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部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部分解析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 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 年 10 月 一、单选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 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这表明( )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2.“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 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 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 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 3.《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遵守“义”,自律自制 B.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 C.阐明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念 D.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张 4.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 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 ) A.以天道推及人道,倡导积极有为的主张 B.谦退无私、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 C.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D.天行有常,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5.儒家思想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必然涉及对政治和 社会现实加以重组,下列不能体现此观念的是( ) A.“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 B.“有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C.“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D.“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 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 A.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B.发展私学教育 C.挽救奴隶制度 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7.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 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 念有关( ) A.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君主无为而治 D.相互关爱, 反对战争 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 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说“苛 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施行仁政 9.东汉太学生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品 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少年英锐,敢于进行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这主要是 因为( ) A.太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议政参政的意识 B.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宽松 C.太学生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 D.东汉时期统治异常腐败 10.公元前 191 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 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 ) 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 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 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 D.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 11.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 “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 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 表明( ) 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13.明朝史书这样写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 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 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材料表达的是( ) A.宋朝社会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B.阐述古代社会出现三次循坏现象 C.分析了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 D.表明了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 1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 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15.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16.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 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 社会 1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 反映出当时 A.佛教颠覆了中国传统观念 B.佛教受到人们的抵制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8.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 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 潮( )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19.李贽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 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复梅然大探士》《观音 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 A.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 B.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 C.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 D.李贽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 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 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 ) 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 21.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人们在思想领城日益僵化,这促进了反传统 的进步思想的产生。明末有位思想家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 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义岂可平?这位思想家有可能是( ) A.朱熹 B.顺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2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 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 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23.《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 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 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 ) A.受主流思想发展影响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主要为各代政权服务 D.存在理论总结影响深远 24.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掌之,毫厘不 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与材料所描绘的事物功能一致的发明最早出现于( ) A.春秋 B.战国 C.北宋 D.南宋 2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 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6.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 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 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 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 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 27.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 D.外来文化的影响 28.“两家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 形与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此画派是( ) A.山水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人物画 29.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 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 A.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 C.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 30.古代戏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样,在潜移默化中 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 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材料主要说明戏剧( ) A.