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德庆县2020届高三周测二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德庆县2020届高三周测二试题

广东省德庆县2020届高三周测二文综 历史试题 ‎24、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诸侯领得一定规模的人口,到受封的区域建国。但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莱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这说明西周( )‎ A. 分封制以侵略扩张为基础 B. 试图通过武力建立中央集权 C. 以武装殖民拓展势力范围 D. 已经具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 ‎25、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26、关于玄武门之变,《旧日唐书》记载:“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李世民被逼 无奈,先下手为强,杀死建成、元吉,《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建成颇仁厚,遽止之(拒绝先下手为强)”;当今一些史学家研究认为,李世民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没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据此可以认定 A. 争权中李世民由被动变为主动 B. 《旧唐书》试图隐瞒历史真相 B. 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 D. 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非法 ‎27、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28、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 A. 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 C. 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D. 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 ‎29、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 — 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30、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31、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 A.使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受中共领导 B.是学习美英等国军队建设的结果 C.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 D.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工农革命武装 ‎32、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 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 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34、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 ‎ 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 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 ‎ 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 ‎35、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 ‎ ‎——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1925年,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政策提出后,布哈林认为在当时条件下,经济建设“只能以乌龟速度爬行”,大工业产品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农民经济,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有学者提出“布哈林方案”比“斯大林模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但1928 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斯大林模式”逐渐取代“布哈林方案”。 ‎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布哈林方案”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取代“布哈林方案”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24——28: CCDBC 29——33: BCCBD 34、35: BA ‎41题【答案】(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2)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 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 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 ‎(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 ‎42题【答案】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 可提取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可知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回答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即可。‎ ‎45.(15分)‎ 背景:隋朝义仓分散于民间,不易管理;隋唐易代,百废待兴;唐朝政治制度的规范;统治者救灾意识的增强。(每点2分,共8分。)‎ 影响:标志着国家赈灾的财政制度朝专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救灾的混乱。(每点2分,答出4点即7分。)‎ ‎47.(15分)‎ ‎(1)内容:坚持新经济政策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工农联盟;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苏联急于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斯大林个人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4点即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