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合格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合格考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合格考 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一.单选 ‎1.《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 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 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 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已使用牛耕,但无法体现出春秋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和秦国农业技术先进,故BD项排除。‎ ‎【点睛】“《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是关键信息。‎ ‎2.下图为西汉长安城郭区布局图。图中“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 A. 行政办公 B 商业贸易 C. 皇室居住 D. 市民娱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专供贸易的商业区,故B项正确;行政办公和皇室居住都在城中,故AC项排除;市民娱乐场所出现在北宋,故D项排除。‎ ‎【点睛】“西汉”是关键信息。‎ ‎3.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 A. 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 B. 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 C.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项正确;ABD项只符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 ‎4. “吴佩孚的势力被歼灭于两湖,孙传劳的五省联军也被打败,最近张作霖又在河南败绩。”上述革命成果的取得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的主要斗争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成果,故A项正确;B项是1927-1937年,排除;C项是1931-1945年,排除;D项是1945-1949年,排除。‎ ‎5.中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A. 洋务运动期间 B. “一战”期间 C. “一五”计划期间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正确;A项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排除;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没有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故B项排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项排除。‎ ‎6. “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它”是指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宣告独立 C. 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 D. 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推动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但保留了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象征,故A项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都没有国王,故B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建立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并未使君主继续存在,故D项错误。‎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的标志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故A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故B项排除;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欧洲,故C项排除;D项是1994年正式建立,排除。‎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 A. 美苏关系缓和 B 多个力量中心 C. 两大阵营瓦解 D. 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西欧和第三世界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对峙日趋紧张,故A项错误;CD项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状况,排除。‎ ‎9.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主要致力于 A. 实现贸易自由化 B. 维护世界和平 C. 解决地区冲突 D. 加强文化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故A项正确;BCD项是联合国的职责,排除。‎ ‎10.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 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 设置”都体现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体现出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的需要,B正确;材料论述的古代官制改革的理念并不是说明“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A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示是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提高政府的效率,C错误;“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并不是材料中枢机构演变的主要特点,D错误。‎ ‎11.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是我党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党的某次会议重大影响的论述。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红船劈波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A项正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都与“红船”无关,故BCD项排除。‎ ‎【点睛】“红船劈波行”是关键信息。‎ ‎12.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报与电话、水路、例铁等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国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 构建计划经济体制 C. 缩减福利开支 D.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政府将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国有,这体现出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经济体制的问题和福利制度,故BC项排除;在英国,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 ‎13.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 文官政治发达 B. 监察体系完备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皇权相权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 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武将权力过大的教训而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文官政治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治天下”“ 御史台和谏官合一”等信息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没有强调监察体系是否完备,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活跃,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故D选项错误。‎ ‎14.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说: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材料反映当时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工业革命影响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可知,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发家致富,说明这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放弃,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体现了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而发家致富的现象,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故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影响中国是在近代,故D选项错误。‎ ‎15.“……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科举制度的推行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中的“弥漫着书香的世界”可知是指当时的中国读书氛围浓厚,据此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的盛行,使得读书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的同时,还提高了文化的地位。B、C、D三项不符题意,故选A。‎ ‎16.在20世纪的某个时期,我国新增的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这反映了人民群众 A. 对信息的获取及时准确 B. 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与拥护 C. 对战胜英美侵华的自信 D. 对三面红旗的肯定与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爱华等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后的喜悦和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和拥护;报国、卫国反映了朝鲜战争胜利后人民对保家卫国的热情,因此这些人名体现了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故B选项正确;这些人名主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与对信息的获取是否及时准确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名应该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时期中国已经结束英美对中国的侵略,故C选项错误;“三面红旗”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材料中只有跃进、超英、超美等人名可以体现这“三面红旗”,因此D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D选项错误。‎ ‎17.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主要说明 A.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 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C. 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 D. 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雅典人愿意为城邦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并不是牺牲了人的个性,故排除A项;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雅典公民素质有限,故排除C项;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公民的有关问题,与城邦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可知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故选B。