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B.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C.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D.成为了维护统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 31 题 25 分,32 题 12 分共 40 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是全面继承周朝文化传统的一个流派,它继承了周王朝 的诗书礼乐的文化传统,因此与其他各个学派相比,它的文化积淀最深厚。周王朝的“敬 德”“保民”思想、礼乐教化思想,都被儒家继承。……董仲舒的君权天授思想认为皇帝的 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皇帝对天下人有绝对的权威。董仲舒还用阴阳学 说论证了“礼”所规定的等级制度的天然合理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间 的尊卑、主从关系,是天道之阴阳在人间的反映,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是天 然合理的。……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既可解答当时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汉武帝乐 意接受董仲舒所改造的儒家思想,并使之意识形态化。 ﹣﹣編自吴全兰《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 分) 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 分) 下表为 1840 年以前中外科技成就所占比例表 年代 科技数量 中国科技数量及比重 西方及 其他地 区数量 及比重 1 至 400 年 45 28 62% 17 38% 401 至 1000 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 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体现出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故选 A 项;材料说明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没有反映出高等教育发 展史,排除 B 项;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是致力于复兴传统文 化,排除 C 项;材料还反映出《离骚》浪漫主义文学形式对教育的影响,排除 D 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孝的伦理观念。根据 材料“西周……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孝的观 念从西周宗族血缘,逐渐发展到秦汉的家庭内部,主要与贵族统治被打破,家庭为单位 的封建经济确立有关,故选 C 项;西周尚未产生儒家思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孝” 的对象变化,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是“孝”的伦理观念变化,排除 D 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道德自律,主张 遵守“道义”,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变化,排除 B 项;材料 反映出儒家的重义,但没有体现出轻利的观念,排除 C 项;材料孟子强调道德自律,没 有体现出孟子的人性观,排除 D 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大意是,遇事谦退无争,反而 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体现出道家朴素的辩证思 想,故选 C 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 A 项;材料体现出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与消 极避世的生活态度无关,排除 B 项;D 项属于儒家荀子观点,排除 D 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教世也”体现了材料中“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 会现实加以重组”,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材料中“涉 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可 知孟子主张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辩论在于传播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 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而非强调发展私学,故 B 项错误; 依所学,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地主阶级得利益,而非挽救奴隶制度,故 C 项错误; 依所学,诸子百家主要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而非强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 D 项错 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出仕与否与是否以民为本并没有任何直接的 逻辑联系,故 A 项错误;“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 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可知,庄子因为崇尚自然而反对出世和出仕, 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君主无为而治”的相关提及,故 C 项错误;同样,材料 中并没有“关爱”和“战争”的相关提及,故 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里根本没有对“克己复礼”的相关提及,故 A 想错误;材料中同样并没有对“仁者爱人”的相关提及,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孔子 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 政猛于虎也!’”可知,苛政的危害程度甚至远远甚于食人之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统治 者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主张施行仁政的孟子而非孔子,故 D 项错 误。 9.【答案】C 【解析】材料东汉太学生“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儒学主流地位确立后,太学 生的清议反映出他们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故选 C 项;A 项是太学生清议的直 接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宽松,排 除 B 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汉代政治腐败,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由材料“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 的法令”、“文帝和景帝时期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可知 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而非治国理念,排除 A 项;材料强调西汉初年儒学的发展而非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儒学 发展而非儒学的特点,排除 D 项。 11.【答案】B 【解析】无论是秦代的焚书坑儒还是汉代的独尊儒术,都实现了以思想大一统 维护政治大一统的政策初衷,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相比秦代暴力性的焚书坑儒,汉 代的独尊儒术则是一种相对温和且更为隐蔽的方式较为稳妥的解决了意识形态问题,故 B 项正确;厉行法家与大兴儒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成功之处,故 C 项错误;为君主专 制的创立奠定基础的是法家而非儒家思想,故 D 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宋元明时期,理学的价值观“孝义”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 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故选 A 项;材料反映出农村理学的价值观“孝义”受到重视, 但没有体现出其影响,排除 B 项;材料元末农民军的兴起,说明下层人民斗争仍然采取 暴力手段,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世家大族重视理学的价值观,但没有反映出其维持社 会秩序,排除 D 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社会制度。根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 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宋代的变革, 一直影响到明代的方方面面,故选 A 项;三次变革并非简单“循环”出现,而是不断发 展演进,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明代是沿袭了宋的变革,排除 C 项;材料陈述的是历史 发展的一种现象,排除 D 项。 14.【答案】C 【解析】尽管在王夫之和朱熹观点中,“理”与“气”的地位是不同的,但这 并非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故 A 项错误;无论是王夫之还是朱熹,二者代表的都是封建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意愿,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王夫之认为世 界的本源是气而朱熹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两 人并没有体现出对问题的辩证看待,故 D 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故 A 项正确;根据 所学,王阳明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并不涉及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谈论,故 B 项错 误;同样,王阳明的心学也并不涉及对社会规律的探索,故 C 项错误;根据常识,天的 意志属于客观而非主观唯心主义,故 D 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 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可知,程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封建统治和纲常伦理的合 理性与永恒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程颐尽管是在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但这并不是其话 语的实质所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和提及,“强调理为万物之 本”的表述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C 项错误;根据常识,和谐社会并不是 程颐话语的实质所在,故 D 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佛教并没有颠覆中国的传统观念,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 我们不难得知,佛教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抵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佛教急于与 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相关提及,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 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传统的儒学 家在从亲、义、和、信等伦理道德领域攻击佛教思想,故 D 项正确。 