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齐齐哈尔八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据记载,秦在统一后将原六国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 A. 区域间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 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有限 D. 秦朝尚未控制住全国局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统一后被迁到边远地区的原六国大工商者很快在当地将工商业发展起来,说明当时秦朝私营工商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B项正确;材料没有长途贩运的信息,A项错误;迁工商业者到边远地区不能说明国家在重农抑商政策上的力度有限,C项错误;秦朝没有控制全国局势与其可以将许多工商业者迁到边远地区不符,D项错误。 2.汉初,黄老学派认为:君、臣、民都是集体构造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只有“主执度,臣循理”,君臣互不相扰,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安定。这反映出黄老思想 A. 蕴含着纲常伦理主张 B. 继承了贵贱有序思想 C. 致力于平衡阶层利益 D. 适应了汉初集权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老学派认为君、臣、民都是不可或缺的,各安其位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安定,反映出其强调集体、注意平衡各阶层之间的利益,C项正确;纲常伦理、贵贱有序与“君臣互不相扰”、共构“集体”不符,AB两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治国,不是为了集权,D项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汉代以来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还存留着,这种并存情况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 A. 农耕文明停滞不前 B. 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缓慢 C. 农业产量难以提高 D. 农业生产规模较为固定 【答案】D 【解析】 - 11 - 【详解】魏晋以后,长期存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长时期没有重大改变,D项正确;仅以耕作方式的稳定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停滞不前,A项错误;耕作方式不能反映整个耕作技术的发展状况,B项错误;农业产量难以提高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 4.明末清初史学家张承泽的《春明梦余录·都察院》记载,“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闻奏,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滥及不称职,举者同罪”。这一规定 A. 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 B. 旨在遏制吏治败坏的局面 C. 防止了监察制度成为党争工具 D. 说明了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监察御史在履职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不仅要追求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举荐者责任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A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监察御史,不是整个国家的吏治,B项错误;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工具,无法“防止”其成为党争的工具,C项错误;对监察官员的举荐实行追责的规定,无法说明监察制度趋于完善,D项错误。 5.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 A. 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 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 C. 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 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 6.1926年,毛泽东发文指出,都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应该起来猛击买办阶级,并直接对付帝国主义,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这说明毛泽东 A. 坚持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C. 主张各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反帝反封建必须实现工农联盟 【答案】B - 11 - 【解析】 【详解】由“若无农民……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可知毛泽东强调了农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B项正确;坚持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已建立,C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了工人阶级与农民,但未提及建立“工农联盟”,D项错误。 7.依据雅尔塔协定的精神,赫尔利宣称美国只支持蒋介石政府,蒋介石随即下达了全力清剿共产党的命令。但此后不久,苏联提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美国也作出了同样暗示,这就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政治解决的办法。这反映了 A.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瓦解 B. 国共战略决战之后的谈判形势 C. 美苏关系制约着国共两党关系 D. 重庆谈判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苏的建议影响了国共关系,使原本下令全力清剿共产党的蒋介石转而“更多地考虑政治解决的办法”,可知重庆谈判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美苏关系变化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国共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与“蒋介石随下达了全力清剿共产党的命令”不符,排除B项。 8.如图为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支农列车到山村》。该作品 A. 说明了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B. 以政治思想宣传作为主题 C. 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 表明当时文艺方针已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支农列车到山村》中描绘国家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各种机械和物资,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故选C项;1975年处于“文革”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并未“全面”好转,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鲜明地政治口号和标语, - 11 - B项错误;文艺方针的转变是在十一届三中以后,D项错误。 9.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 A. 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 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 C. 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 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 【答案】C 【解析】 【详解】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 10.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们并非不理解残酷的命运和外部世界对人类创造的束缚。然而在他们看来,人类有能力获得知识,而知识的效用在于它能让人们变得“更为明智和幸福”。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 有利于推动科学的进步 B. 继承了古代人文精神 C. 唤醒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D. 促进了艺术思想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获得和使用知识会让人们“更为明智和幸福”,这有利于科学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古代人文精神及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B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艺术思想繁荣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 11.1921年夏,美国人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哈默的这番评价表明该地区 A. 新经济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功 B. 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 C. 曾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 【答案】B 【解析】 - 11 - 【详解】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哈默在这一年的夏天访问了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由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地区尚未推行或未见成效,A错误;哈默在访问饥荒区后却说“比他预计的要好”,可见他很乐观地看待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B正确;饥荒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可能存在联系,但不能说明这一地区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苏俄内战发生于1918-1920年,该地区有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错误。 12.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化促使各国 时期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年~1973年 1.9% 3.8% 4.6% 1974年~1979年 -0.1% 0.8% 2.7% A. 加大力度干预经济 B. 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C. 