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思想理论学案
板块总结提升(二) 中国近代文明通史整合 一、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政治上: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 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1.(2017·山西考前检测)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 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辛亥革命虽为资产阶级革命,但也允许马克思主义存在,舆论环境相对自由,故选C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政治学说, B项错误;辛亥革命奉行三民主义, D项错误。 2.(2017·广东广州二模)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这说明( ) A.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解析:选A。根据材料“福建茶商……至印度学习……获利甚厚”、“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体现了官办、民间茶厂赴印交流学习与竞争,实现了制茶叶的近代化,故选A项。材料“1898年”、“1905年”,与洋务运动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赴印学习制茶,仅制茶一个行业, 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赴印学习制茶与内忧外患间的关联,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德阳三模)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可知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选C项。中国传统封建伦理旧道德也强调“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等品德,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的一场政治运动,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建立于20世纪初,梁启超是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故D项错误。 二、民国前期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 1.政治上: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3.思想上: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1.(2017·宁夏银川质量检测)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 ) 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 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 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视国共关系,故选A项。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 B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此时国共两党非敌对关系, D项错误。 2.(2017·山东淄博一模)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年份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表格中并未设计重工业,故A项错误;分析表格,可以得出主要部门为轻工业,重工业很少,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3.(2017·山西大同二模)“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 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 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选A项。“1919年”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故D项错误。 三、民国后期的中国 (1927~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新中国成立(1927~1949年),主要处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是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的任务。 2.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 1.(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次测验)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自辽吉事件发生,国人痛夫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辽吉事件”意味着( ) A.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D.国民政府全力支持义勇军运动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1931年,不难得出赵镜元指的“辽吉事件”就是“九·一八”事件,根据“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可知,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故选A项。 2.(2017·山东德州一模)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织等都全面发展起来了。有数据表明,抗战八年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 A.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更致力于发展经济 解析:选C 。据题干及结合所学知识,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大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故选C项。 3.(2017·四川南充三模)在抗战期间,全国新办高校56所,其中西迁高校集中的内地省份就有43所,占总数的3/4。高校的西迁和内地高校的兴办,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这表明( ) A.教育落后局面得到改变 B.高校西迁使东西部趋向平衡 C.战争改变了教育的格局 D.战争弥补了教育不合理布局 解析:选C。据材料“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可知战争改变了教育的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不能反映出中国教育落后局面得到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与东西部教育是否趋向平衡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高校的西迁和内地高校的兴办”可知战争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故D项错误。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 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对点训练1】(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棉纱 担 6.94% 4.86% 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 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 解析:选C。观察表格,可知反映了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的变化,进口税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对小农经济的冲击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口税率,故B项错误;进口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所占市场比重,故D项错误。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1)政治领域 ①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危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2)经济领域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③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中国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 (3)思想领域 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 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 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步和发展。 【对点训练2】(2017·湖北四次联考)“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材料主要表明( ) A.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 C.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可见其与反对外国的侵略有关联,故选B项。“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可见中国民营航运业发展快,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族企业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主导航运的力量有外国很大部分,故D项错误。 3.通史视角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对点训练3】(2017·新课标全国一模)袁世凯北洋政府曾经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先后公布《肃政厅处务规则》等法规,受此鼓励,许多肃政史亦以铁面御史自居,纷纷上章建言。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这最能说明当时( ) A.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 B.北洋政府热衷于恢复古代御史制度 C.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 D.民族危机加深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 解析:选D。袁世凯北洋政府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公布法规对官员进行管理,袁世凯迫于形势还是采取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但是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故A项错误;肃政史制度与古代御史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部分官员受袁世凯肃政举措蒙蔽同样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说明民族危机进一步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袁世凯的举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4.多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的追求民主、独立进程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英勇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对点训练4】(2017·吉林长春二模)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共( ) 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B.对国内外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C.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D.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 解析:选D。1936年长征胜利,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共对国外局势的认识,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此时尚未完成,故C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故D项正确。 5.中国近代化的内涵与社会影响 (1)内涵 ①经济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出现采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 ②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君主立宪制,迈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思想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资产阶级学说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④社会生活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口岸到农村城镇逐渐发生变化;近代水陆交通从无到有;文化载体、通讯和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风俗礼仪逐渐西化;结辫、缠足陋习逐渐革除。 (2)影响 ①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打击了专制和迷信,为民主改革和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③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对点训练5】(2017·山东临沂一模)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 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 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兴起,并不代表当时的社会主流舆论,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是启蒙民众的思想,故D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