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曲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范围:必修一和选修一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速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 2.《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 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何以贵?母爱也。”这种立方式 A.实施的目的是防止因争夺君位而引起祸乱 B.有利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D.表明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在封建时代,有的皇帝被“大舅哥”控制,有的皇帝被“娘家侄儿”控制。也有的则被“相爷” 控制。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衰落 B.是君主高度集权的反映 C.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指 D.打破了君臣的尊卑秩序 4.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 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末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5.“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13、14 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材材料评价的是 A.郡郡固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行省制度 D.内阁 6.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砦可上报。奏折要直达 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 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 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 7.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雅典陪审法庭通过民主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 刑。临刑前,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 会失去应有的效率和权威。”材料料最能说明 A.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C.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D.雅典政治民主是法律公正的保障 8.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铐刻在十块育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古罗马的立法原则源白中国 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圆更久远 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9.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草命存在不同的浮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 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宮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 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B.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10.1830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对议会进行改革。其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 治和社会制度,坚持远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这种做法 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孤立了工人阶级 C.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 D.壮大了旧贵族势力 11.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 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 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 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该材料反映了他们 A.旨在协调中央与各州以及各州之间权力分配 B.规定因会选举中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C.确立联邦邦制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以所谓谓“制约约与平衡”原则化解存在的分歧 12.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情产物物,下列图示中,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运作机 制的相符的是 13.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14.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A.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C.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15.史学界认为,“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 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共产党中央情报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6.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出口 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過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17.《资政新筛批判重农抻商,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 政新篇》( ) A.质应历史发展潮流 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持 D.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18.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出现崭新的气象,边区政府废除了迎神庙会、朝圣进香等风俗, 取而代之的是扭秩歌或歌舞演出,I旧式春联也换成了革命标语,其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 B.当地经济生活相对落后 C.传播向上的精神文化 D.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19.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 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职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20.1964年6月,美国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关洲到红色中国,几 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攻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 D.世昇政治格局的变化 2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的“殖民主 义、帝圆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多极化趋势加强使霸权主义胁得以解除 C.第三世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 D.发展中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多数日本媒体也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认为这是莫定21世纪日本外交基础的 最主要課题。这一主张反映了日本 A.随着经济发展军国主义抬头 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 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D.奉行独立和平外交政策 23.截止2014年1月,我国海军已派出16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共护航中外船舶5400余艘。中国已向20余项联合维和行动派出军事观察员、民事督察和民事官员以及工程兵部队。这反映了 A.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 B.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稔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陸邻友好关系 D.中因和平鳃起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2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 “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习惯了乡紳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26.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國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 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 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C.都县制取代分封制 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 27.对于宋朝的评价;以钱稞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积贫积弱”的定位,而以日本 学者内藤湖南为代表的圆外学者却给以“商业革命”等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A.国内外对于宋期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 B.囿于史料的缺失制约了对宋朝的研究 C.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 D.问题研究视角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 28.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素西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是 A.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B.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C.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D.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29.15至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 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封建制度的的普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始农奴制改苹”、“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 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國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 越可能是( ) A.工业文明神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西方的殖民侵路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14分)阅读材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很平的时期起,血螃亲族关系纽带在希結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政和改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亲族组织。 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南品经济的发辰,航海 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 社会中的血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亲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括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家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阕形式持鉄到了魏晋。 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 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 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家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 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材料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 典的不同影响。(4分) 32.(14分)读材料,究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約,梭伦开赋予国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典四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楚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美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益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资责。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杖力机拘,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 一一摘编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院由各州进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回人民,所以众议院议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国请咨文”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 ——摘编白许鑫《分权制衡思想演变及对沔方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在分权制约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不同的原因。(8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发行百万余册,并一度被作为中小学教科书。他将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话在《劝学篇》的开篇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到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 材料二 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处于甲午战取后。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说;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也”,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桂勤《从<动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领袖胡适(1891-1962)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之中,针对各地杂志报章上讨论“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的争论,分析并指出: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三的主张: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选择折衷,三是充分西化。而他认为“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为过去,没人主张了。但所谓折衷,看去非常有理,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所以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的走上世界化的路。 一一摘编白方克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劝学篇》中对待东西方文化的 态度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张之洞、胡适思想所产生的影响。(4分) 历史答案 1—10:AABCC AADCB 11—20:AADBB CACDD 21—30:CCBCD BDCBA 31.(14分) (1)原因:克利斯提尼改革(或梭伦改革);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4分,每点1分) (2)特点:贯穿古代社会始终;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6分,每点2分,任3点即可) (3)影响:中国:血亲组织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为民主政体的确立创立了条件。(4分,每点2分) 32.(14分) (1)特点:国家权力运行存在相互制约;国家机构之间权限不明;缺乏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6分) (2)不同:雅典分权是交错关系,美国分权是平行关系;雅典是行政和司法的分权,美国是三权分立。(4分) 原因:美国吸取了以前分权不足的教训;美国分权体制有较完整的理论依据;美国政治家依据本国国情进行了分权体制的创新。(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33、(12分) (1)态度:福泽谕吉对儒家传统文化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对西方文化则主张全方位吸取;张之洞则强调“中体西用”。(4分) 原因:福泽谕吉为配合明治维新,实现文明开化,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洋务运动后期,西方与中学斗争日趋激烈,张之洞试图正人心,开风气,既抵制维新变法思想,又驳斥顽固派的保守。(4分)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虽然冲击了顽固保守势力,但不利于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阻碍了中国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胡适“全盘西化”的思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当时有助于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政治与思想近代化的发展。(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