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1.有人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票的时代”,如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等。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如超市卡、银联卡、贵宾卡等。票与卡见证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2.1954年,在一届人大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三届人大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首要任务 B.实现国家富强是探索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C.四个现代化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D.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3.《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是指 (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4.昊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从复关到入世》 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5.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 )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C.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6.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7.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了报刊 ( ) A.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 B.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办刊宗旨 C.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D.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8.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 ( ) A.《Again1977》 B.《我生在1978》 C.《恋曲1990》 D.《相约1998》 9.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材料反映了 ( ) A.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B.对中国传统婚姻的彻底摒弃 C.女性社会地位太大提高 D.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0.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11.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 ) A.特指列宁进行的次有益探索 B.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D.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1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 ( ) A.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B.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C.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D.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13.据统计,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苏联所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斯大林曾做过公正评价。他认为,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对此,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 A.苏美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对双方均有利 B.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C.意识形态的矛盾对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影响不大 D.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激化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 14.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15.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16.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戴高乐则表示,“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他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法德的和解 ( ) A.消除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 B.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促进了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 D.表达了消除民族主义的设想 17. “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18.1940年8月,日本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拟将日本与伪满洲国、中国建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2005年,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明确提出:“东亚共同体必须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必须以增大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两次主张均反映出日本 ( ) A.要主导地区政治经济秩序 B.主张建立东亚经济共赢共同体 C.谋求全球政治经济的霸权 D.最早提议亚太区域的合作 19.2017年11月20日,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通过最后一轮投票的抽签争取到了离开伦敦的两大欧盟机构: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因为接待这些机构及其雇员和分支会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竞争十分激烈。据此可知 ( ) A.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欧盟经济一体化红利仍具吸引力 C.欧盟内部分裂白热化 D.英国脱欧对欧盟带来了致命打击 20.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 ) A.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1.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 ( ) A.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2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 )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23.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 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 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 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 24.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 ( ) A.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 B.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 C.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D.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 25.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26.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诏诰表乃至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这反映了 ( ) A.宋明理学地位的巩固 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C.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D.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27.两汉时期,在“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观念的影响下,当时有“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之说。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厚葬高峰。据此可知 ( ) A.两汉时期社会风气淳朴 B.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达 C.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 D.儒家思想关注身后世界 28.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 )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 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29.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30.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 ( ) 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 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 31.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总是喜欢写人与命运的抗争,在他的作品《俄狄浦斯王》中,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就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这说明: ( ) A.希腊人文主义源远流长 B.知识来自人内心的美德 C.宗教的权威受到普遍质疑 D.西方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32.“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得以建立 B.雅典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重视通过教育培养社会道德 D.提倡精英治国,鼓励理性思考 33.苏格拉底曾感慨地说:“如果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如果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这表明 ( ) A.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34.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 A.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 C.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二、非选择题(35题24分,36题12分,37题13分) 35.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业改革的原因、方式?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的影响。(10分) (4)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4分)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7-2016年世界经济大事记(局部) 1967年 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成立 1968年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1975年 第1次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在达喀尔举行;非洲等46个发展中国家同欧共体9国签订关于经济贸易的第1个《洛美协定》 1980年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0年 第1次最不发达国家部长级会议在达卡举行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4国建立南方共同市场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6年 英国通过公投宣布退出欧盟 纵观表中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兄弟叔任,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柏庐治家格言》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老摩根将摩根财团总部迁到纽约。他主持建立了垄断全美的钢铁公司;重组了当时美国过度发展的铁路系统;对海洋运输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组建了一个行业卡特尔。通过一系列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垄断结合,摩根财团建成了一个瑰大的金融帝国。到19世纪后期,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融资活动都由摩根财团牵头组织。在此期间,老摩根与儿子长期书信来往,后人据此编辑成册冠名《摩根家书》。内容包括;如“第四封——商业本质”、“第九封——有效地利用时间”、“第十二封——激励比批评有益”、“第十七封——正视扩大事业的野心”、“第二十六封——创新与突破”、“第二十九封——做个守法经营的人”、“第三十一封——找到人生的真谛“ 等。这些信件被摩根家族视为贵重的藏品,里面透露了许多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人生智慧。 ——徐世明译《摩根家书:华尔街之子给接班人的商业告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体现的主要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摩根家书》的时代背景。综上所述比较《摩根家书》与《朱伯庐治家格言》在内容上侧重点有何不同。(9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D建国后,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有些失误,物质生活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各种票证接踵而来。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取消了票证,故选D;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A;材料与分配制度无关,排除B;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排除C。 2.B从1954年的一届人大到1956年的党的八大再到1964年的三届人大都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说明现国家富强是探索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故B项正确;文革期间,阶级斗争成为党的首要任务,故A项错误;四个现代化属于经济层面,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是“四化”的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 3.D材料中的“家庭经营”指的是个体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指的是集体经济,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精耕细作,社会主义原则也不是平均主义原则,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和共同劳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个体经营而非协作经营,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A根据题意,所要增加的栏目应与材料中所列栏目均为并列关系,入手的角度应为中国国内的“改革”,只有A项符合题意,而BCD项均属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题干所列项目不存在并列关系,排除。 