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0分)‎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3、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4、《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之曰:“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曰:“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 A.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      B.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 C.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      D.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 ‎5、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       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        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6、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 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      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   D.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7、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抛开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B.白银价格降低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D.棉纺织业的发展 ‎8、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B.封建宗法制被破坏 C.儒学影响史书撰写        D.天文观测水平较高 ‎9、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10、与下图所示朝代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外史实有 ‎ A.王祯编成《农书》 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 B.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瓦特改良蒸汽机 C.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D.蒲松龄著成《聊斋志异》 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11、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说:“‎ 在民主制度发展得最为顺利的雅典,政府也始终受到想要颠覆它的寡头群体的阴谋威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导致雅典民主政治失败的,实际上是那些从民主制度中获益最多的人。”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对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理想化的赞颂   B.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雅典民主存在地域和财产的不平等   D.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有限 ‎1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了罗马法 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          B.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13、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          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 C.公民与奴隶趋于平等         D.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 ‎14、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 ‎19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 ‎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 ‎ ‎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院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 ‎ 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 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 ‎15、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白色革命家”最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德国资产阶级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16、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这反映当时法国 A.君主专制没有彻底废除        B.专制仍有一定社会基础 C.法国君主立宪派势力增强       D.封建地主阶级势力依然强大 ‎ ‎17、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18、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A.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19、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每一变化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 A.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 C.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 ‎20、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A.属于启蒙思想家         B.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D.属于古典主义流派 ‎ ‎21、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22、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      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 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      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 ‎23、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 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 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24、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5、‎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 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26、民国三十年,国立、中大、武大、浙大、西南联大招生“中外地理”试题“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此举的出发点是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升民众抗战信心 C.宣传国民党的抗战主张        D.推动早日战略反攻 ‎27、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 ‎ 时间 文件 时间 文件 ‎1928‎ ‎《井冈山土地法》‎ ‎1942‎ ‎《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1929‎ ‎《兴国县土地法》‎ ‎1946‎ ‎《哈尔滨市施政纲领》‎ ‎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47‎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39‎ ‎《惩治汉奸条例》‎ ‎1948‎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 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8、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 国家 ‎ 片名 ‎ 发行方式 ‎ 美国 ‎ ‎《热血忠魂》 ‎ ‎《八百壮士》 ‎ 赠送 ‎ 苏联 ‎ ‎《精神总动员》 ‎ 赠送 ‎ ‎《热血忠魂》 ‎ 赠送 ‎ 新加坡 ‎ ‎《抗战特辑》 ‎ 出售版权 ‎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29、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30、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井宜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护大了市场,这表明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31、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重建了金融秩序              B.导致了通货膨胀 C.打击了民族工业              D.加速了白银外流 ‎32、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33、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4、五四运动后,胡适针对“保存国粹”的主张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要用评判的态度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胡适思想走向复古守旧        B.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 C.体现出科学理性的精神        D.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35、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 A.强调托古改制            B.宣扬种族革命 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        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36、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 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二、材料阅读题 (共3小题,其中37小题17分,38小题17分,39小题12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 几百年来,东亚始终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东亚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09年,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业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郑氏海商集团操控着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 材料二 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熙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营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中西多项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取代旧的体制,以上海为中心之一的新的远东商贸网络逐渐形成。 ‎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明朝前期到后期东亚贸易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中期东亚贸易的相似之处,并简述清朝“广州贸易体系”的积极作用。(7分) ‎ ‎3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 材料一 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卿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邢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网络。清袭明制,设督院为其中类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 ‎——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 材料二 ‎ 根据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的税收权力和军权受到议会严格限制和监督。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案》规定,对议员和政府官员的选任、法官的任职、法律和条例的生效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下院掌握了监督国王行政活动的权力。弹劾曾是议会掌握的重要监督方式。举凡内阁阁员、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或议员职务上或非职务上的非法行为,均可构成议会的弹劾案。随着英国内阁责任制的发展和司法权的独立,弹劫程序在实践中显得过于烦琐,从1864年起议会以不信任投票程序代替了这种监督式。 ‎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监督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11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中国与近代英国监察制度的不同。(6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传统社会体制下,士人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科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除进入政府体制内部外,还有相当多数的士人选择创办实业,或者投身新军担任官佐,再或者转向新学领域充当教职、襄办学务。 ‎ ‎——摘编自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 ‎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士人的分化流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