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12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 仁政爱民 B. 与时俱进 C. 人文主义 D. 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材料说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意思是不能用过去的治国方法治理当今的百姓,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这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材料主张“变”的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 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宇宙便吾心 C. 有理而后有气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 、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 4.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该是 A. 《春秋繁露》 B. 《明夷待访录》 C. 《孟子》 D. 《四书章句集注》 【答案】B 【解析】由已学史实可知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提倡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对梁启超影响较大,因此B的表述符合题意。《孟子》 一书的内容强调的是早期传统的儒学,与材料的主旨不符,C不合题意;A、D均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D两项。 5.“对象的认识的真假,决定于认识的主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状况作出的判断,而主体在作出判断时,依据的是自身的标准。下列人物的主张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人自身这个个体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符合“人是万物尺度”思想观点,故A正确;苏格拉底反对智者运动不理性思维,故B错误;C和D思想不符合题意。 6.15世纪初,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业领域盛行“在商言商”的观点,以追求商业利益,提升市民自治、自理能力。这一现象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A. 禁欲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5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故选B,;文艺复兴时期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所禁欲主义不会是这个时期的社会思潮,故可排除A;理性主义和民权主义均是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思想,故可排除CD两项。 7.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去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是 A. 路德进行反封建斗争 B. 路德谴责天主教会的暴行 C. 路德采用宗教改革的形式对抗罗马天主教会 D. 路德斗争的矛头指向统治阶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去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异端”是罗马天主教会,“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是利用宗教的形式挑战教皇的权威,故C项正确。路德进行反封建斗争、路德谴责天主教会的暴行强调的都是是“镇压、或者压制下去”,不是“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故排除AB。路德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教皇权威,不是统治阶级,故D错。 8.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答案】C 【解析】题干说的是卢梭认为主权者的权力是永远不可转让的,而这一主权一直属于人民这一群体,故选C;A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D;题干中说到卢梭认为,主权者的权力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说明他主张直接民主,故B与其原意不符,故排除B。 9.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详细记载了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 王祯的《农书》 D.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王祯的《农书》中记载了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C项正确;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当时还没有发明活字印刷术和转轮排字盘,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中不会出现转轮排字盘等手工业技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主要用来介绍农业科技,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A. 楷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答案】B 【解析】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书写特点上既具备楷书的特点,又具备草书特点的是行书,故选B项;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作品不符,故A项可排除;草书,勾连不断,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也不符合,排除C项;隶书的特点是“蚕头燕尾”,与作品不符,故D可排除; 11.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书法进入了自觉阶段,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符合史实,排除。 12.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少数民族间关系紧张 D. 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答案】D 【解析】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A项错在“开始”,应排除;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故B项错误;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紧张,故C项错误;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的信息,可知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故D项正确。 13. “他打破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改变着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他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文中的“他”是指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答案】C 【解析】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的主要事绩。“他打破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改变着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他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必须了他的历史贡献有提出相对的时空观即相对论,并且反对战争,可以说明是爱因斯坦。故C正确。 14.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 文艺复兴 B. 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科学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开始和技术结合,所以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文艺复兴、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有力地冲击了上帝造人学说 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解析】A项,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冲击了神创世说。故A项正确。B项,开辟微观物质世界研究新途径的应该是量子论的提出,而不是进化论。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故B项错误。C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18世纪,进化论于19世纪才提出,没有对启蒙运动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D项,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打破了神学的禁锢,进化论的提出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它对近代科学没有开创性的影响。故D项错误。 16.有位英国人说:“一便士即时邮,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取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相互切磋问题的联系人范围——互联网所能改变的不仅囊括了这一切,而且还将远甚于此。”下列对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将即时邮和电话机的优势集于一体 B. 20世纪40年代,因战争需要在美国诞生 C. 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D. 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B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其他A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7.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伏尔泰所说的“永恒规律”是指 A. 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伏尔泰”“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永恒规律”是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达尔文出生时伏尔泰已去世,排除;D项爱因斯坦出生时伏尔泰已去世,排除。 18.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 树立孔子权威 B. 否定君主制度 C. 促进思想启蒙 D. 减小变法阻力 【答案】D 【解析】“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利用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宣传变法改制,主要用意是减少变法阻力。ABC不符合题意,错误,因此选择D. 19.19世纪晚期,有一种从西方引入的理论不仅解答了中国为何败——因劣,而且提出了解决的路径——即争。该理论的引入者是 A. 魏源 B. 严复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答案】B 【解析】严复是利用进化论思想作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材料中“因劣即争”符合进化论的思想,故B项正确;魏源是新思想萌发的代表,故A项错误;陈独秀和李大钊均是新文化运动代表者,故C项和D项错误。 20.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也不合题意,故选C。 21.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 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 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就是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22.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共产党人连续发下表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下列著作体现这些观点的是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井冈山的斗争》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39年下半年”“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故答案为B。