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 A. 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 最高权力尚未集中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郁神权色彩,故A选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宗法制无关,故排除B、C两项;D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2.科举时代,士子科考被录取后,称监考官员为宗师,自称学生。宋太祖规定考生在礼部考试录取后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确定他们最终录取的名次。于是殿试制度成为固定制度,被录取的进士成为“天子门生”这种傲法 A. 保证了科举录取的公平公正 B. 标志殿试制度的正式出现 C. 防止官员扩充势力威助统治 D. 束缚思想以维护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参加科举士子由监考官员的学生演变为天子门生,这种做法明显是防止了监考官员扩充私人势力,C项符合题意;天子殿试并不一定会保证公平公正,排除A;殿试制度出现于唐代,排除B项;殿试制度与束缚思想没有必要联系,排除D项。故选C。‎ ‎3.《宋会要辑稿》记载“民以书精赴沿边權场博易者,自非九经(儒家经典的合称)书疏,恐禁之,违者案罪,其书没官。”可见当时 A. 场以文化交流为主要职能 B. 政府大力推动债家文化传播 C. 宋辽关系紧张彼此战争不断 D. 宋政府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 ‎【答案】D ‎【解析】‎ 如果所带书籍不是儒家经典的书疏,则有可能被查禁和没收,说明当时政府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故选D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榷场是以经济交流为主要职能,排除A;政府查禁非儒家经典的书疏并不能证明其大力推动儒家文化传播,排除B;材料内容与文化管理有关,看不出宋辽关系紧张和战争不断,故排除C。故选D。‎ ‎4.明朝中后期,在摒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表明 A. 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 农民土地私有制形成 D. “重本”政策松动 ‎【答案】B ‎【解析】‎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表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并不能表明土地私有制产生,排除C;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代并没有放松,排除D项。故选B。‎ ‎5.思想家邹容在《革命军》中评价某历史事件时写道:“有野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狙,适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这一事件可能是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 野蛮之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义和团盲目排外的革命符合该特征,故选B项;戊戌变法不属于革命,排除A;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都与“有破坏,无建设”的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B。‎ ‎6.1912年《申报》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到1919年年底,“中华民族”一词在《中报》共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1920年—1924年共68条,1925年猛增到81条,1928年进一步增加到183条,1939年更达到372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近代以来外旗入侵加剧 B. 西方民族主义观念扩败 C. 五四运动促进民众觉醒 D. 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答案】A ‎【解析】‎ ‎“中华民族”词条的逐渐增多意味着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和外来侵略的加剧有关,故选A项;“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西方民族主义观念的扩散无关,排除B;1912五四运动尚未爆发,排除C项;民族意识的增强主要是由于外来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 ‎7.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 变敌后为抗日战场 C.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答案】B ‎【解析】‎ 材料“1937年8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出抗战防御阶段,中共要变敌后为抗日的主战场的战略,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1932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长征是 1936年10月胜利完成的,故C项错误;D项是1938年春,排除。‎ 点睛:关键时间“1937年8月”,用此分析出答案。‎ ‎8.“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我们的原则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社会主义商业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这种观念被打破是在 A. 真理标准大讨论中 B. 建立经济特区的过程中 C.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D项符合题意;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建立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都没有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与题意不符,排除ABC。故选D。‎ ‎9.苏格拉底说:“即使是真正能反映民意的机构,如果它不受任何限制而成为‘绝对的权力’,结果对个人的自由也将是非常危险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权力制衡 B. 反对直接民主 ‎ C. 拥护个人自由 D. 赞赏精英政治 ‎【答案】A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不受限制的权力将对个人自由产生严重的威胁,由此可知他主张对权力进行制约和限制,A符合题意;BCD中的措施都没有涉及到权力制衡的思想,不是对苏格拉底的观点最准确的理解,排除。故选A。‎ ‎10.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这两围开拓新土的兴致似乎是一天胜似一天了。不幸地球终究是圆的,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水不间断地向前走去,到后米自然免不了要个满怀。”这两国是 A. 西班牙与葡萄牙 B. 英国与荷兰 ‎ C. 法国与德图 D. 美国与苏联 ‎【答案】A ‎【解析】‎ 根据“开拓新土”、“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个国家应该是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故选A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美国和苏联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驱者,并且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的信息不符,排除BCD。故选A。‎ ‎11."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B.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C.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D.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统一的联邦,着眼于美国的整体利益,1787年宪法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答案为C项;1787年宪法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87年宪法不能长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图示是“冷战”时期苏联的政治漫画,它嘲笑的对象是 A. “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B. 杜鲁门主义成助世界和平 C. “马歌尔计划”加强对西欧控制 D. 北约组织建立严遭战胁世界和平 ‎【答案】C ‎【解析】‎ 漫画中旗帜上是美元的符号,即都统一到了美元的领导下,与经济有关,而该漫画又是苏联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嘲讽,故选C项;ABD都不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美元符号不符,排除。故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1867年,地方性政治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投权女性未婚义税人地方选举权,……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辟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因民一致抵御外敌,僧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淡讲会、联结田体、广貼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紀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梟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运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 ‎【答案】(1)英国女性拥有自我解放的意识和独立意识,是女权运动的主体,男性起到协助和推动作用。