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0题,60分)‎ ‎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5.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6.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7.《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8.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9.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0.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3.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14.“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 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 A.王羲之《兰亭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贴》 D.颜真卿《祭侄文稿》‎ ‎15.“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B.推翻清朝统治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6.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17.“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8.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啧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19.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国民大革命 ‎20.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二、主观题,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共60分。‎ ‎21.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下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3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2分)‎ ‎22.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 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1分)‎ 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2分)‎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1分)这种观点对吗?(1分)为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民,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4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材料所涉及的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说明理由。(4分)‎ ‎(4)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24.“读史明智”,中国古代的帝王虽然以一己之心治天下,专制盛行,但他们的许多举措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钅豦,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材料三 上还京。……诏曰:“鄂罗斯入我边塞,侵扰鄂伦春、索伦、赫哲、飞牙喀等处人众,盘踞雅克萨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选官的标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现优选官员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出自民国初年一位史家的记录,请问文中的“上”是谁?对于“鄂罗斯”的侵扰,“上”是如何应对的?(3分)‎ ‎(4)“以史为鉴”,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政治智慧?(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封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2分)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观点?(2分)‎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5 DDBDC 6-10CABDD 11-15CACCD 16-20CDBCC ‎21. (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4分)‎ ‎(2)理想: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言之成理即可)(4分)‎ ‎(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2分)‎ ‎22.(1)反对。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3分)‎ ‎(2)肯定。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3分)‎ ‎(3)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意思相近即可) (1分)‎ 第一种答案:不正确。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第二种答案:有一定道理。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了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分)‎ ‎23.(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所决定的。(4分)‎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4分)‎ ‎(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4分)‎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暴动。(2分)‎ ‎24.(1)销毁兵器以防止叛乱;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发展;统一车轨以确保交通通畅;统一文字以促进文化统一。(4分)‎ ‎(2)行政才能和个人品行。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4分)‎ ‎(3)康熙帝。亲自了解敌情制定战略,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3分)‎ ‎(4)协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广开渠道,选择德才兼备的行政官员;在国际事务上重视外交手段和国防力量的建设。(3分)‎ ‎25.(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 ‎,主张以德治国。(4分)‎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矛盾、维护统一。(4分)‎ ‎(3)思想追求:渴望知识,追求美德(中庸),尊敬老师,并不盲从。‎ 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