‎ ‎18.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的世界》中认为:“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 冲击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 B. 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关知识。根据材料“‘群雄竞起’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超多强”的局面有利于制衡美国,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群雄”指的是“一超多强”,即“一超”指美国,“多强”指的是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时期美苏两级格局已不复存在,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群雄竟起”可知,说明世纪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群雄竟起”不可能促进政治一体化,故D选项错误。‎ ‎19.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此可知 A. 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 B. 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C. 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而不体现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没有体现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没有体现其他方面的参与,因此也无法得出“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故D选项错误。‎ ‎20.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D. 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面向全国各地销售,即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间不同的市场需求,故B项错误;C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中心;D项“发展迅速”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综上所述,本题选A。‎ ‎21.1872年有人记述上海街头上海人的时髦装束:“撑洋伞于路上,挂时表于身旁”“自光绪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眼镜)以为美观矣”。这些记述说明当时 A. 上海社会生活存在一定西化倾向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时尚 C. 西方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流 D. 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过于肤浅 ‎【答案】A ‎【解析】‎ ‎“洋伞”“时表”“眼睛”都是西洋文明的产物,此时上海街头的时髦装饰品体现出了当时生活存在着西化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习俗的西方化,没有体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故B项错误;西方生活只是一种模仿,并不是当时的都是主流生活,故C项错误;材料中模仿不能说明国人对于西方文化认识的肤浅,故D项错误。‎ ‎22.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资产。据此可知,马克思 A. 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 B. 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C. 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 D. 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等,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材料内容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才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体现巴黎公社的措施,故D选项错误。‎ ‎23.“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 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不但拓宽了交往渠道,还让世界上许多原本互不相知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有所来往,使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加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没有确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中心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各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地方而成为世界中心的,故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内容,故D选项错误。‎ ‎24.《十二铜表法》中既有同态复仇,也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也有遗嘱自由。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 法律和道德相结合紧密 B. 法律体系趋向完备 C. 新旧制度并存现象明显 D. 程式主义受到重视 ‎【答案】C ‎【解析】‎ ‎“同态复仇,氏族继承”都属于习惯法的特点,“罚金赔偿,遗嘱自由”属于成文法的特点,这充分体现出罗马法新旧法理并存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道德的问题,故A项错误;法律体系趋向完备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于形式主义的重视,故D项错误。‎ ‎25.1928年1933年,苏联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结果牲口总存栏数剧减,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水平。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尚未完成 B.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C.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 农业集体化运动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1929年开始苏联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大批的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导致材料中“屠宰牲口”和“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的现象,说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25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农业集体化运动影响,不是工业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主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收到波及,故C项错误。‎ 点睛: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而且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机械和财政支持。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 ‎26.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 A.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家加强法制建设,材料体现了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法制建设,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材料没有体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27.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B. 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 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 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社会问题,因此材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故A选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指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而进行的改革,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体现社会呈现衰退现象,故D选项错误。‎ ‎28.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当代学者”意在强调二战后 A. 资产阶级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 资产阶级的共同任务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建立福利国家是调节经济关系的独特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以往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先进性,有些调节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办不到”,因此材料强调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故B选项正确;资产阶级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材料有所涉及,但不是材料中作者所强调的主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国家垄断组织后,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等方式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因此福利国家制度是其中调节方式的之一,材料也没有体现建立福利国家是调节经济关系的独特方式,故D选项错误。‎ ‎29.《中国大趋势》的作者之一多丽丝•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所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该书作者 A. 肯定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 认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 C. 赞扬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所左右的思维模式”“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说明作者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政策连续性的优点,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会议 ‎【名师点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即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1)我国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扎的关系。(4)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30.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 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 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 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炮打金门,表明解放军要解放台湾,统一中国;而蒋介石拒绝从金门、马岛撤军和台湾海峡中立化表明蒋介石还想光复大陆。