5.B试题分析:据材料“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清朝官员无法理解,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婚姻观念简约文明,故A排除。婚姻关系不能代表中美文化趋向融合,故C排除。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政府无法掌控婚俗,故D排除。 6.A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候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公共意识的培养,故A项正确;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因此材料没有体现出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使用人群,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上海的租界,不能说明整个中华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故D项错误。 7.C“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等字眼足以证明报刊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报刊不可能对司法案件审理起“决定性” 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办刊宗旨也并非单纯的维护公平正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立场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B从材料“讨论真理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相对应的事件为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9.D“见面礼”的升级换代反映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物欲横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中国传统婚姻并未“彻底”摒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婚姻状况而非女性社会地位提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0.B“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出现腐败现象,B正确;此时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转型,A错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直接解体,C错误;D中根本改变说法错误。 11.D根据材料中时间“1917-1950年间”的限定和“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的信息,可知是苏俄十月革命后,结束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统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只是“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的表现之一,排除A。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排除B。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排除C。 12.A“新经济体制”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赫鲁晓夫已经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行政命令是仍然使用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体制”未冲破斯大林模式,未背离社会主义原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3.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利,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外交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西斯的侵略,故D项排除。 14.A材料体现出协调国际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机构组织越来越多,国际峰会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A正确;发展中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国际峰成员国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排除C;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金砖国家” 峰会等并非经济区域集团,排除D。 15.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表现为美元多次贬值,其他国家纷纷宣布与美元取消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欧、日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美元失去了霸主地位,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多元化,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不代表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材料强调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而不是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瓦解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排除D。 16.C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民族主义不可能消除,排除AD;材料主要涉及法德的和解,它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故选C;B与材料无关,排除。 17.B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18.A从材料可以看出,大东亚共荣圈是想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共同体,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掠夺,“东亚共同体必须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必须以增大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实际上也体现出要以日本为主导,故A正确;日本提出的主张,并不是要实现东亚真正的共赢,而是以日本经济为主导,B错误;日本是要谋求在东亚地区的霸权,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C错误;最早提议亚太地区合作的应该是东南亚联盟国家,D错误。 19.B英国脱离欧洲之后,“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竞争激烈,说明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分红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B正确;A中崩溃说法不符合事实;C中内部分裂说法错误;D中致命打击说法绝对。 20.A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这些理学家将有关妇道的观念加以鼓吹,声称是圣贤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如果违反就是违背礼法,以至于在“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故A项正确。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着重强调女性的反抗家庭的压迫,排除。不能通过《红色娘子军》的例子,推断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而是强调女性的反抗家庭的压迫,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1.B从材料中的亲亲,父子君臣,孝悌忠信等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家把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看出对人欲的控制,A不正确;儒家强调等级,并不是掩盖等级秩序,C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儒家要统一信仰,D不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其次要联系到材料中儒家思想与宗法关系的联系。 2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最终确立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这时候是东汉,故A项错误;材料中“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说明儒家下不同师法之间可以并列存在,但这并不是百家争鸣说明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故D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道家的,故C项错误。 23.D材料反映的由经学大儒注释律令,以及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说明法律与儒学密切相关,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明古代中国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没有对中国古代法学成就进行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儒学与法律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实际上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些儒学大师也是法律人才,排除。 24.C元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使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故选C;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其余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25.C根据所学知识右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发展蓝图,据此可排除AB;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所以可排除D;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君权过度集中,故选C。 26.D“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不单纯是八股文和经义等,还设置了具体水利等使用知识,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7.C 28.D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A项表述有误,排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 29.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减轻了赋税,而不改变民间路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可能是人民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故选B项。 30.A陆王心学把内心反省作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的信息,排除C;材料认为要发明本心,认为“千经万典……皆为我之所用”,并未体现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排除D。由材料“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揭示了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故选A。 31.A“人”与命运的抗争、“人”的意志等字眼意在强调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人文主义,即材料反映了希腊人文主义源远流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知识、美德等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希腊时宗教的权威并未受到普遍质疑,西方民主政治也未初步发展,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2.B材料观点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推翻了善恶、是非、真假、曲折,否定了客观的评判标准,认为评判事物的标准是相对的,这与智者学派的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一致,而智者学派最著名的名言则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是是非善恶的标准,结合所学,智者学派的主张导致雅典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B正确;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是智者学派产生的条件,A颠倒了因果关系,错误;智者学派忽视社会道德,缺乏理性思考,CD错误。 33.B试题分析:强调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判断事物是什么应是智者学派,排除A;据“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可怕地展示愚蠢”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故B项符合题意。无论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皆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排除C;材料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否定,排除D。所以答案选B。 34.C材料以部分城邦采用陶片放逐的政策限制集权政治的史实为例,在最后一步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设想,那就是在“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前制定制度以防止而不是仅仅的补救,故C项正确;材料侧重点在于表达关于如何防止、限制集权政治的方法,并不是看重介绍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而且材料第一句话虽然提及集权政治的可能性,但是集权政治并不必然等于“动乱”,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团体”是指凌驾于大众之上的“门阀”,而“公民团体”虽然提及,但并没有在下文中表达他们关于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故B项错误;按材料所述,特权阶层只是城邦制可能的产物之一,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制度预防与限制,不是必然产物,故D项错误。 一、 非选择题 35.(24分)(1)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4分) (2)体制:集体农庄经济制度.(2分) 影响:为苏联快速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但由于集体化对农民积极性的严重挫伤,致使苏联的农业生产严重下降.(4分) (3)原因: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4分) 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4分) (4)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分) 36.(12分)略 37.(13分)(1)主要思想:勤劳俭约、正直朴实、尊祖敬宗、和睦安顺、读书明理。(4分) (2)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5分) 任答两点侧重点:《摩根家书》的内容侧重于资本主义工业、商业管理理念;《朱伯庐治家格言》内容上侧重于传统社会中以儒家思想规范个人的言行准则。(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