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射洪中学2018年下期高2017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陶兴宇 李秋蓉 审题人:康芹 校对人:李秋蓉 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了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广企业国有化 C.收取固定粮食税 D.坚持劳动义务制 ‎2.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②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苏俄的经济政策是(  )‎ A.市场基础上的计划调节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5.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6.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7.读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表格中,1921年以后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项目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 446‎ ‎6 620‎ ‎7 860‎ ‎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 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干涉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8.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9.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10.“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一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2.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13.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6.20世纪30年代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17.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生活比从前苦,但是国家并不比过去穷。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油,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这应该是在描述(  )‎ A.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 B.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 C.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 D.20世纪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 ‎18.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五年计划模式 ‎19.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 项目 时间(年)‎ 工业利润总额 ‎(单位:卢布)‎ ‎1965‎ ‎225亿 ‎1970‎ ‎560亿 国民收入年均 增长率 ‎1961~1965‎ ‎6.1%‎ ‎1966~1970‎ ‎7.7%‎ 上表反映了(  )‎ 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20.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 A.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议》‎ C. 《欧洲联盟条约》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21.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中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B. 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C. 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D. 促进了区域集团化 ‎22.《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23.“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 ‎24.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中,欧洲39个、南北美洲总共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的7个。其中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材料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不包含 A.1990年以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几乎没有发展 B.欧美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较高 C.亚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还较少 D.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不平衡发展状态 ‎25.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这表明WTO( )‎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 ‎ 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2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28.“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9.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实行浮动汇率和黄金的货币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是其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 B.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多元”与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多元”呈现一致性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有序性的否定 ‎30.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 重视礼仪教化 B. 主张礼法并施 ‎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31.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兼相爱,交相利。”‎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2.《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 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3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4.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 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 ‎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 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3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墨道法各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37.2007年9月28日上午,以“同祭先师,共享和谐”为主题的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五句《论语》经典不包括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德不孤,必有邻 ‎ C.民为贵,君为轻 D.礼之用,和为贵 ‎38.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9.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4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说明该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 ——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0分)‎ ‎▲‎ 材料二  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6分)‎ ‎▲‎ ‎ 材料三  (日 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 ——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 ‎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 ‎▲‎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4分)‎ ‎▲‎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依据材料,归纳“稷下学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4分)‎ ‎▲‎ 射洪中学2018年下期高2017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20 ABABB BDDDB CDCCC CCAAC ‎ ‎21—40 ACBAA CBBAB CCDDB ACABD ‎41(1)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商品和市场;强调独立自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任意三点6分)‎ 问题:高度集中管理使经济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4分)‎ ‎(2)经济危机打击下,胡佛政府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违背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经济上放任自流,无力渡过危机。(4分)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社会趋于稳定。(2分)‎ ‎(3)措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计划和指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政府的直接投资;减轻税收。(任意三点6分)‎ ‎(4)启示: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寻找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发展道路。(4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42(1)特点:学术自由开放(多种思想学说并存);办学规范化;具备官学私学双重身份(学术水平高);受政府重视;兼具学术中心、教育机关和辅助齐国政治的多重功能。(四点8分)‎ 原因:百家争鸣的思想环境;诸候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齐国政局相对安定;齐国势力相对强大。(三点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