因此双方都希望实现统一,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体现了国共双方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无从体现,错误;依据题意和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借助于解放军发动炮战有了拒绝美国搞台湾独立的理由,B选项错误;C选项并非材料主旨,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一是理解解放军炮击金门是为以武力解放金门进而解放台湾,二是理解蒋介石拒绝杜勒斯的要求也是希望实现统一的体现,综合两者的要求可知这体现出国共双方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依据材料主旨联系所学内容分析选项内容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1.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主要反映的是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说法不符事实,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符历史事实,C正确;马歇尔计划针对西欧国家,与中国无关,排除B;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源于西方的封锁,与中国的外交政策无关,排除D。‎ ‎【详解】‎ ‎32.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 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 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 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 《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答案】A ‎【解析】‎ 材料“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反映了《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宁愿将中国让给列强,也不给予国人,说明其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故A正确;武昌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不是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故C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3.古代雅典经常举办戏剧公演,舞台对所有城邦公民开放。在戏剧公演前,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等到比赛结束,由他们评出3位获奖者。古代雅典戏剧公演 A. 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利 B. 照搬了公民大会议事程序 C. 避免了民主政治的缺陷 D. 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政治化 ‎【答案】D ‎【解析】‎ 古代雅典戏剧公演与扩大城邦公民的权利无关,故A错误;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投票表决,“戏剧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并不能体现公民大会的议事程序,故B错误;雅典戏剧公演不可能避免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错误;“戏剧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反映了雅典政治制度中抽签选举的做法,这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政治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戏剧模仿抽签选举的做法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4.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立宪制和议会制 C. 君主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可以知道这是指对君主的尊重和崇敬,由“‘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可知是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故A项正确;立宪制不符合“尊严的部分”含义,故B项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和D项错误。‎ ‎35.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 A.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 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 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D.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可知,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每一项权力都受到其他两项权力的制约。故答案为D项。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排除AC项;美国总统选举是介于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之间的一种选举制度,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而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B项。‎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36.时光进入19世纪,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此最合理的认识是 A. 田园牧歌是最环保的生活 B. 世界工业化浪潮已经到来 C. 东西方文明从此再无交集 D. 中国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英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时光进入19世纪……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等信息可知,这是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因此B正确;田园牧歌是最环保的生活只说到了中国,而材料还涉及到英国,A说法片面;19世纪中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的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英国,D错误。‎ ‎37.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为石油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美孚石油公司”在全盛期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无情的利用各种手段挤垮了无数的小企业,他也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位亿万富翁,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和研究事业,开美国富豪行善之先河。对此比较理性的观点是 A. 洛克菲勒做慈善是寻求心理安慰 B. 能资助慈善事业的都不会是恶人 C. 垄断的高度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D. 每个人都是高度复杂的社会个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无情的利用各种手段挤垮了无数的小企业,……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和研究事业,开美国富豪行善之先河”等信息可知,洛克菲勒既有无情的一面,又有慈善的一面,D正确;A说法理解片面;B说法绝对,B错误;垄断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错误。‎ ‎38.同学们喜欢吃的辣条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食物,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这说明 A. 食品的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下降 B. 吃辣条就是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 C. 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 D. 工业食品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等信息可知,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C正确;据材料体现的是“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没有体现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下降,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食品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D错误。‎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 ‎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答案】(1)分封制 ‎(2)原因: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在顾忌天下共主,而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其他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 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洽③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④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可以分析出西周时期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分封制的影响、周王室势力衰落、诸侯势力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贵族政治的衰落、民族融合、统一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央集权、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西方文明在16世纪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前所来有地表现出生机勃勃甚至残酷无情的动力、全球扩张是欧洲实现从中世纪的农业经济向商业和工业化的资本主义体系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扩张还使欧洲人与非欧洲人开始了崭新而持续的接触,它在16世纪开辟了一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 ‎ 瓦特及其技术成就 ‎(1)指出揭开16世纪“西方文明”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2)16世纪以后西方的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3)指出图所示的技术成就是什么,并说明其广泛应用怎样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答案】(1)新航路开辟 ‎(2)资本原始积累;市场 ‎(3)成就:蒸汽机。‎ 说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运业的发展,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强化了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随着机器大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利用廉价优质的商品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拓展市场,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6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揭开16世纪“西方文明”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序幕。‎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积累、市场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交通、国际分工、世界贸易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