《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建国前后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的作品,与抗日时期不符,AD错误。《井冈山的斗争》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矛盾,C错误。 2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③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概括,故①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故②正确;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故③不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含新时期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排除ABD,C不符合题意。 24.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同时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科学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可持续发展 D. 注重生态文明 【答案】B 【解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注重生态文明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但它们都不属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故排除A、C、D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注重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即围绕人的发展,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故选B项。 25.下列各项科技城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 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 “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答案】A 【解析】“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即在世界上是最早、最领先的,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杂交水稻——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符合题意。答案为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26.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强调理性,这一特点属于 A. 新古典主义美术 B. 浪漫主义美术 C. 现实主义美术 D. 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等;浪漫主义美术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现实主义美术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美术指的是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错误。 27.“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B. “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 “光是画中的主角” D.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画派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二十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题干所揭示的就是立体派。毕加索是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B项“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是毕加索的名言,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是印象派,排除;C项是印象派,排除;D项是现实主义,排除。故选B。 28.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向日葵》 ③《拾穗者》 ④《日出•印象》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追寻光和色的美”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一美术流派是印象画派。①是浪漫主义流派,③是现实主义作品,与此不符;②④项属于印象派的作品。 29.影视艺术被称作“最年轻的艺术”,它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电影和电视艺术的诞生主要依赖于 A. 雄厚的资本积累 B. 现代科技的进步 C. 市场的扩大 D. 消费人群的巨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和电视艺术的诞生主要依赖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故B项正确;影视艺术的诞生与资本、市场和消费人群无关,故ACD项排除。 30.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性、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现实主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可知,这一流派描写社会、记录事实及批判社会,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 (3)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答案】(1)特点:对外主战并以兵战为用;重视铁路的经济价值;重视兴学育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2)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体制:君主立宪制。 (3)认识: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批判、继承的观点,大胆扬弃,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吸收合理因素,做到古为今用。儒家思想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如仁政爱民、以德治国等,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如:“三纲五常”等。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在学习西方的时候,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吸收: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统旧道德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的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传统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可知其主战且以兵战作为手段和方法;由“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可知其重视铁路的价值;从“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可知其重视人才和兴学,由“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思想具有深厚的封建性等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思想的理论来源有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和西方启蒙思想。,体制:根据材料二中“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 (3)认识:根据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可知其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从材料三中“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等信息,可知其认为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对待:综合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依据,从儒学的历史价值、不足入手,指出对等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32.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答案】(1)旧:推翻满清贵族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新生的苏俄政权提出对孙的支持;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实践: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3)内涵:实现民族独立,为世界弱小民族主持正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关系: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实行的前提,世界主义是民族主义完成后的发展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前相比,到了1919年,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推翻满清贵族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发展变化为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权的支持、北洋军阀统治腐朽和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等。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以后,孙中山思想转变后展开的实践活动有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3)内涵:根据材料三中“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是理性认识传统文化,争取民族独立,为世界弱小民族主持正义等。关系:根据材料三中“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在于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实行的前提,世界主义是民族主义完成后的发展。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言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 类别或内容 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 本土文学 农业、工业 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 篇数 15 13 9 4 1958年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特点:以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为主;偏重反映乡土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 (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 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等信息,可概括出当时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有以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为主;偏重反映乡土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等。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958年”及相关教材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其时代背景。 (2)变化:根据材料二“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等信息,可概括得出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是突出经济;内容更丰富多样;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等。原因:根据材料二中“2004年”及相关教材内容,从政治、经济、文教、思想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3)看法: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综合前面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从教育和时代、教育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谈认识和规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