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一、 选择题(选出最佳选项,30*2分=60分)‎ ‎1.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请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政权借助族权 B.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2.山东素有“齐鲁”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3.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 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4.下列关于秦朝“朝议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限于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联合办公的方式 B.皇帝不参与 C.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赦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救"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6.《历代名臣奏议》称:( 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 ) ‎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受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8.“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内阁 B.中书省 C.军机处 D.清初六部 ‎9.据统计,当时 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10.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如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这表明雅典( )‎ A.民主权利曾被公民滥用 B.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 C.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D.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 ‎11.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0、500、700、1000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2.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此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13.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称”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14.《美历史上100件大事》书将英国的“光荣革命“名列其中,认为它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转折点”指的是( )‎ A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议会与国王对等分享国家权力 ‎1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周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的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6.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 ‎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 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 ‎17.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 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 ‎18.美国大法官逊说,“‎ 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颗不变的星晨,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 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 ‎ C.重中三权分立原则 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9.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析,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文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要( )‎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内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21.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 A.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2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 ‎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3.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大税务、母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24.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2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26.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7.中国近代史上危害严重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他们的签订顺序是( )‎ A.《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8.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 A.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B.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29.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30.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D.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二、材料题(两小题,共40分) 31.(20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2分)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分)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4分)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分)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4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8分)‎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一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A C D D C C B A A D D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C D C A C B B B B A C C ‎31. (1)察举制度开始于汉代;孝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 (2)九品中正制度;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将选拨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 (3)新规定指的是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录取;影响: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 (4)一是选官制度有利于选拨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二是选官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三是选官制度将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四是选官制度有利于保障政治的稳定繁荣.‎ ‎32.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言之成理,皆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