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6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6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6次限时训练 历史试题(高补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 C. 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 D. 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 ‎2.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年人均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 B.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主要目的是 A. 宣扬君权神授 B. 主张以德治民 C. 强调天人感应 D. 强化三纲五常 ‎4.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同时,新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以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材料主要说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C. 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 D. 历史评价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5.从康照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 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更严 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6.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载,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 A. 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 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增强 C. 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 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7.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B. 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C. 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D. 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 ‎8.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 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9.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A. 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 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 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 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10. 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A. 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 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 C. 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 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 ‎11.“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2. 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 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 列强入侵,走私猖獗 C. 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 取消“海禁”,鼓励贸易 ‎13.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 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 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 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 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14.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官吏贪腐严重 B.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C. 英国大量走私鸦片 D. 中国被迫开设商埠 ‎15.1876年李鸿章在与英国谈判订立《烟台条约》时,提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无论口岸非自我准添也,添十口与添一口利害轻审适均,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李鸿章意在 A. 极力为自己长期的软弱外交辩护 B. 强调中国应该效仿西方开埠通商 C. 掩饰清政府长期以来的卖国行为 D. 指出中国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 ‎16.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该作者描述的现象 A. 是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 违背了中国近代客观的历史事实 C. 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承认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17.以下为《时报》用登的漫画《中国现形记》,该漫画最有可能出现于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 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 D. 辛亥革命前的20世纪 ‎18.晚清政府失行领备立宪后,梁启超评价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 A. 认为改良道路在中国很难行得通 B. 主张走自下而上的革命救国道路 C. 强调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D. 断定清廷专制必然导致革命爆发 ‎19.20世纪初,湖南“兴学热”和“留日热”独步一时1904年占全国留日生的11%;1909年各级小学堂达113所,学生43310人;普通中学堂50余所,居全国第一。湖南近代教育领先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 湖南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全国 C. 清末新政推动近代教育改革 D. 湖南地方官员视野更加开阔 ‎20.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大力推动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产业转型 ‎21.1934年7月7日,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旅帜,自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等地,历时4个月,行程3200余里。1月初,与闽浙赣红十军胜利会师。红七军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 B. 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C. 威胁苏杭等日占中心城市, D. 积极配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2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同纲领》颁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A. A B. B C. C D. D ‎2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说明新中国 A. 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 B. 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C. 已经出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D. 初期外交“一边倒”的说法需完善 ‎24.1991年《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指出不问姓“社”姓“资”口号的流行,会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文章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深化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 D.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25.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已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一现象是 A.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B. 思想文化退步的体现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政治体制的产物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众议员由各州选出,而参议员则由各州议会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的方式 A. 有利于缓和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B. 实际上违背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C. 有利于抑制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D.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各州的矛盾 ‎27.