极力稳定商品价格 D. 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比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促使各国采取减少干预、重视市场调节的政策,D项正确;19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的滞胀表明,扩大工业生产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B两项错误;单纯稳定商品价格并不能解决滞胀问题,C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 ——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 - 11 - 材料二 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 ——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答案】(1)特点:投票选举,实行代议制民主;蕴含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轮番而治;注重法治,以法治国;带有妥协与协商色彩。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 (2)背景:新中国政权基本巩固;积累了政治建设经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地方基础普选基本完成。意义:确认和保障人民民主及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是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探索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代议制、政党制、分权制衡、法治、妥协等方面,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 11 -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经验积累和地方普选等方面,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意义:根据材料二中“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人民民主、公民权、为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奠基、是重要探索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关系: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从纵横两个方面,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极力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随着侵略而产生的,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居于垄断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瓦解着自然经济,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曹童心《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阐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另一方面,这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成为工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造成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机器生产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宣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极力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居于垄断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瓦解着自然经济,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等信息,进行整合,拟定论题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明确表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市场、资金、劳动力到社会经济、政治近代化等方面,展开论证,论证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11 - 15.材料 宋神宗即位后“志在刷耻”,希望重新树立宋朝天朝上国的威严,解除长期以来辽朝和西夏带给宋朝的军事压力。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便下诏淘汰年纪过大的士兵。二年,下诏“并废诸军营,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七十,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五年,神宗“诏于武成王庙置武学”,制订了武学入学标准,入武学者须先进行考试,诸如“武举进士文焕及第,注两使职官,熙河路准备差遣侯抱真而下二十三人,授以三班奉职、借职、差使,缘边差遣”。元丰二年(1079年),神宗下诏“以兖、郓、齐、济、滨、棣、德、博民饥,募为兵,以补开封府界、京东西将兵之阙”。将前朝规定的逃亡士兵三日内归营不处罚的时限,改为了七日,以此争取因各种原因逃亡的士兵主动回营,对其他的逃亡士兵“严行收捕,为首人凌迟处斩,余并斩讫”。普遍设置诸如指使、都教头之类军官和军吏,专掌训练事宜 ——摘编自《宋神宗军事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作用。 【答案】(1)内容:精兵整军;设立武学,培养军事人才;实行募兵制;加强士兵的管理和训练。 (2)作用:改变了军队指挥体制和编制体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中“淘汰年纪过大的士兵”,“废诸军营,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七十……”,“于武成王庙置武学”,“以兖、郓、齐、济、滨、棣、德、博民饥,募为兵”,“普遍设置诸如指使、都教头之类军官和军吏,专掌训练事宜”等信息,从整顿军队、设立武学、实行募兵制、加强军事管理与训练等方面,概括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作用: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军队管理、编制、政府负担和军队战斗力等方面,简析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作用。 16.材料 - 11 - 在1911年后的几年中,法军的作战规划由总司令约瑟夫·霞飞制订。在这期间,他精心设计并不断改进复仇计划,结果计划的每一次修订都演变成一种新的战略模式,以应对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至1914年时,霞飞终于拟定了“第十七号计划”。如果有谁对法国当时这种新的战争哲学不甚明了,相信他在看了这项计划的第一句后就一定会豁然开朗——“无论处于何种形势之下,法军统帅都会毅然决然地前进,凝聚所有兵力,痛击德军。”一战爆发后,霞飞遵循进攻的战略思想,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性,不能与“施里芬计划”相抗衡。巴黎很快面临巨大威胁,因此计划宣告破产。但这个跟头并未使霞飞萎靡不振,他迅速进行新的部署。法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德军不得不撤至努瓦来——凡尔登一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摘编自菲利普·史蒂文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霞飞制定对德国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霞飞对德法大战的影响。 【答案】(1)特点:复仇心理浓厚,忽略了实际;精心规划,多次修订;态度坚决,集中全力击败德军。 (2)影响:前期忽略客观情况,以战略进攻为主,导致法国损失惨重;后期调整部署,利用有利条件,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精心设计并不断改进复仇计划,结果计划的每一次修订都演变成一种新的战略模式,以应对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无论处于何种形势之下,法军统帅都会毅然决然地前进,凝聚所有兵力,痛击德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过程和内容等方面,概括法国霞飞制定对德国计划的特点。 (2)影响:根据材料中“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性,不能与‘施里芬计划’相抗衡”,“迅速进行新部署。法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德军不得不撤至努瓦来——凡尔登一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前期失利、调整发展等方面,分析霞飞对德法大战的影响。 17.材料 董仲舒,广川人,西汉著名思想家,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著作有《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汉书》称他“为群儒首”“为儒者宗”。东汉哲学家王充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董仲舒是反面人物,《中国哲学史》中认定他的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他提倡“大一统”,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都是为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服务,于是就被定性为“反动的思想家”,一无是处。 ——摘编自《儒家大圣人——董仲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对董仲舒评价的认识。 - 11 - 【答案】(1)原因:改造儒学而形成了新思想体系;为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巩固提供理论基础;推动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地位的确立。 (2)认识:学术界普遍对董仲舒持否定态度;这种态度主要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此对董仲舒的评价难免偏颇;对董仲舒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著作有《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大一统’,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都是为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学术发展、政治作用和传统文化发展等方面,指出董仲舒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的原因。 (2)认识:根据材料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董仲舒是反面人物,《中国哲学史》中认定他的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 被定性为‘反动的思想家’,一无是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评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对董仲舒评价的认识。 - 11 -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