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文综历史部分九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文综历史部分 (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等级森严 C.君主专制 D.官僚政治 25.据学者统计,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 A.推行外儒内法 B.适度发展百家思想 C.思想文化活跃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6.《东坡志林》中有一则生动的事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当时( ) 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C.三国故事最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 27.明初,翰林学士作为朱元璋身边的秘书,“恒侍左右,备顾问”。丞相被废除后,朱元璋不堪重负,于是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选取优秀的翰林官入阁。据《明史讲义》记载:“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代翰林官的发展( ) A.反衬了殿阁大学士权力消长 B.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C.说明翰林与大学士矛盾尖锐 D.有利于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 28.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90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的大量出现( ) 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 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 29.清政府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凡欲创立银行者,或独出资本,或按照公司办法,合资集股,均须预定资本总额,取具殷实商号保结,呈由地方官查验,转度支部(户部转化)核准注册,方可开办。”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 A.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有利于近代工业体系完善 D.稳固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30.1944年,日本在上海限令各厂捐献铜铁,强令执行致使日商和华商工厂损失了许多设备,作为废铁献给了日本政府。日本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摧毁沦陷区的经济命脉 B.中断中日两国的经济来往 C.加快启动战时管理体制 D.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 31.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这样,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邓小平所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表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石 B.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 C.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 D.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超越 32.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以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与人同形同性,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与热烈,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 ) A.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 B.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 C.反对天主教会统治任重道远 D.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 33.英国传统体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大街小巷中斗牛、斗狗、斗鸡、足球、拳击等活动都是寻常之事。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察法》等法律来禁止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尾聚众游戏。这一变化说明( ) A.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认同 B.立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C.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转型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4.1962年,苏联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这种观点,只给企业下达生产的数量和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开始在一些地方试行。这表明苏联的改革( )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的因素 B.重点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重新回到新经济政策的轨道 D.突破了国家集中管理的体制 35.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 ) 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 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 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材料二 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手下引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采取了汽车通用零部件的理念,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T型轿车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是廉价家用轿车的原型。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是为亨利•福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28年,一家报纸将福特称为“工业法西斯主义”,装配线上的工作是重复的和计件的,“你可能会摔死,但是他们不会停止生产线”。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福特在生产车间安置监工,动辄就会解雇那些稍有不满的工人。但是,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分析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影响。(13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朝初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名门豪族往往和地方官员勾结,肆意逃避税收责任,甚至出现“随要而税,吏扰人劳”的混乱局面,“安史之乱”不过是加剧上述过程而已。德宗登基,杨炎成为新宰相,他们都希望有一番大作为。针对当时的状况,杨炎提出内府把持国库收支权应收归朝廷,把以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改变为以土地(财产)和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强调人口不分主籍、客籍,都有纳税义务。对于脱离土地的商贾,则对其收入“三十取一”。限制地方政府随意征税的行为,“敢有敛加,以枉法论”。以货币计价确定应缴纳实物数,简化税赋征缴方式。将租、庸、杂徭等项收入归并为统一的田亩税。杨炎财政改革的成果是显著的。还国库收支管理于朝廷有关部门,一举扭转了“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贏缩”的被动局面。 ——摘编自张俊伟《杨炎的财税改革及其变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炎财税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内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炎财税改革的积极作用。(5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两国不但围绕满洲的权益在辛亥革命后展开了数轮角逐,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随着美日角逐日趋激烈,日、美两国的军费预算如脱缰野马,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了战时水平。“世界新闻纸上多见日美战争将起的记载”,太平洋的空气骤然紧张。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经济都迅速发展,但它们也难以承受急剧膨胀的军费负担。日本工商业对美国依赖很深,美国也不愿意失掉日本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平。日本一般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军费负担,也对和平抱有极大希望。美国在谋求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远东新秩序,因此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刘笑盈《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美日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的影响。