18.【答案】B 【解析】通过通过可知,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晚明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选 B 项; 该人文主义思想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 A 项;该思潮是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 是创新,排除 C 项;题干没有涉及他们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排除 D 项。 19.【答案】D 【解析】材料李赞招收女弟子,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男女有别”的封建教条, 故选 D 项;李贽的言行并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 A 项;材料“收女子做弟子, 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不足以体现出男女平等,排除 B 项;资产阶 级在明朝末年还未产生,排除 C 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 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 B 项;材料不能 体现顾炎武反对空谈义理的信息,排除 A 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 接关联,排除 C 项;同理,排除 D 项。 21.【答案】C 【解析】依所学,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故 A 项错误;依所学,顾炎 武强调经世致用,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人有男女则可, 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结合所学可知, 李贽强调男女平等,故 C 项正确;依所学,王夫之强调人私欲的合理性,而材料主要强 调的是男女平等,故 D 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可知古代医术重在治 病救人,不是教化人的心理,故 A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 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中国的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 B 项正确; 通过题干中“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中国医术以儒家思想为行医 准则,而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以‘仁’的道德标准 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中国的医术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而不是受到封建伦理道 德的约束,故 D 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成就——汉唐数学成就。根据材料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是对一千多年数学的总结, “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体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 D 项;中 国古代儒家思想为正统、主流思想,其侧重于等级伦理,排除 A 项;根据所学,道家追 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排除 B 项;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解决生活中 的的实际问题,排除 C 项。 24.【答案】B 【解析】据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结合所学可知,该事物为指南 针,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 B 项正确,故 A 项、C 项、D 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蔡伦改进造纸术贡献的相关提及,故 A 项错误;根据 常识我们不难得知,得出历史结论的除了主流的文字记载,还有诸如文物古迹、口耳相 传等多种途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 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 民众对“嫌贵而简重”的使用需求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原因,故 C 项正确;材料中 并没有涉及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不同阶层创作的文学作品被汇集成册,甚至一些无名 氏的作品(如《孔雀东南飞》)成就很高,这足以证明当时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 故选 D 项;题干没有述及社会价值的变化情况,排除 A 项;通过题干可知,精英文学和 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而不是大众特色日益鲜明,排除 B 项;题干没有述及社会阶层的 分化问题,排除 C 项。 27.【答案】B 【解析】依所学,古代文学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主要与平民阶 层有关,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并非其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依所学,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壮大,可知促进文学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故 B 项正确;文人表达个人感 情的需要并非是文学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外来文化的影响并非是文学平民 化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28.【答案】A 【解析】据材料“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能够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结合所学 可知,文人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故 A 项正确;依所学,风俗画以民间风情为主,而非 强调意境,故 B 项错误;依所学,宫廷画以写实为主,更加注重人物形象,而不是强调 神似,故 C 项错误;依所学,人物画更加写实,而不是强调神似,故 D 项错误。 29.【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并没有对避世思想的相关提及,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某 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 体系”可知,这种融诗、书、画、印的绘画体系是文人画,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 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文人画所重视的是写意而非写实,故 C 项错误; 根据所学我们,文人画并不体现世俗化的倾向,故 D 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材料古代戏剧“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具有一定 社会教化功能,故选 A 项;材料强调古代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古代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没有体现出它与古代教育的关系, 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古代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但没有反映出社会教化的目的,排除 D 项。 31【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皇帝对 天下人有绝对的权威,董仲舒还用阴阳学说论证了‘礼’所规定的等级制度的天然合理性。 认为人类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主从关系,是天道之阴阳在人间的反映,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是天然合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的核心是君权 神授,证明了君主专治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而董仲舒的“大一统” 理论既可解答当时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总之,从儒学发展和汉武 帝加强统治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从儒学发展,到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进步,思想 学术发展等方面分析,由近及远层层展开。 故答案为: (1)原因:董仲舒发展了儒学理论;用“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论证了君主专制 统治的合法性;强化了封建伦理和等级秩序;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统一的 发展;适应了维护西汉统治的需要。(12 分,写对 4 点满分) (2)影响: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 发展;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促进了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但同时也结束了 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3 分(写对 3 点满分)) 32【解答】试题以“1840 年以前中外科技成就”为主题,考生需要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来提 取看法,在提出看法时不能脱离这一主题,看法要具体明确,如 1500 年前中国科技发展领 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考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政策角度作答,如明朝中期以 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皇权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海禁的长期推行使中国落后于世 界历史发展潮流等。考生在论证看法时要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 故答案为: 示例:1500 年后中国科技的落后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 化,制约了科技的进步。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科技创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正常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外政策交往,严重影响了科技的发展。不断强化 的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解放;文化教育的严重滞后、科举制的日益僵化都 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总之,多种因素导致 1500 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