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女性权益,随着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了各项权利的平等。中国女性较缺乏独立意识,中国女权运动体现出男性特色,女权意识起步较晚,受到西方影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2)英国:英国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一战的推动;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萌发,民族危机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等。‎ ‎【解析】‎ ‎(1)综合材料一内容可知近代英国女权运动中,英国女性体现出了明显的自我解放和独立意识,她们是女权运动的主体,并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女性权益,随着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实现了权利的平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中国的女权运动中,男性是其主要作用的因素,女性自我独立意识不足,女权意识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推动英国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可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和一战爆发等方面进行总结。推动中国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可从近代维新思想的萌发、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将零散而混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历史解释”就是使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包括确定事实和阐释意义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 根据材料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表1所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求:选择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展开阐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总结观点,如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可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制度化和全球化的特点。结合国际金融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成立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5.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的方针,并且提出,“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国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堂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央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杯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被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言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朝度;各种学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郄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学习苏联教育教育经验;老解放取教育积累经验,旧的教育体制利弊并存;经济困难亟待恢复。‎ ‎(2)特点:重点面向工农;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系统全面;方式灵活多样。‎ 意义:建立了较完备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项建设事业所需的人才;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解析】‎ ‎(1)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解放区教育经验的累积、旧教育制度利弊并存和经济困难等方面进行总结。‎ ‎(2)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特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有系统全面,如设立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教育体系;方式灵活多样,如设置了各种速成教育、业余教育、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等;重点面向工农,如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培养大批人才和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 ‎16.材料 ‎ ‎ 二战后,虽未发生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风起云涌。朝鲜战争中,喷气式飞机首次得以大规模运用,空中加油技术运用于实际作战之中,越南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大量使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装备的可要直起降的海鹅式飞机创下了不败的战绩;在美军入侵巴拿马的作战中第一次动用了隐形飞机;在海湾战争中,当今世界各种高新枝米都不同程度地登上舞合进行了表演.但是战争的目的更加简约,一不再谋求全面征服对手;战争规模变小,战争手段的采用受到节制;二战后技术兵器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战场的空间增大,战场日益由平面转向立体:战争日的未必要经过若干次战投的胜利才能达成,实观战役目标也不一定需委若千次战斗的积累,首战可能就是决战。‎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局部战争呈现出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折导致二战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答案】(1)新特点: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限性(战争目的、规模等受到限制);立体化(空间增大);节奏加快;‎ ‎(2)历史因素: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霸权主义肆虐);领土纠纷;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因素:大国势力的参与;争夺资源 ‎【解析】‎ ‎(1)根据“喷气式飞机首次得以大规模运用,空中加油技术运用于实际作战之中”、“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大量使用”、“战争的目的更加简约”、“战争规模变小,战争手段的采用受到节制”、“现代战场的空间增大,战场日益由平面转向立体”、“战役目标也不一定需委若干次战斗的积累,首战可能就是决战”等内容总结相关特点即可。‎ ‎(2)导致二战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领土纠纷、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大国势力争夺和争夺资源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17.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第1598条规定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 第1710条规定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竹报酬的契约。‎ ‎——摘自《拿破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罗马法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大革命完成;启蒙思想传播基本原则: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的具有法律效力。‎ ‎(2)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强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了人权平等的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拿破仑法典》颁布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即受罗马法影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大革命完成,启蒙思想的传播。根据:“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等内容可知体现了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和契约具有法律效力等原则。‎ ‎(2)《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立人权平等、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立法规范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