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课件)(14张)
专题三 专题横向整合 整合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 政治建设 :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 , 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文 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新时期民主法制不断发展 , “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 2.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 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 解决台湾问题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3.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突破,中国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 规律总结 1.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方式步骤:逐步扩大基层民主。 (5)重点次序: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 一二三”巧记现代中国的外交 一个政策和宗旨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维护世界和平 , 促进共 同发展。 两大贡献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提 出“求同存异”方针。 三个时期:奠基时期(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 地区合作。 要点归纳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时期 发展历程 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民主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 (1)平反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建立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4)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发展 民主法制的破坏(1956 —1976年) “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 (1)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1.(2017山西名校高三联考,1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 誓,这一决定 ( ) 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信息 及所学可知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规定 , 各级人大选举 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 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 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重要地位 , 可见此规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 故选 D 。 A 、 B 、 C 均与材料 信息不符 , 故排除。 对应训练 时期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0世纪90年代以来 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 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 (1)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2)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 (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 (4)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二、祖国统一 2.(2017云南曲靖一模,30)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 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 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 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 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对应训练 答案 C 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 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 “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但 是没有改变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 折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海峡两岸关系日 趋紧张”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时期 发展历程 1949年 至 1956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奠基 (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三、现代中国的外交 20世纪 70 年代 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外交突破 (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外交辉煌 (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2017北京丰台高三期末,2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1955 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 朋友。”对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 A.中菲之间弥合了分歧 B.中菲之间达成了共识 C.中菲之间成为了盟友 D.中菲之间消除了矛盾 对应训练 答案 B 依据题干“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是我去 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结合所学可知,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 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得中菲之间达成了共识,故B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