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以《诗经》为立言、立行的标准。汉儒也说《诗经》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表明儒学家( )‎ A.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功能 B. 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 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 D. 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 ‎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3.(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 )‎ A.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 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6.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认为灾异责任全归于自己一人之身。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汉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皇权神圣化的逐步加深 C. 君主权力受到有效制约 D. 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广泛 ‎7.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8.“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 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 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 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 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9.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 A. 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 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 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 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10.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 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11.《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 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12.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1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 )‎ A.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B.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14.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15.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 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17.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 国籍 人物 观点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古代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荀子 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A. 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B. 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 C. 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D. 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 ‎1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 A. 肯定人的尊严 B. 否定神灵存在 C. 强调理性至上 D. 推崇绝对真理 ‎19.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 A. 已经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22.有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马丁·路德的下列主张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 A. 简化宗教仪式 B. 建立民族教会 C. 信仰即可得救 D. 《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23.卢梭认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他提出的“结合的形式”实际上是( )‎ A. 通过投票来表达公共意志 B. 推翻现有的封建专制制度 C. 结成平等自由的契约国家 D.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24.(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0)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25.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 A.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 C.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 ‎26.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A. 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2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8.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30.(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 ‎32.(10分)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日:“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分)‎ ‎33.(10分)(题文)人文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普罗塔戈拉对神所持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4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二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 ‎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第三十六条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 ( l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 (3分)‎ ‎( 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主要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发展了17世纪那位思想家的主张,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于文艺复兴在思想领域中的发展表现。 (3分))‎ ‎ ‎ 林虑中学2017级高二8月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1.C ‎【解析】《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和汉代儒家学者都把《诗经》作为教育子弟“立言、立行的标准”,说明儒学家都极力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C正确;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礼乐制度,A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故D项错误。‎ ‎2.D ‎【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4.C ‎【解析】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男耕女织式的农业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5.B ‎【解析】根据材料“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体现的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生产时间;“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由此可知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者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同,而是强调两者主张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但是孟子主张中无法体现抑制兼并,C项错误。董仲舒和孟子的主张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虽然减轻人民负担,但是不能等同于代表人民的利益,D项错误。‎ ‎6.B ‎【解析】“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这说明当时的皇帝把天降的灾异与自己的统治结合起来,所以这说明天人感应的思想已经深入皇帝的内心了,故选B;由题干没法得出自然灾害频繁,故排除A;但从皇帝下诏书罪己没法得出君主权力受到了有效的制约,故排除C;题干中的这个现象没法说明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故排除D。‎ ‎7.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太学属于官方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招揽人才、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加强思想控制与材料信息“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太学教授的内容,故无法推断扩大儒学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董仲舒建议兴建太学的意图是培养政治人才,排除D。‎ ‎8.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鹅湖之会的主题是“教人”,朱熹强调泛观博览、探究万物后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而陆九渊兄弟则强调发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强调求理、治学方法的不同,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两者的思想都是儒学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A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排除B;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C;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错误。‎ ‎10.B ‎【解析】材料“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心学主张心是万物本原,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故B正确;心学并不是对理学的否定,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否定“存天理,去人欲”的内容,故A错误;人文精神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材料并没有体现,故C错 误;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并不能科学指明心与物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 ‎11.B ‎【解析】朱熹强调的“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结合所学可知,理就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故选B;朱熹强调“理”是客观存在的,故A不符合史实;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所提倡的,而朱熹的思想在董仲舒的思想后面,所以不可能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故排除C;朱熹的“理”是反对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的,故D与朱熹的观点相反,所以排除D。‎ ‎12.C ‎【解析】李贽批判传统权威,倡导思想自由,“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说明李贽主张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程朱理学观点进行批判,A错误;B宗唯一的人性说法绝对;D中大公无私不符合材料主旨。