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客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前四个专题)+选修1、3、4。‎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母亲的兄弟都称为舅,母亲的姊妹都称为姨,父亲的姊妹都称为姑,而父亲的哥哥则称为伯,父亲的弟弟则称为叔。这种不同称呼的产生 A.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 B.是因为血缘关系亲疏的差别 C.体现了三纲五常的观念 D.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2.据资料统计,唐代文职官员中科举出身者约占38%,《旧唐书》传主1590人,有科目者531人,占33.39%;传主四品官以上有1246人,有科目者占36.68%都不过40%,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据此可知,唐代 A注重选拔综合型的人才 B.封建门阀制依然存在 C.官吏来源方式多样化 D.科举制阻碍阶层流动 ‎3.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领导的武装力量中,既有八路军正规军,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阜平营、平山团(地方武装)、回民支队等武装。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重视缓和与当地民众矛盾 B.注重发动各种抗日力量 C.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已成熟 D.积极完善抗日统一战线 ‎4.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次运动时说:“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A.国民大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斯大林初次卷人苏中关系是在20年代,当时他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灾难性的建议一与国民党建立统一 战线。 这个建议不仅使中共损失了大部分党员,也差点毁掉了斯大林自己的政治生涯。”这一观点 A.主要从中共角度分析国共合作的破裂 B.较为客观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缘由 C.强调了外部条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D.认为苏联因素是国共合作的主导因素 ‎6.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政协存在依据的表述。据此可知 时间 依据 表述 ‎1949年 ‎《共同纲领》‎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利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1954年 ‎《人民政协章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儒要存在”‎ ‎1989年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攻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政协是实行这项基本制度的重要机构”‎ ‎2006年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 意见》(中共中央五号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比爱国统一 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人民政协的功能定位发生显著变化 B.人民政协促进国家法制建设的进步 C.人民政协直致力于国家民主建设 D.人民政协始终是国家权力机关 ‎7.有学者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国家是否统一,关键不是看各地方实行的具体制度是什么,而是看主权是否统一,是否满足了统一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满足了这些最基本要求,允许不同的地方保持自己原有的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 A.使港澳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 B.提高了国家统一的标准 C.改变了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 D.具有很强的政治包容性 ‎8.在美苏勾结反华、操弄两个中国的阴谋时,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法国的外交行动被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对美国人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据此可知,中法建交 A.使中国掀起新一轮建交热潮 B.冲击了美国对华的封锁政策 C.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D.改变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格局 ‎9. 203年10月,中国签署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 一个新的里程碑,2001年6月,中国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些活动表明新时期的中国 A.切实推行多边外交活动 B.积极展开全方位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D.奉行友好结盟的政策 ‎10.梭伦改革之后,由贵族控制的权力机关仍处在国家政权的顶峰。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则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当时雅典政治没有出现民主成分 C.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是个长期过程 D.雅典贵族是梭伦改革最大受益者 ‎11.早在制定《十二铜表法》时 ,罗马就专门成立十人小组进行“准专业”式的工作,“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解释也获得等同于法律的权力;《查十丁尼国法大全》是由查士丁尼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特里波尼为首的专家团队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 A.重视法学家的安业优势  B.注重社会实践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具有多元精神 ‎12. 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赢得大选胜利,并出面组阁。他在内阁中不甘居“同级阁臣之首”,而是居高临下,要求各部主管者预先禀告其裁决。皮尔的做法 A.弱化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客观上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强化了内阁中枢地位   D.违背了英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13. 1787年5月,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了“开会规则”,规则规定: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这些规定体现了 A.程序民主理念  B.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C.政治妥协精神  D.民主与集中原则 ‎14.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是“复活了的奴隶制”,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他第一次指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傅立叶旨在 A.阐述社会发展的规律   B.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恶性 C.同情劳动者的愚昧无知 D.唤醒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 ‎15.有学者认为,“彼得格勒起义仅仅死亡6人,受伤50人就宣告成功”,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斗争过程更像一场政变。这说明当时 A.布尔什维究党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B.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临时政府的实权 C.临时政府已丧失了民众的期望与信任   D.英法等国事实上支持俄国的革命行动 ‎16. 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 ‎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2月13日,苏联接受了英国的“2+4”方案。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 A.符合当时四国利益 B.外力起了主导作用 C.促成美苏关系缓和 D.国际环境较为有利 ‎17. 2016年历来被视作美国在西业地区重要盟国的土耳其与美国分道扬镳,沙特、埃及等中东传统盟友与美国进一步拉开距离。特朗普就职前夕公开谈论“北约已经过时”“欧盟是德国的工具”,要求盟国增缴“保护费”。这说明 A.