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收心考(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收心考(2018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 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2.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 )‎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 中(尚书、侍中等) 外(三公九卿) 朝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宋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4.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 “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时是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租细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5.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6.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年代 棉纱(1000担)‎ 价值(海关两1000)‎ 棉布(1000匹)‎ 价值(海关两1000)‎ ‎1870‎ ‎70‎ ‎1877‎ ‎14439‎ ‎24877‎ ‎1880‎ ‎152‎ ‎3648‎ ‎13561‎ ‎19735‎ ‎1890‎ ‎1081‎ ‎19392‎ ‎16561‎ ‎25629‎ ‎1900‎ ‎1488‎ ‎30187‎ ‎15964‎ ‎45419‎ ‎1910‎ ‎2282‎ ‎62831‎ ‎17013‎ ‎67852‎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7.“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未新政 D.辛亥革命 ‎8.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9.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 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 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 ‎10.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材料中“现在”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据1937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间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有别 B.不同区域土地政策实施的差异 C.地区间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差异 D.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12.“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建国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据此可知,这一思想 A.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 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C.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3. 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4.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15.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 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16.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他们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 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 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 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 ‎17.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一书指出,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几乎指的已不是古代的“直接民主”,而是西方近代的“间接民主”。促成民主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反教会反王权斗争的需要 B.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主张精英政治的美国革命取得胜利 D.民主政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18.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 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A.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 B.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 C.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9.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教,但两人也有区别,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肯定《圣经》的权威 B.都反对宗教神学思想 C.对人文主义的态度不同 D.对上帝的认识不同 ‎20.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21.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 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部制度。这些做法 A.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22.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判断( )‎ 国别 ‎1948年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69年 ‎1970年 美国 ‎22.02‎ ‎16.70‎ ‎16.23‎ ‎14.71‎ ‎13.85‎ ‎13.75‎ 日本 ‎0.45‎ ‎2.18‎ ‎3.22‎ ‎4.50‎ ‎5.90‎ ‎6.20‎ 西欧共同市场 ‎11.72‎ ‎20.48‎ ‎23.64‎ ‎25.93‎ ‎27.99‎ ‎28.57‎ 英国 ‎11.05‎ ‎8.72‎ ‎8.12‎ ‎7.16‎ ‎6.25‎ ‎6.25‎ ‎(注: 西欧共同市场为法、德、意、比、卢、荷等六国)‎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B.日本逐渐处于出超地位 C.西欧共同市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 D.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23.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 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 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24.某组织在成立时宣布: “(缔约国) 决心把建立欧洲共同体为起点的欧洲统一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组织的成立 A.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C.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 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贞现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 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竟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8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源。(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晚清新政时期和民国时期。1896--1911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成立了100多家出版机构。从1900至1911年间,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成其他话种,而以日文居多。此时期的译著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由于晚清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也大量出现。晚清在上海、汉口等地,通俗文化以它鲜明的大众性也迅速崛起,故以出版小说为主的出版机构这时也蔚为可观。在1905年前后,民营出版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双峰。‎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出版机构 成立时间 创办时资本额 改组时间 改组时资本额 责任形式 中华书局 ‎1912‎ ‎25000‎ ‎1913‎ ‎1000000‎ 有限 大东书局 ‎1916‎ ‎300000‎ ‎1924‎ ‎1000000‎ 有限 世界书局 ‎1917‎ 不详 ‎1921‎ ‎2500‎ 有限 开明书局 ‎1926‎ ‎5000‎ ‎1929‎ ‎50000‎ 有限 ‎——摘编自宋原放等《中国出版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出版业的发展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变化。(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出版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加大了工厂立法的力度。针对纺织行业的现状,1847年《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妇女、青年工人和童工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十小时。1850年议会通过了《工厂法》,它再次确认了十小时工作制原则。进一步规定了工厂的开工时间和工人的用餐时间,从而切实保障了工人的权益。1853年议会再次通过新的《工厂法》,这部工厂法规定,“正常工作日”的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童工。1867年议会又通过工厂法修正案,将此前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雇佣人数超过50人的工厂。‎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1929 年,美国经济爆发大危机,随之迎来大萧条,由于失业和贫困的刺激,工潮此起彼伏,俄亥俄、加利福尼亚和威斯康星等州都爆发了流血罢工;从缅因到亚拉巴马,35万纺织工人发动起事,影响遍及全国。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罗斯福新政中出台。该法保障劳动者享有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采取干预工会的措施,雇主有义务就工资、工时及其他雇佣事宜,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与工会展开集体谈判。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集体谈判成为劳资关系的主流模式,集体劳动关系法甚至成为“劳动法”的同义语。‎ ‎——摘编自阎天《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英国工厂立法相比,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的特点,并分析该法在当时产生的影响。(8分)‎ 选择题:‎ ‎1-5:DDBAB 6-1O:DCBAC 11-15:CABBD 16-20:ADCAC 21-24CACD 二、非选择题 ‎25.(18分)‎ ‎(1)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政治环境宽松,君主善于纳谏;三省六部制成熟完备,提供制度保障;儒家思想有关君臣之道的约束。(6分,任答3点即可)‎ ‎(2) 表现群臣针对皇室的礼仪、财用问题大加指责;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争权。(4分)‎ 影响: 导致党争加剧,朝政混乱;统治危机日益严重。(4分)‎ ‎(3) 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官僚集团争权夺利。(4分)‎ ‎26.(16分)‎ ‎(1) 出版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大量出版翻译著作; 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民营出版业发展迅速。(6分,任答3点即可)‎ ‎(2) 资本的快速增长;现代股份制企业出现。(4分)‎ ‎(3) 挽救民族危机;文化启蒙的需要;西学东渐的景响;近代教育的普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壮大。(6分,任答3点即可)‎ ‎27.(18分)‎ ‎(1)特点: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不断立法完善;适用行业范围逐渐扩大。(6分,任答3点即可)‎ 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工人运动的推动;代议制民主制度逐渐完善。(4分,任答2点即可)‎ ‎(2)特点:通过政府干预调整劳资关系;鼓励集体谈判;保障就业刺激消费。(4分,任答2点即可)‎ 景响: 有利于保障工人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4分,任答2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