‎ ‎13.C ‎【解析】根据材料“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封建人治,倡导的是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C项“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体现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故C项正确。A项大意为不学习六艺文章,不考证过去帝王的典章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顾炎武的主张,他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B项是李贽的主张,大意为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髙明多少,众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他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D项是王夫之的主张,他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即“器”,“道”(即事物的规律)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器”就没有“道”。ABD三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不一致,故ABD三项排除。‎ ‎14.C ‎【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材料表格中“匡时救世”“讲求实学”正是这种思想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江南成为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当时受到理学思想统治,不是宽松,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分化信息,故D项错误。‎ ‎15.C ‎【解析】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顾炎武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精神,故 B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顾炎武对明代学术的全盘否定,故D项排除。‎ ‎16.A ‎【解析】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B项符合卢梭,排除;CD项符合黄宗羲,排除。‎ ‎17.C ‎【解析】根据材料“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知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故A项说法错误。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可知古代中西方思想都关注人;都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所以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故C项正确。D项“趋于雷同”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8.A ‎【解析】材料“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肯定,故A正确;材料只是否定超人性的真理,没有反映出否定神灵存在,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理性至上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推崇绝对真理,故D错误。故选A。‎ ‎19.B ‎【解析】材料“人天生是自私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体现了二者认为法治思想要具有理性色彩,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0.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符合文艺复习时期倡导人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思想,故D项正确;文艺复习时期只是批判宗教神学,并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提出政治构想,故B项错误;C项是文艺复兴的形式,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21.A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关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①是对的;文艺复兴贬低神、抬高人的地位,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大张旗鼓的批判教会神权,故②符合题意;只有启蒙运动抨击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故③不合题意,排除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所以反过来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④也符合题意;故选A。‎ ‎22.C ‎【解析】人文主义最大特点是体现出人性,主张个性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提出信仰即可得救,是对罗马教皇思想统治否定,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A属于宗教仪式改革;B属于教会设置;宗教改革不反对《圣经》,故D项错误。‎ ‎23.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结合形式”可知,材料强调社会契约,由“卫护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和“像以往一样自由”可知,强调结成平等自由的契约国家,故C项正确;通过投票来表达公共意志材料没有直接说明,故A项错误;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不是材料中“契约”主旨的内涵,故B项错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不是卢梭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4.A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25.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批判封建教权和封建王权,材料中“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说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虚伪,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26.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 比较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最为恰当。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形势下兴起,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因此BCD都与智者运动不符,这三项符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因此A符合题意。‎ ‎27.B ‎【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28.D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29.C ‎【解析】材料信息突出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欧洲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C项正确;A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对世界,应排除;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联系不大,排除B;D项是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应排除。‎ ‎30.D ‎【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31.(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解析】(1)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信息可知是孟子的民本或仁政;根据材料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根据材料一“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可知是王阳明的“致良知”。(2)关于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 ‎32.(1)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 条件: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程朱理学的束缚。‎ ‎(2)政治观:黄宗羲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对该制度下君臣等关系进行改良;严复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 原因:黄宗羲吸收了先秦民本思想;严复利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 ‎(3)意义:思想启蒙、进步的、救亡图存(爱国的)。‎ 树立: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解析】(1)据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回答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即可。(2)差异: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对该制度下君臣等关系进行改良,要求限制君权。依据材料二“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知严复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原因: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吸收了先秦民本思想;严复则利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3)意义:结合维新思潮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回答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树立:从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等角度来回答。‎ ‎33.(1)态度:怀疑神灵。社会根源: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重视现实生活;尊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倡导人的个性。‎ 作用: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3)主要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解析】第(1)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信息“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得出:怀疑神灵。“社会根源”,依据所学知识从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二信息“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概括得出:重视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科学、倡导人的个性等。“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等角度分析。第(3)问,“主要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三信息“在宗教方面……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社会契约”……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概括得出:在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在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如何破坏”,依据所学知识从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等方面回答。‎ ‎34.( 1 )人文主义(肯定人、注重人性);信仰得救、因信称义;三权分立、分权制衡。(3分)‎ ‎( 2 )共同之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2分)洛克,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3分)‎ ‎( 3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6分)‎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即可;(2)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找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渊至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结合所学直接回答出其影响即可;(3)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进一步的表现在人性和对未来社会的建构方面,结合所学可以回答出其具体表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