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9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作业

课时作业9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宁阳高三摸底]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 A.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 B.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 D.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 解析:材料说明古代希腊所有的雕塑作品和建筑杰作都是服务于公共设施,反映出古代希腊公民都是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公共设施,不是贵族,故B项错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开始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限制个体意识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9·西宁高三质检]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D.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解析:根据材料“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可知,梭伦通过制定法律来强化公民的意识,以保证城邦的政治稳定,故D项正确;梭伦制定法律是有所依据的,并不随意,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个人自由的问题,故B项错误;党争不是直接民主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 答案:D ‎3.[2019·哈尔滨高三联考]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被从独占的统治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  )‎ A.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 C.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 D.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 解析:根据材料“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信息可知,雅典的不同政治派别能够彼此妥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项正确。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经济基础,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没有涉及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排除C项。D项是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的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 ‎4.[2019·山东高三联考]在克利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 A.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B.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C.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 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解析:材料反映的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表明雅典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故A项正确;城邦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限制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而不是禁止,C项错误;在古代雅典,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故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 答案:A ‎5.[2019·衡水高三质监]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 A.前者按财产多少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B.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知识点,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 ‎,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由十个部落从前三个等级中各推选年满三十岁的50名公民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按部落选出”不符合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说法本身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特征,而且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6.[2019·柳州高三月考]伯里克利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  )‎ A.伯里克利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 C.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伯里克利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 解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的“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反映出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故答案为C项。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享有公民权,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五百人议事会在克利斯提尼时期设立,排除D项。‎ 答案:C ‎7.[2019·永州高三统测]《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  )‎ A.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解析:根据“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可知,《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限制了平民的权利”,排除A项;材料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无法体现“保护平民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案件的具体审判过程和结果,无法体现“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排除C项。‎ 答案:D ‎8.[2019·上饶高三评估]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 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  )‎ 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西方法律轻视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C.罗马法被沿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 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 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项。‎ 答案:A ‎9.[2019·银川高三摸底测试]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B.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解析: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说明古罗马法强调诚信原则,没有诚信是不道德的行为,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注重调解商业纠纷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的形式且程序繁琐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保留习惯法的痕迹,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C项。‎ 答案:D ‎10.[2019·宁阳高三联考]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力,有“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公开解答权”的出现(  )‎ A.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动摇了罗马法的公正理念 C.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 D.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解析: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 ‎,他们通过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公开解答权”是对法律的解释,有助于法官依法断案,排除C项;这种“公开解答权”是对于法律的解释,其适用不是只针对特定对象,不能起到维护罗马贵族特权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A ‎11.[2019·通化高三诊断]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这体现了罗马法(  )‎ A.重视公民的道德素养 B.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C.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D.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 解析:根据材料“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等信息可知,古罗马实行监护人和亲权人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某一方一家独大而侵害到未成年子女的权益,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道德素养,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观念,排除D项。‎ 答案:C ‎12.[2019·沈阳高三调研]公元1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曾说:“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据此可知(  )‎ A.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 B.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 C.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 解析:“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说明帝国时期的罗马法的依据是罗马法的精神,而不是文字等形式,由此可知,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故B项正确;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是依据法律精神的,这具有客观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罗马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邢台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lus)、乌尔比安(Ul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l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1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前两部法律的不同命运,简析主要原因。(1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归纳唐律特点,依据材料二“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回答罗马法的特点;第二小问“背景”,唐律依据唐朝经济、思想和社会等角度思考回答,罗马法依据所学从古希腊人文主义、法学家努力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以及材料二“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唐朝的原因依据从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法律适应统治阶级要求回答;罗马的原因从罗马帝国分裂以及基督教占据主导地位回答。‎ 答案:(1)立法思想: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 背景: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农业经济发达,社会相对安定。‎ 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2)《唐律疏议》命运:为后世所继承并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法学阶梯》命运:湮没在中世纪的历史中。原因: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14.[2019·资阳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著名悲剧《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世代血亲复仇的家族的故事,案件最后交雅典娜判决。她却说事情太重大,无权判决。接着挑选了最优秀的公民组成一个法庭,公开审判。让原告、被告及各自的证人充分申述。经法庭辩论,最后法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判决。‎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寄希望于明君贤相统治的文化心理。在我国古代文学与现实中,解决人间矛盾、主持社会公道的理想就寄托在包公以及包公式的清官身上。‎ ‎——摘自林亚光《中西文化心理比较》‎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4分)‎ 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明确写出论题,从材料看出中西方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心理存在很大区别,可得出论题:社会状态差异决定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论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社会状态差异决定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差异。‎ 古希腊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相对发达,社会环境宽松自由,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古希腊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通过梭伦等人的一系列改革,雅典建立起了典型的直接民主政治,形成了尊重法律、公平裁决的文化心理。‎ 中国文明是一种大陆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达,宗族血缘与伦理关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并形成了相应的上层建筑,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民主与平等、法治意识淡薄,充满了人治的色彩;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靠宗族血缘与封建伦理,把社会矛盾的解决寄希望于明君贤相清官身上。‎ 总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其他符合材料主旨的论题,如“两种不同法律文化心理是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产物”,论证阐述合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