当的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万水千山只等闲”‎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示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万水千山只等闲”与此有关。故答案为C项。A项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B项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 ‎10.2005年第8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题是“山河抗战”,认为中国境内一些高山、丘陵、江河作为有利地形条件,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如以“太行山:中国的天然长城”为题,可以直接作为论据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与太行山有关。故答案为B项。淞沪会战是在华东地区,徐州会战是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包括安徽山东等省一部分的地区,枣宜会战是在湖北省,均与太行山无关,排除A、C、D项。‎ ‎11.学习历史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罗马法”后进行知识整理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早期成文法的内容较多沿袭了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重要代表 C. 所有的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成文法 D. 自然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公民法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阶段,《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的习惯法也属于公民法,因此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早期成文法的内容受习惯法影响较大,《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自然法作为法律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的产物,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2.学者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按照这个观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 圈地运动 B. 海外扩张 C. 黑奴贸易 D. 光荣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条件。故答案为D项。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和劳动力,海外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和市场,黑奴贸易推动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但均不符合题干中“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的要求,即应当是社会制度方面的要求,排除A、B、C项。‎ ‎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 确保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 B. 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 C. 确保司法独立 D. 确保法官服从国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关于法院、法官任职和俸金规定,是为了保证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干预,确保司法独立。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关系,A、B项不是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均排除;法官终身任职,不必服从国会,排除D项。‎ ‎14.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脚步从未停止。19世纪初,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一位英国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组织(下图)。在公社里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这位“社会主义者”是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恩格斯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欧文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故答案为C项。“实业制度”是圣西门设想的未来的理想制度,排除A项;傅立叶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一种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恩格斯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排除D项。‎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15.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理论:如果一国出口最大比较利益的商品,进口最小比较利益商品,该国就能获利。他建议英国大量进口粮食,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大得多。这一建议的实施 ‎①体现了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②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按照李嘉图的理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应当进口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这一主张有利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利益”理论主张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商品交换获得利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比较利益”理论主张发展国际贸易,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排除含有①的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6.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这反映出 A. 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积极推崇 B. 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 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 D. 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但丁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主题。但从材料中的“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来看,反映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教会对于人文主义者的态度,排除A项;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推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 ‎17.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同商讨筹建新中国的会议,材料中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宣告新中国的诞生。故答案为B项。中国七大于1945年召开,排除A项;C项是政府机构会议,不符合“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排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召开,新中国早已成立,排除D项。‎ ‎18.在下图所示报纸中,有可能刊登的内容有 ‎①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②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 ‎③徐向前提出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有可能刊登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同时,徐向前提出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中,排除含有①的A、B、C项。‎ ‎【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联系所学可知,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中,不可能刊登在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上。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19.《大江大河》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其中写到某国企花巨资引进德国先进设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国家统购统销,价格与旧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同,相当于“鸡蛋当成土豆卖”,企业反而处于亏损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 A.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D.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国家统购统销,价格与旧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同”来看,说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尊重价值规律,让市场为产品定价。故答案为A项。造成“鸡蛋当成土豆卖”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企业制度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排除B、C、D项。‎ ‎20.“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 A. 1949年 B. 1964年 C. 1967年 D. 1970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因此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1964年。故答案为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中国还没有条件研制核武器,排除A项;1967年和1970年时中国已经拥有核武器,但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排除C、D项。‎ ‎21.针对19世纪晚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列宁说:“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以下关于垄断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荷、英等国 ‎②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它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现象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②的A、C、D项。‎ ‎【点睛】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22.“在一个以自由社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里,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是保证自由竞争。”“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最符合上述言论的是 A. 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 B.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 C. 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战后的德国逐步形成“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故答案为C项。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仍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23.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对不久前一位西方国家前领导人演讲进行了严厉谴责,认为其“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和“号召同苏联开战”。这主要是因为该演讲 A. 把苏联视为西方最大的威胁 B. 提出了大力援助西欧的经济计划 C. 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D. 建立了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西方国家前领导人的演讲”和“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等信息来看,该演讲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把苏联视为西方最大的威胁,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故答案为A项。马歇尔计划提出大力援助西欧,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北约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形成,排除D项。‎ ‎24.某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宣言称:“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这种情况”主要指 A. 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B.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导致国际局势恶化 C. 西欧由经济一体化走向了政治一体化 D.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的宣言。联系所学可知,“这种情况”主要指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导致国际局势恶化。故答案为B项。朝鲜停战是在1953年,排除A项;1993年欧盟的成立,标志着西欧由经济一体化走向了政治一体化,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排除D项。‎ ‎25.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在下图中,当时没有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但没有加入欧元区,仍然使用英镑,故答案为D项。芬兰、意大利和法国是欧盟成员国,当时已加入欧元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汉武帝时期,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主要包括省察治状、黜陟(官吏升降)能否、断治冤狱等。刺史是小官,俸禄仅六百石,郡国守相是高官,俸禄两千石。‎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刺史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在维护“大一统”政治中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大一统”局面的角度,分析汉武帝采纳该思想的影响。‎ ‎【答案】(1)主要特点:代表中央;以小驭大;职权广泛。‎ 作用:通过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核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结束学术思想竞争和自由发展的局面,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西汉刺史制度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主要包括省察治状、黜陟(官吏升降)能否、断治冤狱等”“刺史是小官……郡国守相是高官”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在维护“大一统”政治中的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来回答。‎ ‎(2)从材料中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得出核心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该思想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等方面来回答。‎ ‎27.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如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维也纳体制,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体制,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制),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本协定各方……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因而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过去对贸易自由化所作努力的各种结果,以及本次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结果。‎ ‎——新华出版社编《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惯例通编:乌拉圭回合专辑》‎ ‎(1)材料一中,“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谈判启动于哪一年?概括指出基于“本协定”所建立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组织的建立是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 ‎【答案】(1)标志性事件: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主要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民族主义力量活跃,局部性的冲突和动荡加剧。‎ ‎(2)1986年。‎ 基本原则: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 如何进一步推动: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了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构建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使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和关贸总协定,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信息来看,“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应当是指两极格局瓦解,联系所学可知,其标志性事件是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可以联系所学并结合材料中的“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等信息,从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民族主义力量活跃、局部性的冲突动荡加剧等消极影响来回答。‎ ‎(2)联系所学可知,中国的“复关”谈判开始于1986年。从材料中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如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关贸总协定对全球化的推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因而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过去对贸易自由化所作努力的各种结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推动贸易自由化、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使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等方面来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