西方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B.欧盟的崛起冲破了美国政治控制 C.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扩大 D.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日益受到冲击 ‎18.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这反映出当时西汉时期 A.政府从经济和政治上抑制商人 B.官方垄断了商业的发展 C.政府把商人限制在小范围内活动 D.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 ‎19.宋人王柏称:“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通丛身,解偿之氽,储积无儿,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这说明宋代 A.阶级结构发生重大改革   B.农民收入构成出现新的变化 C.朝廷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较显著 ‎20.据史料记载,1883年和1893年我国出口税率分别为10.8%和7.3%,而同期进口税率则为4.8%和3.4%。据此可知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请政府注重维护国内产业发展 C.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洋务运动有助于抵御外来侵略 ‎21. 1912年英国领事基尔士在报告中称.“(湖南)自辛亥革的以来,发起工厂企业者得到很大的动力,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据当时报载:“当时的什么实业公司和某项工业筹备处的招牌,到处皆是。有官办的,有商办的,也有官商合办的。”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助推了官僚资本不 B.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好转 D.近代工业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22.下面是1956~1959年农村基本核算单位收益分配表。据表可知当时 年份 纯收入(亿元)‎ 国家税收 集体提留 分给社员 绝对额(亿元)‎ 比重(%)‎ 绝对额(亿元)‎ 比重(%)‎ 绝对额(亿元)‎ 比重(%)‎ ‎1956‎ ‎265.20‎ ‎33. 80‎ ‎12.75‎ ‎12.40‎ ‎4.68‎ ‎219.00‎ ‎82.58‎ ‎1957‎ ‎270.24‎ ‎36.17‎ ‎13.38‎ ‎22.59‎ ‎8.36‎ ‎211.48‎ ‎78.26‎ ‎1958‎ ‎300.90‎ ‎39.00‎ ‎12.96‎ ‎47.40‎ ‎15.75‎ ‎214.50‎ ‎71.29‎ ‎1959‎ ‎281.20‎ ‎38.40‎ ‎13.66‎ ‎48.10‎ ‎17.11‎ ‎194.7‎ ‎69.24‎ A.重视积累而轻视个人消费 B.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 C.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D.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已具备 ‎23.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当时 A.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B.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C.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D.中央已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4.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地区,“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之仪,非俗非古,杂装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反映出 A.传统礼俗开始受到冲击 B.上海开始引领社会新潮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加强 D.婚俗急变加剧了社会动荡 ‎25.1895年到1898年,全国报纸数增加了三倍以上,而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办报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中国出现了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据此可知,当时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通俗性报刊深受普通民众喜爱 C.民众的整体素养有了较高提升 D.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是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9~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西方阵营由强硬转向谋求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与共处。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趋于稳定,为新中国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分到与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意义。‎ ‎——摘编自曹希岭《关于50年代中期中国倡导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着手于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行为却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的共同利益。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他们就可能丧失在宗教改革中获得的财政地产,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威胁。同样的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由此可见,这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妥协……这种英国式的政治妥协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英国政治发展的常态,是一种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方式。罗素在论及英国经验主义时就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反映了一种偏向妥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价值。‎ ‎——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 材料二 美国人明白自己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多元性,而它们通过制定宪法,不是要消除这种多元性,建立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体系。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制宪者必须在利益高度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妥协来达成某种共认,妥协的精神与原则充分地体现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具体来看,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洲代表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的几对矛盾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妥协的精神,最终的宪法,没有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多元而对立的。在制宪后,许多人也发现,宪法离自己的主张相去甚远,但美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 ‎——摘编自赵九州《政治是关于妥协的艺术——以美国宪法的制订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菜革命采取要协方式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光法政治妥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高宗诏书:“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联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当时用作海外贸易的“木兰船”,“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舵)长数丈,一舟效百人”。进口的货物,很多是贵族、官僚、地主们奢侈生活的用品,如珠玉、象牙、犀角、玳瑁、香药之类。为保证对这些奢侈品的长期享用,统治者必然大肆兼并土地。出口产品中矿治业和陶瓷产品为多,输出量很大。布帛也是出口的重要商品,闵、广种棉发展很快,产量也高,其中,闽中一带,“大棉收干株,八口不忧贫”。宋政府在广州开办了“蕃学”,还在广州为外商设置了专门的贸易市场,称“蕃市”。‎ ‎——整理自《宋会要辑稿》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宋代对外贸易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以下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建设。