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核心思想是 A. 以德服人 B. “仁”‎ C. 克己复礼 D. 仁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可以看出主要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主要是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材料没有体现,C不选;D仁政是孟子的主张。‎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 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 礼治 B. “仁”‎ C. 仁政 D. 兼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可见孟子对弱者的关注,由此文王发政施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这体现的是仁政的政治思想。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孟子的思想 点评: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在人格理想上,强调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3.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翟 D. 韩非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可知此应为法家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变法的思想。A、B、C、D四项分别为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D项。‎ ‎4.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反映了顺应自然和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故选B;A是墨家思想,排除;C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孟子的思想,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5.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6.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向社会下层扩展 D.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西汉时期,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通过政府官办学校著书讲授儒学,使儒学逐渐官方化和制度化,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错误;B项中的“世俗化”在题干中不能体现;C项中“向社会下层扩展”不符合题意。‎ ‎7.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天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朱熹的天理指的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理”并非天体运行法则,选项A是对天理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天理”是封建等级秩序而非社会发展规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天理”的内涵就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8. 《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 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 朱熹与黄仁卿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 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理学思想。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A想为,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二者关系的批判,A项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项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9.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从“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以看出此人认为理学误事,所以排除C选项。理学出现在宋代,所以A、B选项时间不满足,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解答本题从材料中的关键句入手,“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以表明此人对理学的态度。再根据时间来加以判断,通过排除法排除A、B选项,之后得出正确选项。‎ ‎10.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批评专制”可知,他们有限制君权的思想,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思想 ‎11.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认识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洋务思想 ‎12.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但洋务派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13.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士词”词风是豪放派,而辛弃疾的词风也属于豪放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煜属于婉约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清照也属于婉约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陆游属于诗人而非词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风 ‎14.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 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 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A的说法绝对化了,故排除;B未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D不符合“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特点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15.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B ‎【解析】从“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革命,而不是民族问题,所以排除A选项,选择B选项。C选项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和生活问题,故排除;D选项与材料给出的时间不符,此时新三民主义还没有提出。‎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民报》刚刚创刊的时候,这时候新三民主义不可能提出,故排除D选项。之后再根据内容进行排除,得出最终选项。‎ ‎16.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 A. 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 B.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C. 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 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结合所学可知“边界红旗”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进而可以看出其意义重大,故本题选B项。ACD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 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7. 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A. 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 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 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B项本身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革命也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会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而是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特点 ‎18. 某学者在评价一思想家的主张时指出:“知识成为了生活中的工具。诡辩代替了真理。原本哲学化的生活变成了工具化的生活。科学走上了人类学的道路。”据此可知,该思想家可能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彼特拉克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知识成为了生活中的工具”和“诡辩代替了真理”可知,该思想家强调知识和诡辩。智者学派肯定人性,强调知识和辩论技巧等。故题干材料是对智者学派的评价,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A正确。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B可排除;柏拉图强调理性,C不符合题意;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父”,与题干无关。‎ ‎19. 薄伽丘的《十日谈》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 A. 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B.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C. 弘扬人文主义思想 D. 倡导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体现出的是人间的爱情,体现出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学世界,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准确,其中多体现的是人的价值;B选项说法不符合实际;D选项错误,这与宗教改革无关。‎ ‎20.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再生”“复活”,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实质却是 A. 知识分子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 B. 古典文学家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再生与复活 C.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D. 