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2.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实行严刑重罚 B.君主无为而治 C.推行德治仁政 D.恢复礼乐秩序 ‎3.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 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4.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 ‎5. 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6.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7.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 ‎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8.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 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9.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林党人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倡议:修复东林书院,把读书、讲学和关心国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表明东林党人 ‎ A.要求复兴儒家经典 B.致力于思想解放 ‎ C.提倡经世致用学风 D.倡导改革监察制 ‎10.普罗泰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据此可知普罗泰戈拉 ‎ A.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B.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 C.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 D.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11.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他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多数人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公民大会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C.公民大会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 D.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 ‎12.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描绘的反面人物夏洛克要求依法割掉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正面人物鲍西亚同样引用法律条文反击惩处了夏洛克。该故事的结局反映出 ‎ A.封建贵族特权已逐渐丧失 B.人们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 ‎ C.法律在当时已获普遍遵守 D.人文主义者对法律的尊重 ‎13.在 15 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 500 到 1400 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14.14 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 A.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精神控制 ‎ C.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15.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二、非选择题,四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8分)‎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2分)‎ ‎17.(14分) “异端”和“人文”等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贽与路德“异端”的矛头指向。(4分)‎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4分)‎ ‎1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 ‎19.(12分)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阅读下列材料:‎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 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契约精神与社会进步”这—主题进行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0--200字左右)(12分)‎ 一、选择题 ‎1---5 C A B A B 6--10 C C A C A 11-15 A D C B B 二、问答题 ‎16、(14分)‎ ‎(1)流派:“民本思潮”是儒家(2分)“专制主义”是法家(2分)‎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以后中国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特点:多元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性(兼容性)(2分,答一点即可)‎ ‎17、(14分)‎ ‎(1)矛头:传统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罗马天主教会。(每点2分,共4分)‎ ‎(2)起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或牛顿经典力学的推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分)‎ 含义:理性;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 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每点2分,共6分)‎ ‎18、(15分)‎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4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 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5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  不同点: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理学—格物致知,心学—内心反省6分 ‎19、(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7—6分)①观点明确;②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③解析充分、逻 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分)①观点明确;②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③解析较 整、表述清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