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高2018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 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史家认为:“把分封与宗法结合起来,是周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周天子通过宗法制度( )‎ A.建立了井然有序的等级隶属关系 B.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 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 D.提高了各级贵族的文化素质 ‎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家国同构观念 B.孝敬父母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4.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5.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 A. 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 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 C.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D. 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6.有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其中“中国版图之确立”是指秦汉时期( ) ‎ A.在平定六国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 ‎ B.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D.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 A.重视人才 B.皇权独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 ‎8.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10.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C.疆域的拓展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1.《汉书·刘辅传》说到“中朝”一词,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以下关于“中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皇亲国戚组成,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C.牵制“外朝”,削弱相权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12.“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而又“有所损益”。西汉王朝直接承袭自秦王朝的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 B.内外朝制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13.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 A.恢复了西周宗法分封制 B.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C.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4.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 A.丞相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郡守 ‎15.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 [.K]‎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8.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来源:‎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19.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汉代的刺史 B.唐朝门下省,汉代的刺史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D.唐朝的中书省,秦朝的太尉 ‎20.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粮钱、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 )‎ A.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B.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曾这样评价某一机构的官员“……这些人简直就是别人的出气筒,不仅要完全按皇帝的旨意办事,还指挥不动六部,连宦官的脸色都要看……”,这位学者评价的官员应出自( )‎ A.汉代的外朝 B.宋朝的二府 C.明代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22.下面一组有关印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 C.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2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4.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来源:‎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5.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里的“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治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西南少数民族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 ‎26.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行省制度 C.废除宰相制度 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27.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B.密折制的实施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28.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2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0.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k.Com]‎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6分)‎ ‎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4分)‎ ‎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礼记》 ‎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 ‎——《通典》卷一四 ‎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 ‎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4分)‎ (2)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0分)‎ ‎[来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AACB 6—10:ABBAD 11—15:CCDBD ‎16—20:BDDBB 21—25:CDBAD 26—30:CDDDC ‎31.(1)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2分)‎ 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4分) (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2分)‎ 原因:中书省权力过重,或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分)‎ 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 影响: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4分)‎ ‎32.(1)标准:西周以血缘为标准;汉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或学识)为标准。(4分)‎ ‎(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4分)‎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任答3点,6分)‎ ‎(3)趋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公开、科学。(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