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体系构建 线索提炼 线索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题组一 新航路开辟 1.(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新航路开辟时代‘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指( ) 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2.(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3.(题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航海条例》的颁布 C.代议制的确立 D.英国工业革命 题组二 殖民扩张与掠夺 4.(题点: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历史变迁根源于( ) A.国家政局的变化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贸易方式的变迁 D.殖民活动的始末 5.(题点:殖民扩张的特点)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 ) A.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 C.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6.(题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题组三 工业革命 7.(题点:生产方式的变革)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8.(题点: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 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9.(题点: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男人、女人和孩子离开故乡和家庭,放弃权威社群,叛逆的年轻人不再受村民的监督与限制。经济自立延后,婚姻被推迟,试管的权威超越了牧师的权威……。导致欧洲和美国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开辟新航路 B.殖民争夺与扩张 C.工业革命 D.发明蒸汽技术 题组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0.(题点:生产方式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 ) 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 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 C.蒸汽化到电气化 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 11.(题点:工业化进程及影响)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题点:环保意识的增强)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知识清单] 清单一 新航路开辟 1.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 (1)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 (2)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3)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开辟弘扬了人文主义,使文艺复兴的精神得到升华。 3.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世界贵金属货币发展。 清单二 早期殖民扩张 1.荷兰: (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成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1)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2)主要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3.影响 (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2)对殖民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1.英荷战争的性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 2.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的双重性质。 3.殖民扩张与掠夺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 清单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4)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1)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汽船。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直接对立。 (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是火车、轮船。 3.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4.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贫富分化、劳工、失业、人口、环境污染等。 清单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2)新交通工具: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1.电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工业的动力来源。 2.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3.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 考点题组答案 1.C [材料认为“黄金热”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其能够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故C项正确。] 2.A [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 3.A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因为较早确立专制王权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条件;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现代化的出现,故A项正确;《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执政时期颁布的,而这一时期英国并未建立专制王权,故B项错误;代议制是在王权衰微的形式下确立的,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D项错误。] 4.B [享有贸易特权的东印度公司为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模式因不适应资产阶级自由经营与竞争的理念而被解散,故B项正确。] 5.C [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荷兰因造船技艺的提高,货物贸易频繁,故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并未完成海军近代化,故B项错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政策是重商主义,故在此政策指导之下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故选C项。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对外殖民扩张目的是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在165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C [材料未提及早期海外扩张的贸易活动,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早期海外扩张后世界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新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种族问题,故D项错误。] 7.C [据材料中“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表明机器生产代替原来的手工劳动,说明了纺织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方式改变,故选C项。] 8.B [“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说明进程的突变,“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说明渐进性,故B项正确。] 9.C [这些人放弃“权威社群”、“经济独立”,很显然说他们去工厂打工,另外据所学可知科学的进步让“试管的权威超越了牧师的权威”,这些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故C项正确。] 10.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垄断组织,故A项正确。] 11.D [观察图表,可知“1820~1913年”,各国工业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则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故选D项。法国工业比重下降不代表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故A项错误;美国工业迅猛发展和南北战争有关,故B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德国已开始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 12.C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而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题线1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追溯高考1】 (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A、B、C三项表述错误,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知识拓展』 1.“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 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逐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自卫。 (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美洲的粮食、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中国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结构。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出现。 【对点训练1】 (2017·四川成都模拟)“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解析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题线2 西方殖民扩张的历程及影响 【追溯高考2】 (2015·课标全国Ⅱ,32)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据题干情境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掠夺及海外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说明与东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故选D。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 答案 D 『知识拓展』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为主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对点训练2】 (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第二次质检)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 B.在②阶段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强烈反对 C.在③阶段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D.在④阶段英国最终打败法国 解析 荷兰在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在1600~1700年间击败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与题目中①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时间是1651年,与题目中的②时间相符,故B项正确;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与题目中③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最终英国打败法国,与题目中④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题线3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追溯高考3】 (2017·课标全国Ⅰ,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 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约1790~1793年”到“约1830~1835年”,增长幅度为106%左右,而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得出“同步增长”,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国民贫富差距扩大。D项正确。 答案 D 『知识拓展』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全球史观: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化问题等。 (5)生态史观: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对点训练3】 (2017·河南百校联盟联考)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由于该郡花边业发达,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这反映了英国(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B.弃农经商现象普遍 C.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花边业发达……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结合“1800年前后”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出现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现象,经济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题线4 大国崛起的因素及启示 【追溯高考4】 (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 D 『知识拓展』有关近代西方崛起观点的争论 (1)殖民扩张论:西欧的殖民扩张与争夺把落后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中等。 (2)科技促进论:近代自然科学成为资产阶级批判封建思想和神学思想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改造人的思想观念,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最终使中世纪的欧洲向近代欧洲的转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文明扩张论:西方文明向全球扩张,分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征服,一是和平演变。从暴力走向非暴力,是西方文明扩张方式的转型。 (4)欧洲优越论:也称欧洲中心论、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的一种隐含的信念,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5)世界其他国家文明有功论:即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的成就。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等亚洲诸国在经济、科技、贸易及航海探索方面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对点训练4】 (2017·湖南怀化模拟)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解析 十四十五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是经济作为强大的支撑才会使欧洲人能为所欲为,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题1】 (2017·山西阳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世纪末17世纪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变化:以港口为中心,水路到达的区域更广;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日趋规范严密和法制化;货物品种日益丰富;由朝贡贸易、市舶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不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性市场;政府、商人与航海家合伙组成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海外贸易;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为手段;控制金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评价: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它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多元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考题2】 (2017·山东青岛模拟)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示例一: 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示例二: 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 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示例三: 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对亚、非、美洲的劫掠、征服、殖民。 示例四: 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 示例五: 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地图信息提取类试题 历史地图一般为中外古今历史信息的对比,涉及社会转型的较多。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尤其标题),二看时间,三看变化或趋势(社会转型)。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提供特殊信息。具体解答步骤为: 第一步:看清图中文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 第二步:掌握所涉时间:古代中国;新航路开辟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 第三步:分析社会转型: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阻碍近代化进程;欧洲为工业文明,促进近代化进程。 第四部:大图小图结合看:从线路上看,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从贸易中心来看,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从性质上看,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从交换产品上看,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从贸易性质上看,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联影响 (1)经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自由经济思潮兴起,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和发展。 (2)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西方近现代政治体制基本定型。 (3)思想——愚昧迷信、思想专制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化。 (4)阶级构成——世俗王权取代天主教会,工商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从本质上看,近代社会转型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历史的主要内涵。 (5)文学艺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和现实主义文学、绘画等先后兴起,电影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