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 (word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十中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C.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3.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4.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5.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 A. 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贵族地主的压迫 ‎6.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7.“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 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 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 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 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8.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9.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10.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11.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12.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 A. “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 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13.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 A.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14.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 ‎15.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 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B. 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 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 D. 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16.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 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17.‎ 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 A. 重商抑农 B. 重农抑商 C. 农商并重 D.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19.明代商帮代言人王来聘在训诫子孙时指出:四民之业,惟士为高,然若无成,不如农贾. 这表明(  )‎ A. 明代山西商业传统极为浓厚 B. 商人阶层未全摆脱官本位价值 C. 明政府始终奉行传统的政策 D. 商帮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20.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知当时(  )‎ A. 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 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C.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 放松对贸易的监管 ‎2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只允许一个城市对外通商,这个城市是 A. 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 福州 ‎22.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2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 A. 秦汉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 25.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 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 ‎——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的传人对中国明清的影响。(5分) ‎ ‎27.(25分)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多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一些商人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责奉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西班牙等国殖民活动的表现。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客观评价的?(10分)‎ (2) 据材料二,概括荷兰崛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荷兰海外扩张的成果。(10分)‎ (3) 据材料三,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 (5分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C ‎ ‎6. C 7. A 8. C 9. D 10. A ‎ ‎11. D 12. D 13. A 14. A 15. C ‎ ‎16. A 17. B 18. C 19. B 20. B ‎ ‎21. B 22. D 23. C 24. C 25 C ‎26. (25分 )(1)模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发明与推广。 (10分)‎ ‎(2)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脆弱性等。(10分)‎ ‎(3)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5分)‎ ‎ ‎ ‎27.(25分 )(1)殖民扩张的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评价: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0)‎ ‎(2)原因: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实行金融创新(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举例:在非洲占有好望角;在亚洲占有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台湾;在美洲建立新阿姆斯特丹。(10)‎ ‎(3)意义: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5)‎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