下图为1840年5月6日英国政府正式发行的由罗兰·希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面值为1便士,用黑色油墨印制,故又称黑便士邮票。此举改变了11世纪以来由英国各城市、教会、大学等独立控制邮递系统的局面,并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材料主要表明 A. 英国借国王权威确保国家发行有价票券严肃性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工业革命有力推动了欧洲通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认可 ‎28.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该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1541-1550年 ‎1551-1560年 ‎1561-1570年 ‎1571-1580年 ‎1581-1590年 ‎1591-1600年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日益活跃经济需求 C. 殖民扩张导致白银大量流入 D. 奢侈的生活导致贵金属短缺 ‎29.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B. 巴黎公社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 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D. 巴黎公社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 ‎30.下表是1935-1936年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占总人口比例 占总收入比例 无产者 ‎40%‎ ‎13.3%‎ 中产者 ‎20%‎ ‎14.1%‎ 有产者 ‎40%‎ ‎72.6%‎ A. 经济大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B. 新政调节劳资关系的措施流于形式 C. 新政不可能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 新政未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 ‎31.‎ 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 使美元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 B. 推动了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C. 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 D. 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之初,提供的是3~5年的贷款。1974年6月增设了为期3~7年的贷款项目,1974年9月增设了为期4~10年的贷款项目,1983年增设了为期5~10年的贷款项目。该变化反映了 A. IMF成立初期的宗旨逐渐发生变化 B. IMF难以消除成员国间的外汇管制 C IMF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凸显 D. 新兴独立国家在二战后大量增加 ‎33. 以一定时期内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 A. 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 B. 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 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 D. 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由“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实际上是指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的等级森严的诸侯、卿大夫等,他们对周天子负有镇守疆土、交纳贡赋等义务,管理地方具体事务,因此,西周的分封制度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正确。材料主要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与殷商时期的不同之处,并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夏商和西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所学分封制在本质上不是氏族公社制,故B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故D错误。‎ ‎2.【答案】C东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排除A;相比较而言,从南北方人均粮食来看,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排除B,选C;南方地理环境优于及北方,但汉代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于中原,排除D。‎ ‎3.【答案】B【解析】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德足以安乐民”,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故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宣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排除AC;D是封建人伦关系,排除D。 ‎ ‎4【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之所以褒奖王夫之,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派宣传王夫之,主要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影响,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排除C;材料的意思不是要表明历史评价是否公正客观,而是要表明历史评价要为现实政治服务,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排除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结合明末清初活跃儒家思想的表现以及清朝末年民主革命运动的事实来分析材料。‎ ‎.5.【答案】D【解析】清朝的秘折奏事和军机处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对官员的控制,而官员有密奏权的扩大意味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故选D;清朝时期没有宰相,排除A;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对官员的监察,排除C。‎ 点睛:就材料而言,秘折奏事并非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所以材料型选择题要忠实于材料,由材料判断选项。‎ ‎6.【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是唐代,再结合关键词“长安住宅”,可知本体讨论的是长安城的布局已经商业的发展状况。唐代时候坊市分离,但是材料中的叙述表明已经出现了商住多功能的私人住宅。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 ‎7.【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皇权—士大夫”体制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所以答案选A。‎ ‎8.【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边疆的管理,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在唐朝时期的边疆地区在元朝时期已经“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显然是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是题干的主要意图。‎ ‎9.【答案】A根据材料中的“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说明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还是有“新见”的,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即具备一定的近代民主色彩,A正确。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不是近代制度典范,B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不是作者的深层含义,排除。从“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是民本思想。‎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注意设问中的“意在说明”,即要选出作者的深层含义,不要选择表象选项。‎ ‎10【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来自吴定的《示诸生书》。阅读主要弄清材料的大意。《宋史》:纪传体宋代史,元代脱脱、阿鲁图领衔编撰。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标准。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大派,四名代表人物。濂:指濂溪先生周敦颐;洛指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关指关中讲学的张载;闽指闽中讲学的朱熹。罔非:无非,无不。黯然:隐晦地,私下。心性:中国哲学范畴。程朱理学认为“性”本身即天理,是客观的;“心”又包含了“性”,具有天赋观念(即理),但心与性仍有区别,如程颢提出“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知识与真理只须在人内心求得。这篇文章教导学生不要随俗仰俯,要有涧松美玉般的坚强意志,不图虚名,不怕讪嘲排挤,“卓然蹈道学之实”。这里所说的道学,仍是程朱理学,文中对宋代理学昌盛时代的向往,对明清道学每况愈下的愤慨,无不反映了作者维护封建正统思想的立场。“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一时从其游者”,“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理学成为儒学正统。因此选择C。材料的道学属于儒学的范畴,与道家、道教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B。隋唐时期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11【答案】B【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B正确;官员晋升难易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科举制选拔的严格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明朝调整官吏级别的特殊性,D错误。