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六第1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榆林模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解析:选B。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A项错误;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但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 ) A.关税自主权 B.海关自主权 C.外交自主权 D.行政自主权 解析:选B。海关自主权丧失与材料中“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相符,故B项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在《南京条约》中丧失的,与材料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不符,故A项错误;外交自主权材料中没有涉及,与“海关事务”不符,故C项错误;行政自主权材料中没有涉及,与“海关事务”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怀化模拟)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解析:选D。“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这一规定表明司法主权的丧失,A、B、C三项均不符合该规定,故A、B、C三项错误。 4.(2019·皖江名校联盟联考)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 ) 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解析:选D。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说明列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中“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说明并未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半殖民地色彩,不是半封建,B项错误;租界不是把西方的民主搬到了中国,而是西方利用“租界”侵华,C项错误。 5.(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战争的结局,认为现在是“西方各国强把它们的意志加在中国身上的时候了”,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促使清政府出现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的是西方各国,鸦片战争只有英国一国,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创设总理衙门,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外交方面开始接受国际法,故B项正确;日本不属于西方国家,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已经不存在“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这一情况,D项错误。 6.(2019·泉州质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 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 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 解析:选A。“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反映近代新旧并存,A项正确;题干反映不了“开端”,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不是新物取代旧物”,C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化,D项错误。 7.(2019·淄博部分学校段考)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国家的外交体系开始在中国出现,例如外国公使入驻北京,清政府也派遣使节驻外,进行国际交往活动。另一方面,中国与一些仅存的朝贡国之间仍旧采用旧有的模式进行交往。由此可知,清政府( ) A.被迫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B.对外观念新旧交杂 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固守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选B。材料反映中国既有近代的外交也保留古代朝贡外交,B项正确;“被迫融入国际外交体系”不能反映朝贡关系的存在,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意识,C项错误;近代清政府外交新旧并存不能反映固守中体西用思想,D项错误。 8.(2019·衡水金卷)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英印的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 C.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 解析:选C。材料中开放不丹与印度的交界的山口,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所以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A项错误;材料中要求“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并非谋求南亚霸权,B项错误;当时世界发展出现了殖民扩张和侵略,D项错误。 9.(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解析:选C。据材料“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选C项。 10.(2019·南通调研)“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解析:选B。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这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B项正确。 11.(2019·郴州模拟)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情况。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解析:选B。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大量启用汉族地主,汉族地主地位上升,地方自主性增强,清政府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选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人巡抚增加,说明汉族地主地位上升,满族贵族地位相对下降,但这并非实质,也不能说明满族贵族的特权被削弱,A项错误;这种变化与科举制无关,C项错误;此时汉族地主仍然拥护清政府的统治,D项错误。 12.(2019·南京模拟)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解析:选D。“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A 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B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厦门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解析:(1)据材料从当时外交的政治目的、对外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挑战,据材料“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第二小问评述,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晚清政府外交态度的变化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再从正反两方面对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进行评价。 答案:(1)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 (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14.(2019·孝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7世纪40年代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 清朝设立军机处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发表《共产党宣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据《古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17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政治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通过表格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四个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即17世纪40年代、18世纪、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在梳理解题思路时,可以选择两个大的角度进行比较,即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通过以下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最高峰,而西方国家却向民主国家演进,例如:清朝设立军机处、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完成独立战争、法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以下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例如: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我们在作答时,还要注意“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即在阐述时,要注意事件之间的联系。 答案:示例 论题:17世纪以来中外历史发展迥然不同。 阐述:17世纪和18世纪,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中国封建王朝进行了更替,清朝时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而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则逐步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极力对外扩张,为工业品的销售开辟海外市场,并掠夺原料,腐朽落后的中国成为其侵略目标。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悍然挑起鸦片战争,由于中英两国社会制度的差距较大,1842 年英国打败中国后,迫使中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动地开始了近代史。(“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