复兴古典文化使之为意大利人服务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一思想体现在借着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之名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没有挖掘出本质;B选项说法错误,并不是“复活”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复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意大利服务。‎ ‎21.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5世纪初期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穹顶,这个穹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的设计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不再是完全的被上天所控制,而是体现出人自身的意志,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间错误,材料给出的是15世纪,而启蒙运动在此之后;C选项错误,这一时间宗教改革还没有在意大利开展;D选项说法错在“已告别”上。‎ ‎22. 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 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 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 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这是在强调个人思想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因此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彼特拉克 ‎2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 A.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 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 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 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卢梭强调人的自身的生存和要求,所以本题选A项。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C、D两项中的“宗教”、“法律”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24. 哈耶克在他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中陈述,只有被法律所限制的政府,才能够有正当性制定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与之相似的言论 A.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 “我有一所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C. “人生来自由而平等,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D.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出的是法律至上的原则。A选项体现出的是对人权力的尊重,故排除;B选项体现出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故排除;C选项体现出的是天赋人权,故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选项。‎ ‎25.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创立民主法制社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26.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崇尚法治 B.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 C. 西方人文精神从人性发展到了理性 D. 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 ‎【答案】B ‎【解析】A选项说法过于局限,法治体现在启蒙运动上,而文艺复兴没有体现;B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各个方面都对社会起到了影响;C选项没有体现出问题的本质;D选项错误,这没有体现出自然科学的影响。‎ ‎27.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A. 人文主义者、人性 B. 启蒙思想家、理性 C. 启蒙思想家、科学 D. 人文主义者、理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信息可判断出“这些哲人”是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信奉理性主义,再由材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指的是理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产生的条件、启蒙思想的核心 ‎28.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B.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强调的是十八世纪,主要是为了突出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以理性为指导,突出人性和人文主义,强调科学和理性,因而与之相对应的答案为D。A强调的是自然科学领域,和题干中的人无关,C主要说的是文艺复兴,B说得太片面,因为伏尔泰本身不反对君主政体。‎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名师点睛】‎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事件与时间 ‎ 背景 ‎ 内容 ‎ 指导思想 ‎ 性质 ‎ 影响 ‎ 文艺复兴 ‎ (14~17世纪) ‎ 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的发展 ‎ 反对神学世界观,肯定人性 ‎ 人文主义 ‎ 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程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 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强调人权、法治 ‎ 理性主义 ‎ 推动人从封建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 ‎ ‎29. 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 A. 浪漫主义文学 B. 现实主义文学 C. 现代主义文学 D. 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注重写实,排除B;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各种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排除CD。‎ 考点: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的潮流·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文学 ‎【名师点睛】‎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30.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与上述诗歌流派相同的处 A. 杜甫《春望》‎ B. 李白《将进酒》‎ C. 梵高《向日葵》‎ D. 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可知,这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李白《将进酒》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B项正确。杜甫《春望》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梵高《向日葵》属于印象派,故C项排除。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属于现代主义,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浪漫主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 ‎【名师点睛】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揭露社会现实。‎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 ‎(1)概括儒学使“被捧上独尊地位”的措施 ‎(2)“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至少举出三人)‎ ‎(3)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答案】(1)宣扬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宣扬“天人感应”,强化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①经济上: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没落;‎ ‎③思想上:内忧外患之下,政府对民间管控力下降;‎ ‎④阶级上: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 ‎ ‎(2)从材料中看,这些最敏锐的心灵是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身上,材料要求回答出三个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出现原因,我们主要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和阶级角度来分析,分析明清之际在各个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发生的新变化即可。‎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材料一中描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哲学家的世纪”中哲学家们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主张?(答三人以上,并至少说出每个人的一点主张)‎ ‎(3)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答案】(1)人文主义思想 霍布斯:天赋人权、契约产生国家 洛克:人民主权说 伏尔泰:开明专制、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康德:人人平等、理性判断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主张;‎ 都是资产阶级的解放运动;‎ 都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都批判了封建神学,宣扬了资产阶级世界观 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处于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起源于意大利,影响了欧洲;‎ 起源于英国,影响了全世界;‎ 利用艺术作品批判封建教会和贵族的奢靡与虚伪;‎ 直接批判封建教会和封建制度;‎ 集中于宗教文化领域 集中于政治与哲学领域 ‎【解析】(1)材料一论述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从材料中“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可以看出材料体现出的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可以从阶级角度加以分析,再从领域,时间和思想内容和主要影响来具体分析其异同点。在回答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具体史实,做到言之有物,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