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教案 (1)

专题整合提升 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 ‎ 一条主线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两大阶段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 四大标志 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1.萌芽 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 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 ‎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 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和倡导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及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兴起原因 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各自特点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家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共同影响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一、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度 内容 思想核心——“仁”;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首创私人办学之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其原因 中国维新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思想主张 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反对教权、王权、特权,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并建立“理性王国”‎ 历史作用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维新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资产阶级。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2 中西思想家法制观念的比较 考点3 苏格拉底的观点 考点4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2016·全国卷丙,T32‎ ‎2015·全国卷Ⅱ,T40‎ ‎2011·新课标全国卷,T27‎ ‎2010·新课标全国卷,T28‎ ‎(1)本专题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考查较少,预计在未来高考中会有所增加 ‎(2)从考查内容看,会集中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方面,尤其是这些思想运动的内容、历史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等 ‎(3)命题的角度可能会集中在人物思想主张的内涵、实质和作用等方面,命题的素材可能会采用原始文字史料、图片材料或国内外学者专家对这些思想的评价等。重点关注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近五年未考查 在西方思想解放进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3)启蒙运动 考点 卢梭《社会契约论》‎ ‎2016·全国卷乙,T41‎ ‎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综合分析。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一致,在各地自主组织考试的情况下,对同一地区的考生实行同一分数标准。所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不是数量平等,而是比值平等,故选B。‎ ‎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考查历史价值观 ‎1.(2016·高考全国卷丙,T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选D。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处死的,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该剧虽宣扬“憎恨”神的观点,却受到雅典人喜爱,这反映了雅典人肯定人的价值,要求摆脱神的束缚,故D项正确。‎ ‎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0题)‎ ‎ 1.(2015·高考全国卷Ⅱ,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孟子和苏格拉底 法制观念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向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答案组织 法制观念 材料一 ‎“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重视人伦关系;‎ 苏格拉底:法制是城邦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人严格守法是正义行为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所学 遵先王之法的立法思想,以仁政立国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 守法是正义行为 ‎“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法制关乎城邦存亡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所学 古希腊民主政治、城邦至上、崇尚法治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 产生的社会背景;共同的历史价值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概括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点列表 答案来源 孟子的法制观念 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归纳异同 社会背景(从所学知识归纳)‎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制思想日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②儒家传统的人伦道德、宗亲关系 ‎①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②城邦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 ‎③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异:即各自的社会背景 历史价值(上升到史观角度归纳)‎ ‎①对中国法制发展的影响 ‎②东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 ‎①对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 ‎②西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 同:‎ ‎①对东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 ‎②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遗产 答案:(2)社会背景:孟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变式训练】‎ ‎1.(2017·临汾适应性训练)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 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古代臣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一、二内容从古代中国臣民与罗马公民在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方面的不同进行总结;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和古罗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史实分析说明。(2)第一小问思想,从材料三“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总结;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康德启蒙思想内容及近代中国求独立、求民主的需求分析。(3)结合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条件及意义,总结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答案:(1)不同: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 原因: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主流思想强调服从、等级。古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思想: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崇尚法律等。‎ 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认识: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1题)‎ ‎ 2.(2016·高考全国卷乙,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增分指导】‎ 本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要求考生拟定明确的论题,明确指向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构想与欧美国家的制度建设实践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史实,史论结合地进行清晰表述。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英美两国的政体结构来进行作答。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借鉴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又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主权在民的思想。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 ‎【满分示例】‎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变式训练】‎ ‎2.(2017·唐山高三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关于民本和民主思想的由来和含义,任选角度对二者的区别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一: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的一种君本理念,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实现长治久安。西方民主思想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古代希腊的民主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抽签选举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形式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的;到了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民主制,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主张,规划了资本主义的理想蓝图,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公民主体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得以强化。‎ 示例二:人民和执政者的关系不同。在中国传统民本理念中,民众和君主之间的地位是完全不平等的,君主是权力的中心,是权力的来源,民众是君主统治的对象,民众是被动的、消极的,民众的要求是否得以满足完全取决于君主的恩赐和怜悯。而在西方民主理念下,个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执政者和人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民众是主动的、积极的;政府及各级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并服务于人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