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5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说明( ) A.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 B.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 C.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D.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 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3.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这一现象表明( ) A.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 B.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 D.自由贸易生产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几点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主要目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B.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C.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D.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7.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8.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为此,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市场经济体制 9.“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10.据戈尔巴乔夫回忆,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军费开支所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为40%;军事工业系统的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例是20%;250亿的科研总经费中,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这导致了当时苏联( )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B.科技创新全面丰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11.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除尼加拉瓜的抗美斗争外,还有(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D.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2.1919一1922年印度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①领导者倡导使用和平的斗争手段②领导者提出了争取独立的斗争目标 ③民族资产阶级充当了运动的领导力量④都取得了预期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14.十九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侵略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主要原因是( ) A.国王孟尼利克的杰出领导 B.全国各阶层人民英勇抵抗 C.英法对埃塞俄比亚的支持 D.意大利国内发生革命 15.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 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16.20世纪前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再次高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殖民统治的加剧 C.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7.“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列强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D.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 ③从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④以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为主要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他们涉及的主题是( ) A.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改革 D.反殖民主义斗争 20.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的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而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为此墨西哥( ) A.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B.制定新的宪法 C.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D.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21.卡德纳斯改革在深度、广度和民主性上是同时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仅有的,下列不是其改革内容的是( ) A.推行土地改革 B.改组国民革命党 C.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D.恢复手工纺织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B.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C.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中国上海 D.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4.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这说明该经济发展模式( ) A.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B.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强调经济完全的自由放任 D.凸显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25.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6.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 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27.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4%。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 )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 28.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己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C.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世界动荡的根源 D.美苏“冷战”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29.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C.建成了新的国际秩序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0.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31.“冷战”结束后,有关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及格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局势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32.面对当今世界众多共同的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利于( ) 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提供新的发展道路选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34.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式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 ) A.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 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35.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二、材料题 36.材料一 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商品贸易的规则、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等因素。 ——吕宁《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呈现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展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根据人民版高中教材整理 完成以下题目: (1)材料一中英国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并分析世界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影响。(4分) 37.(2018·河北张家口高一第二学期期中·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军事上的僵持局面与冷战的缓和一起立即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人们越来越确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爆发,这一点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强硬态度。西欧各国不再十分担心有苏联入侵的危险,因而也不再认为须如此依赖于华盛顿,而是更乐于制订并实施他们自己的政策。东欧在较小的程度上也是如此,这多少说明了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的原因。甚至在殖民地世界中也存在着这种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西方历史中,英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发生过霸权战争,从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到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的和平转移大概归功于两个社会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完成以下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亨廷顿的核心观点,并从此观点的角度分析二战后英美合作共同应对苏联冷战的原因。(4分) 38.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可知蒸汽机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依所学,煤炭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蒸汽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未涉及到交通工具的发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动力革命,未涉及到工厂制度,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只是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见,较为片面,故A项错误;B项只是从“大清帝国的衰落”可见,较为片面,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火车发明是其表现,大清帝国代表农业文明敌不过工业文明,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发展壮大并觉醒,火车、轮船等的发明便利了交通,故C项正确;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只是从“大清帝国的衰落”可见,较为片面,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的规模扩大出现了“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故选B项;材料中资本垄断了大西洋航运业,并未导致传统交通工具丧失,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垄断航运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革新,排除C项;依所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而扩大从而导致生产、资本的集中,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第一句正确;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处于上升阶段,还没有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故第二句正确;二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第三句错误;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变为现实,故第四句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圣西门代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攻占冬宫代表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表述不全面,故A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概括第一幅图,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只能说明第三幅图,故C项错误;从四幅图的线索看,连贯起来正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实践,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说明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说明与俄国国内环境密切相关,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十月革命的目的,排除A项;一战是十月革命的导火线,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从材料“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可知该观点是从革命性质角度进行强调,没有体现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故A项错误;从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可知该观点强调了十月革命是革命性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分界线,故B项正确;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体现不出材料强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故C项错误;从材料“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可知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从材料中“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不能实现有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应该利用资本主”应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由战时共产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失败,排除A项;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上台后1928—1932年,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非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依据材料“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故选D项;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并没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系,排除B项;以农民“贡税”满足告诉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且在苏联这种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调整,再根据材料中所列数据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将军事作为重中之重,这更加重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故选C项;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而非提高,排除A项;由材料“250亿的科研总经费中,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可知,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并非全面丰收,排除B项;苏联军事工业不属于民用工业,且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影响了民用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11.D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A 19.A 20.C 21D 22.D 23C 24.【答案】A 【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的意思是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不要过多的干预,故选A项;题干中“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以示政府有干预,排除B项;题干中“政府……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示政府对市场要有监督,排除C项;题干中“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以示政府不需要过于干预,排除D项。 2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故选A项;战后资本主义实行的是侧重对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的经济计划,排除B项;“根本上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 2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4%。”,可知福利支出增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而非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排除A项;依所学,社会福利过高容易滋生懒汉,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负担,而不是强调扩大社会消费,排除D项。 28.【答案】A 【解析】“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己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由于“战争”所以更需要和平,“整个南方、第三世界”需要发展,故选A项;1991年苏联解体,与“在1989年曾说过”不符,排除B项;意识形态的对立与“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不符,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D项。 29.【答案】D 【解析】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并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得到广大亚非拉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故B项错误;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由材料“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可知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了冲击了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据材料“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受援助各国的经济联系,而非强调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作用,故A项错误;欧共体的建立、关税同盟等一些措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故B项错误;据材料“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助于加强西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故C项正确;依所学,欧共体的形成冲击了美苏为代表的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31.【答案】A 【解析】冷战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试图独霸世界,极力构筑单极世界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符合史实而不合意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符合史实而不合意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2.【答案】B 【解析】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故①正确;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发展道路选择,故②正确;新时代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③正确;中国主张完善,而非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美国依旧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但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新兴大国“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故D项错误。 34.【答案】B 【解析】题干未提及世界贸易范围扩大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增强,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非指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故C项错误;一带一路不是区域经济集团,且D项与题干不合,故D项错误。 35.【答案】C 【解析】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局势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局势增强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材料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排除D项。 二、材料题 36.【答案】(1)科技成就: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答蒸汽机及其他不给分,共2分)如何推动: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生产的互补性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准备了物质条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保障;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推动世界市场逐渐成熟。(4分) (2)主要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2分)经济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2分) 37.【答案】(1)内容:不结盟运动崛起;美苏大国主导下的两大军事集团出现;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观点:文化亲缘关系有助于维护英美和平关系。(2分) 原因:英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意识形态的不同,在面对苏联这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双方实现了团结。(2分) 38.【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理解: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2分) (2)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 (3)因素:国家实力。(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