‎ ‎12【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清朝道光年间的 “官方文件”可知, 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出现了为外商服务的 “买办”或“经纪人”之类的职业,是正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材料却将这些人斥之为“洋奸” “慕膳逐臭之徒”,可见当时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故 A 项正确;从材料““十三行”信息可知,该“官方文件”的背景应该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故 B、C、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13【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地方督抚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14【答案】C【分析】金银是世界上通用的硬通货币,白银外流导致我国实际支付能力降低,购买力降低,因而导致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率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大量走私,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入超”现象,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选C;晚清官吏贪腐和小农经济与铜钱的需求量增大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中国被迫开埠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 ‎15.【答案】B【解析】材料中李鸿章针对增设通商口岸一条约,发表评论,认为西方诸国也开设口岸与他国通商,使其日益强盛,可知中国的弱小并不是开设口岸的缘故,而是不自强。所以李鸿章是主张效仿西方开设通商口岸的,以此达到自强的目的,故选B。A、C、D三项均不是材料中李鸿章的观点。‎ ‎16.【答案】D【分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不符合“短短三十年”范畴,排除A;通过材料“1900年庚子国变”“短短三十年”判定可知,洋务运动开展了30多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故排除B,选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性质上不同于洋务经济,排除C。‎ ‎17.【答案】D漫画反映清政府出卖国家利益,讨好外国。结合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排除ABC,选D。‎ ‎18‎ ‎.【答案】D【解析】由“清末预备立宪之后”“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表明清末预备立宪确立的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故D正确;才料“民主专制之下,先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故A错误;梁启超本质上属于维新派,排除B; 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清末预备立宪之后”“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即可。‎ ‎1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20世纪初湖南近代教育领先全国,只能从湖南自身优势找,故选D;甲午战败和清末新政的影响是全国性的,无法解释湖南的优势,排除AC;结合所学,湖南不具备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全国的信息,排除B。‎ ‎20.【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轻工业产品国外依赖减少,对重工业产品需求较大,这是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故选B;A 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我国产业转型,排除D。‎ ‎21.【答案】A【解析】1934年,中央苏区正遭受第四次围剿,形势严峻。红七军团的做法有利于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故选A;红七军团的做法是分散兵力,不利于集中兵力解除第四次反“围剿”,故排除B;由时间“1934年”,当时日本没有全面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建立,日军没有占领苏杭等城市,排除C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4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全力围剿红军,而日本尚未全面侵华,故排除CD。‎ ‎22.‎ ‎【答案】C【分析】《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D。‎ ‎23.【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国先后同印度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直接说明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故选B;当时我国在两极格局下,国力弱小,无法摆脱其不利影响,排除A;“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出现在1955年万隆会议,排除C;由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符合我国的外交涉及,排除D。‎ ‎24.【答案】C【解析】材料将改革开放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说明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故选C;材料说明当时对改革开放有顾虑,排除A;材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关,排除B;1992年十四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 ‎25.【答案】D辩论说明存在不同的意见,所以不能f反映社会矛盾缓和,排除A;古希腊雅典思想文化繁荣,排除B;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不是频繁改革的结果,排除C,选D。‎ ‎26‎ ‎.【答案】C【解析】参议院和众议员的比例和任期不同有利于缓和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排除A;材料无关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之间的关系,体现不出违背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排除B;材料重点反映的是中央机构怎样产生,总统由人民产生,议员由人民产生,可以看出,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体现了民主共和制原则,所以有利于抑制民众对政府的影响,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的关系,而联邦制有利于缓和中央与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D。‎ ‎27.【答案】C材料“从15世纪起,欧洲的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表明此时期私营邮政建立,邮政制度混乱、不规范;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随后被其他国家效仿”表明此时邮政制度逐渐规范化、标准化。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邮递需求增加,范围更广,之前地方建立的各自独立的邮政系统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因此推动各国邮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故选C。1840年的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当时英国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且“普遍”太绝对,排除D。‎ ‎28.【答案】B【解析】实现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16世纪,随着法国对外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故选B;殖民扩张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应该导致价格革命,排除C;D和题意无关,排除。‎ ‎2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知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因为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上升阶段,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C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B。巴黎公社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真正的革命,排除D。 ‎ ‎30【答案】C材料中有产者和中产者占拥有更多的财富,说明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ABD和材料无关,排除.‎ ‎31【答案】B A不符和材料的主旨,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发展世界经济起到重大作用,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通,故选B;C与主要作用不符,排除;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年到1914年就已经形成,排除D。‎ ‎32.【答案】C【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办法是向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成员国外汇资金的短期需要。题干中显示贷款的年限不断增长,说明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故排除ABD,选C。‎ ‎33.【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的是英国的核心国地位,但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美国的崛起,欧洲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为核心,故排除AC;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不断加强,未来的核心国中心国和边缘国会发生新的变化,故排除D,现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