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一、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4题,计66分)‎ ‎1.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职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孔子是守旧派代表 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时代潮流 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 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有效证据 ‎2.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 B.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 C.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 D.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4.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 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 ‎5.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7.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B.应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8.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9.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10.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 )‎ A.监察制度的缺失 B.人性复杂微妙 C.社会经济发展 D.社会风气的污浊 ‎11.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12.“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1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4.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面孔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1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16.“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17.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最能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 ‎ ‎1266年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A.重实践实用 B.成就领先西方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18.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 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重要手段 ‎1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20.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21.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 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C.该文献遭到慈禧集团强烈反对 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 ‎22.“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2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 ‎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25.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6.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27.以下是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28.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29.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32.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33.在古代希腊,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34.普罗泰格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他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35.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 A.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36. 1517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3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38.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理论依据是(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39.正如卢梭所说,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材料表明( )‎ A.启蒙思想的出现是具有偶然性 B.启蒙思想家没有辩证看到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C.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是缺乏科学根据D.静态的幻象是社会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 ‎40.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材料认为( )‎ A.理性的作用应全面肯定 B.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 C.个人主义与理性无关 D.启蒙运动在打破权威旧俗方面有限 ‎41.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42.20世纪,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物理学经历了由经验研究向测量研究的转变 B.20世纪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发生重要变化 C.量子理论导致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由精确取代经验 D.量子力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精确但不是唯一正确的理论 ‎43.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 ) ‎ A.在时间、范围、信息量、方式方面不断改善B.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 C.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物质条件日渐增多 D.在交通和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 ‎44.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G·Byron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B.充满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情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二、材料题(45题22分,46题12分,共34分)‎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8分)‎ ‎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AC 6—10DACBB 11—15DAADC 16—20CADDC ‎21—25DDBDC 26—30BBCCC 31—35BADCB 36—40BCBBD ‎41—44BDAD ‎45、(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对后世影响巨大(10分)‎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4分)‎ ‎(2)原因: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材料不同(8分)‎ ‎46、(12分)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