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2.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A. 二牛一人耕作法 B. 铁犁冠 C. 曲辕犁 D. 耧车 3.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4. 明代时期关于苏南太湖地区生产生活的《便民图纂》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讲相当。”这反映了( ) A.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 农民生活悠闲且富足 C. 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D. 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5.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 A. 以农立国 B. 皇权至上 C. 以民为本 D. 土地国有 6.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落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7. - 14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 唐代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 嫁不得”,说的就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 剧。“悲剧”的发生反映出该行业( ) A. 传承的保守性 B. 传承对象为女性 C. 传承的周期长 D. 严格的工艺要求 2.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 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 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3.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4.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A. 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B. 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D. 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 6.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 14 -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 工商业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的发展 3.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5.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B. 土地兼并的盛行 C.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 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6. 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据此。鱼鳞图册是( ) A. 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 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 14 - C. 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 D. 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1.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 A. 重商抑农 B. 重农抑商 C. 农商并重 D.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 ) A. 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B. 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 C. 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 陆九渊说:“所谓农民者,非佃客庄则佃官庄,其为下户自有田者亦无几。”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小农经济发达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官员侵占农民土地 D. 农民弃田为商 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 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 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5.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B. 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 C. 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D.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6. “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 14 - 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C.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1.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 ) A. 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 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2. 亚当•斯密说:“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此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 欧洲出现自然灾害 B. 东西方商路被阻断 C. 大量的金银涌入 D.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3.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5. 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 英国订单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 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D. 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6. - 14 -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 1. A. 荷兰 B. 英国 C. 俄国 D. 美国 2. “他们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打开了西下印度洋的门户的有利态势下,长驱直入,步步紧逼。1650年夺取好望角,1654年占领锡兰。当年的葡萄牙人由西向东蔓延而来,今日的他们由东往西席卷而去,控制马六甲海峡成为两个殖民帝国确立形成的终点和起点。”这里的“他们”指的应是( ) A. 荷兰人 B. 法国人 C. 英国人 D. 西班牙人 3.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 A. 促发英西战争 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4. 马克思说“荷兰--它是l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 A. 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 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 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 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 人口流动的频繁 C. 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 如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表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年 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 14 -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资料来源: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 A.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 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 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 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1. 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1624年专利法立法。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14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大量的发明专利 A. 有利于完善英国的法律体系 B. 有利于英国确立“日不落”殖民霸权 C. 有利于英国新思想的萌发 D. 有利于推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由此可见影响英国工业化完成的核心因素是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 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C. 市场的拓展与技术的革新 D. 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3. 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 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C.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 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4.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以下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 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 到1900 - 14 - 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 ) A.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1. 18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存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2.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 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 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 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 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3. 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德国统一的完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4. 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于 A.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B. 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5.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6. - 14 - 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 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 C. 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 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 1.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2.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B. 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 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 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 3.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 A. 洋务官员思思的落后性 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4.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5.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 ) A.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B. 提倡在中国发展实业 C.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D. 抵制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利权 6. 如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7. 慈禧在1862年11月17 - 14 - 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据此可知当时( ) A. 洋务派已掌握地方大权 B. 清政府统治危机依然严重 C. 清政府正筹建近代海军 D. 慈禧认识到“制夷”的关键 1. 192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59.28亿元,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9.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只有手工业总产值44.45亿元的22.2%.这主要反映出( ) A.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 C. 中国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 D. 中国近代农轻重的结构相对均衡 2.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 3.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 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4.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5. 1923年以前,在华注册的商标数量中,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为1: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1923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 14 - 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1. 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表明 A. 清政府开始了全面而深刻的近代化 B. 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7分,第33题9分,共4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2分) - 14 -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的?(6分) 6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 14 - 63、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904 1912 1925 1937 1949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是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1937年至1949年这两个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扼要指出各自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 A 2. C 3. A 4. D 5. A 6. D 7. C 8. A 9. D 10. C 11. B 12. D 13. C 14. C 15. B 16. D 17. C 18. C 19. B 20. C 21. D 22. B 23. D 24. B 25. C 26. C 27. C 28. C 29. B 30. D 31. B 32. A 33. C 34. A 35. A 36. D 37. D 38. C 39. C 40. B - 14 - 41. C 42. D 43. C 44. B 45. D 46. A 47. C 48. B 49. A 50. C 51. D 52. A 53. A 54. B 55. B 56. B 57. A 58. A 59. B 60. C 61.(1)模式:小农经济;(2分) 特点: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2分)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与繁荣。(2分) (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2分)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62.(1)开辟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3分)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4分) (3)A点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4分)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63.(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通商口岸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3分) (2)1912年至1925年变化趋势:短暂的繁荣(或短暂的春天);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3分) 1937年至1949年:日益萎缩直至陷入绝境;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经济掠夺、美国的经济侵略加剧、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加税及通货膨胀。(3分)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