(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梁漱溟(1893~1988),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重要创始人,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梁漱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等做出了突出贡献。1921年,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提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的问题。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的主张,亦反对中西文化调和的论调,认为其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 (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9分) (2)“梁漱溟之问”引发中西文化竞争的思考。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 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商到周,异姓公卿减少同姓公卿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强,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异姓数据的升降,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色,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官员中有来源于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人物,体现出汉代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主张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朝适度发展百家思想的现象,故B正确;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众多流派并存,不能看出当时国家政策是外儒内法,排除A;西汉时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排除C;从题干无法判断儒家处于独尊地位,排除D。 2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事例:北宋一个性格顽劣的孩童,父母给他钱让其听书,当说到三国故事的时候,听到刘备战败,就痛哭流涕,而听到曹操战败,则非常欢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代表的是封建正统,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违反正统,为当时社会所不耻。因此,材料说明了正统观念影响时人的价值判断,B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排除A;题干列举的民间事例,不能得出统治阶级的态度,排除C;D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27.【答案】B 【解析】丞相被废除后,朱元璋不堪重负,故选取优秀的翰林官入阁处理政务,明代翰林官的发展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B项;殿阁大学士是因“朱元璋不堪重负”而设置,未涉及其权力消长变化,排除A项;翰林与学士都是服务于皇权专制,材料未涉及两者的矛盾,排除C项;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而翰林属于中央官员,两者是不同概念,排除D项。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90年代,‘华商附股’ 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可知19世纪后期,外资企业借助华商资本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同时华商借助入股外资企业投资新式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引进,故选B项;19世纪后半期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华商和外资企业,并没有提到清政府,排除C项;“华商附股”的形式,加剧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半殖民地化特征,不利于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排除D项。 29.【答案】A 【解析】《银行通行则例》的规定,表明清政府1908年承认了近代银行金融事业的合法地位,有利于近代金融业发展,A项正确;这一法规属于清末新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不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B项错误;这一法规主要规范了金融投资,并不能对工业体系发展创造条件,C项错误;这一法规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没能稳固清政府统治,D项不符合史实。 30.【答案】D 【解析】根据“1944年,日本在上海限令各厂捐献铜铁”,结合当时抗战进入反攻阶段可知,日本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采取了“强令执行”等非常措施,故选D项;摧毁沦陷区的经济命脉对日本侵华不利,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抗战时期中日两国之间没有正常的经济来往,排除B项;日本在侵华初期就已经启动了战时管理体制,排除C项。 3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从材料信息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摆脱贫困和落后的阶段,实现这一任务需要通过“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现,故本题选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主要是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相关论述,故排除A项;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不涉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的信息,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对其的丰富,而不是创新和超越,故排除D项。 3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智者运动,但材料表明在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元素:丰满、热烈、力量和克制等,故B项正确。材料重点是论述的是《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关注,而非神学的影响,故A项错误;基督教形成于公元1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33.【答案】D 【解析】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议会以法律的形式禁止血腥暴力活动等落后行为,说明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群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可程度,排除A项;立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唯一”一词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B项;19世纪30年代英国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非国家干预经济,排除C项。 34.【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的改革减少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可以自行的采购原材料,能够根据市场要求来调整生产,达到盈利的目的。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企业注入一些市场经济的因素。B.材料看不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赫鲁晓夫的改革并不是重新回到新经济政策的轨道。D.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选A。 35.【答案】C 【解析】根据“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可知,美国政府取消了对经济的管制,适当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自由经营的自由主义政策传统,故选C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A项;经济“滞胀”危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私人垄断资本膨胀的信息,排除D项。 第II卷 41.(25分) 【答案】(1)原因: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影响:促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都市文化生活;市民的商品意识增强。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大生产的需求;科学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积极: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平民化和大众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提高了工人的待遇。消极:增大了工人劳动程度和压力。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可知,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可知,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影响:根据材料“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知,促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可知,丰富了都市文化生活;根据材料“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可知,市民的商品意识增强。 (2)背景: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流水线生产方式为了适应大生产的需求;根据材料“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可知,科学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积极:根据材料“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可知,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材料“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和“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可知,流水线生产使汽车平民化和大众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不了美国的社会面貌;根据材料“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可知,提高了工人的待遇。消极:根据材料“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可知,增大了工人劳动程度和压力。 42.(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方政治民主化。 论述: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以及等级特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追求民主政治,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如对法国,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美洲,直接促发和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启蒙运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首先,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例如,由材料“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可知,启蒙运动受限于国情的不同,其具体的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差别;由材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可知,启蒙运动乃至思想解放运动要放到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进行分析;由材料“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可以看到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述即可。 45.(15分) 【答案】(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户籍未更新造册;世家大族逃避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安史之乱爆发,需大量军费;德宗继位,励精图治;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4分,任答两点即可)内容:国库收支权收归朝廷;按土地和人丁收税;对商贾收取商业税;以货币计价,简化和统一收税。(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积极作用:增加了国库收入,增强了朝廷税收控制权;规范了地方征税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时代背景,据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可知,唐中后期户籍未更新造册;据材料“名门豪族往往和地方官员勾结,肆意逃避税收责任,甚至出现‘随要而税,吏扰人劳’的混乱局面”可知,世家大族逃避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据材料“‘安史之乱’不过是加剧上述过程而已”可知,安史之乱爆发,需大量军费;据材料“德宗登基,杨炎成为新宰相,他们都希望有一番大作为”可知,德宗继位,励精图治;据材料“唐朝初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以及所学均田制的知识可知,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第二小问内容,据材料“杨炎提出内府把持国库收支权应收归朝廷”可知,国库收支权收归朝廷;据材料“把以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改变为以土地(财产)和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可知,按土地和人丁收税;据材料“对于脱离土地的商贾,则对其收入‘三十取一’”可知,对商贾收取商业税;据材料“以货币计价确定应缴纳实物数,简化税赋征缴方式”可知,以货币计价,简化和统一收税。 (2)据材料“还国库收支管理于朝廷有关部门”可知,增加了国库收入,增强了朝廷税收控制权;据材料“一举扭转了‘ 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贏缩’的被动局面”可知,规范了地方征税行为,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可知,杨炎实行税制改革之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因此改革后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据材料“把以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改变为以土地(财产)和人丁为基础的税赋制度”可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6.(15分) 【答案】(1)因素:巴黎和会上东亚和太平洋(远东)地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巴黎和会后,美国谋求远东地区霸权;日本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扩张,对美国构成威胁;关日军备竞赛影响双方关系和经济发展;美日经济相互依赖度高;两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 (2)影响:华盛顿会议暂时缓和了列强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冲突;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 【解析】(1)据材料“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两国不但围绕满洲的权益在辛亥革命后展开了数轮角逐,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可得巴黎和会上远东地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美国与日本争夺地区霸权;据材料“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经济都迅速发展,但它们也难以承受急剧膨胀的军费负担”可得关日军备竞赛影响双方关系和经济发展;据材料“日本工商业对美国依赖很深,美国也不愿意失掉日本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可得美日经济相互依赖度高;据材料“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平。日本一般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军费负担,也对和平抱有极大希望”可得两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 (2)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暂时缓和了美日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冲突,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但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 47.(15分) 【答案】(1)态度:先全盘西化,再重建中国文化。(3分)评价:梁漱溟的主张是身处时代变局中的资产阶级力图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改造中国的可贵探索;也反映中国知识分子自觉担当救国责任的爱国情怀;是面对思想界混乱,对中西文明的反思,有利于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每点2分,三点6分) (2)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民国初年文化氛围宽松,各种救国思想传入;一战使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怀疑,引发思想界反思;思想界展开中西文化论战。(答3点即可得6分) 【解析】(1)据材料“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可得其态度为先全盘西化,再重建中国文化;由材料时间可知为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至新文化运动前后,正处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因此是身处时代变局中的资产阶级力图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改造中国的可贵探索;由时间可知此时处于中国内忧外患之大变局的时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担当救国责任的爱国情怀;在其一生中思想经历了三次改变,体现了处于混乱时局,对中西文明的反思,有利于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 (2)由材料时间处于1921年,可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其时处于民国时期,民国初年文化氛围宽松,各种救国思想传入;世界上处于一战刚刚结束,一战使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怀疑,引发思想界反思;新思潮与世界大变动的情况下,冲击了人们的认知,思想界展开中西文化论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