这与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急需通过民族工作来推动全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关。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时贯彻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把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列入国家大事予以商议和规划。到1952年底,即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起县级卫生基层组织。中央政府先后派出4个卫生工作队和8个防疫大队与医疗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消灭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同时设立传染病防治站,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这有效地過制了各种疾病的流行,使得当地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白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概括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9分)‎ ‎30.【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4日,英国派兵进入法国,对德宣战,‎ 但主力仍集中在英伦各隅。英国的意图是扶持致法国打败德国,但须防止法国实力增强。由于英法军队间协调不力,致使使1915年战役失败。1917年,法国军队出现普遍的厌战情绪,法国的联合内阁内部要求与同盟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困境的呼声高涨。这使英国担心法国政府会时刻准备直接与德国达成和平协议,损害英国参战初衷,英国政府遂加紧了对法的援助。是年底,英国在西线投入的兵力达到200万人。‎ 在英国国强有力的军事援助下,法国政府加强同协约国的合作。1918年,英法军队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重创德国,取得战略主动权,最终赢得一战胜利。英法在一战的合作并未改变两国传统外交政策。英国寻求战后欧陆均势和法国谋求欧陆霸权的冲突在战后愈演愈烈。英国采取包容德国的政策的首要根源,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壮大与扩张,并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作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法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期间英国对法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一战后对德法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9分)‎ ‎3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许慎(约公元58~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提到许慎,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字学方面的贡献,然而在汉代,他实际上是以经学家的面目出现的,是一位古文经学大师,而又博通今古文经学,被当时人赞誉为“《五经》无双”《儒林列传·许慎传》)。许慎的著作有多种,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要数《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在经书所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特别是有关制度问题上,志在求真,即力求获得他以为正确的答案,因此他多采古文经说,就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古文经学虽可信成分较多,并不等于没有错误。如果在某问题上许慎认为古文说不可取,而今文说反较可信,则他即弃古文说,而肯定今文说。因此,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融合,许慎之功,实不可没也。‎ ‎——摘编自杨天宇《略论许慎在汉代今古文经学融合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许慎的治学风格。(6分)‎ ‎(2)根居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许慎治学的贡献。(9分)‎ ‎1.A 2.C 3.B 4.D 5.C 6.A 7.D 8.B 9.A 10.C 11.A 12.B 13.A 14.B 15.C 16.D 17.D 18.A 19.B 20.C 21.C 22.A 23.B 24.C 25.D ‎26.(1)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2分)‎ 意义:有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分)‎ ‎(2)变化:由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到开展睦邻友好关系;从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到突出重视国家利益。(4分)‎ 原因:苏联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西方殖民大国力量普遍削弱;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3分,答出三点即可)‎ ‎27.(1)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认为暴力革命会加剧社会的动荡,损害自身的利益;英国具有政治妥协的历史传统。(4分)‎ ‎(2)表现:在中央与州的分权问题上,联邦政府享有宪法中列举的主权,而宪法未明确的权力则属于各州;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上,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三权分立。(6分)‎ 认识:妥协精神是西方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妥协是民主政治演进的重要方式;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8.示例:论题:宋代海上贸易繁荣。(3分)‎ 阐述:宋代沿海港口众多,南方经济发展,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在航海中运用,政府支持发展海外贸易,实行优待外商政策,同时北方和西北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发展陆上贸易受阻。以上因素共同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当时贸易范围遍及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半岛,深入非洲东部沿海出口商品集中于传统手工业品,进口以奢侈品为多。繁荣的海外贸易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了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活跃了商品经济,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但也助长了统治阶级的奢侈和腐化,激化了社会矛盾。(9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9.(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做主;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6分)‎ ‎(2)措施:制定法律法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派遣卫生工作队、医疗队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消灭流行病和地方病。(6分)‎ 意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初步改善民族地区的卫生状况,使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得到一定保障;在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3分)‎ ‎30. (1)变化:由有限援助到全力合作。(1分)‎ 原因:英法联军协调不力致使战争初期的多次失利;法国军队庆战,国内政局不稳;英国担心欧洲均势被破坏,会损及自身利益。(5分)‎ ‎(2)影响:战后英法矛盾加剧,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动荡;英国外交的保守性导致绥靖政策的产生,推动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加速欧洲的衰落,为美国介人欧洲事务创造条件。(9分)‎ ‎31.(1)风格:知识渊博,涉猎广泛;著书立说,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兼容今古。(6分)‎ ‎(2)贡献:弘扬和发展了儒家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字学的研究;对后世经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教育发展。(9分,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