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6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仁者爱人;“礼”是克己复礼;他主张通过仁和礼来和谐人际关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①②正确,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和“有教无类”分别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2.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以德治民” B. “以法为本”来治国 C. “天人感应”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是指:统治者要爱惜民力,用德去教化百姓,与当今“以德治国”的思想有相似之处,A正确。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天人感应”指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D项是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两者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均排除。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 4. 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B.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 C. 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D. 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统治者的推崇。故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商鞅属于法家的法制思想的代表,而韩非主张法、术、势,思想更广泛,排除,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 5.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发展 D. 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秦朝和汉朝对儒学的不同态度都是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故A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6.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 是( )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开始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①②③④说法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A。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学说,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7.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答案】D 【解析】政治统一在前思想统一在后,所以是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思想上统一确保政治上的统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均不是论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 8.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 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 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 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 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9. 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是( ) ①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②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③ “存天理,灭人欲”④ “宇宙便是吾心”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可知①②③都是属于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④“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心学”,故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主张 10.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封建理学占统治地位 D. 新兴市民文学的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西方民主思想没有影响中国,故A错误。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在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反对等级观念的进步思潮,B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占统治地位,但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故C错误。新兴市民文学也是商品经济的反映,排除D。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1. 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主要反对( ) A. 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B. 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C. 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理学 D. 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李贽针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追求物质享受是自然欲求,故选C。文化高压政策是指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与材料设问的对象不符,排除A。统治者的闭关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批判,排除。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2.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 ) ①倡导言论自由 ②提出“众治”取代“独治” ③提出“天下之法”取代“有家之法” ④设立各级议院作为监督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明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民主设想主要有“倡导言论自由、提出‘众治’取代‘独治’、提出‘天下之法’取代‘有家之法’、设立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而不是议院。”故排除④,答案选A。 点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他们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13.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突出人文精神而非水是万物的本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感觉即知识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知识即美德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14.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 A. 神对万物的安排 B. 人的伦理道德 C. 认为人类是最高级的 D. 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神对万物的安排既不属于智者学派也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A。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排除C;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选B。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D。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5.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 意大利中世纪的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我们一般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A不是根源;C属于现象;D种说法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原因 【名师点睛】用“三个一”记忆文艺复兴 16. “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B. 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 C. 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D. 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是以宗教作为题材表现现实的人生,这正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形式,目的在于体现人的真实生活,反映人性的温暖与仁爱的方面,与神的冷漠与高傲是相对立的,C正确。B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AD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 17. 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学说,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人称义与否在于是否信仰上帝 B. 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受善功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灵魂的得救不是教会的工作,是上帝把恩赐给了他的信仰者。因此,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故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 18. 下列各项中,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 反对禁欲主义 B.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矛头直指教皇 D. 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中,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的思想,但宗教改革没有,故排除AB;宗教改革中把矛头直接指向罗马教皇,但文艺复兴没有公开批判,所以C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D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主张的比较 19.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和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分别是 A.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孔子和苏格拉底 C. 孔子和泰勒斯 D. 老子和普罗塔戈拉 【答案】D 【解析】略 20.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① 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②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③提倡怀疑反对迷信 ④以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智者学派是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也提倡怀疑、反对迷信、也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民主政治打下基础,但不是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1. 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 A. 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 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C. 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 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反天主教会,就是因为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A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 信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学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旨在考查准确归因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强调人的价值”,C项“宗教改革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出现,排除;AD两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属于经济上的原因,属于根本原因,凸显了人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首先要注意从时间上把握几个重大事件,即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16至17世纪)、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其次,要把握到人文主义内涵的几个阶段,即从重视人本身的作用到宣扬人文主义(人性),再到宣扬理性主义。 23.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AB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排除。C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答案选C。 24.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答案】D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 25.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的理论基础,即选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水是万物的本原不属于人文精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感觉即知识不是理论基础,只是具体的主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知识即美德也不是理论基础,只是具体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6. 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皮特拉克 27. 卢梭说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 自然权利说 B. 社会契约论 C. 公共意志论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观点:社会秩序是基础,不是那个人的权力,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与这一观点符合的是社会契约论,故B项正确。A项主张人的权利是不可随意剥夺的;C项强调法律等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不是维护君主个人的利益的;D项主张的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本题选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28.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的核心观点,而理学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的,朱熹所提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和封建统治,故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朱熹的思想 29.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 君主专制 B. 君主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三人的共同点,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三人都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是共同观点。 30. 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理念论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A 【解析】材料意在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即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理念论、更爱真理等均没有关系,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过程。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寻找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 (1)由言论一中的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这应为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由言论二中的信息“天理存则人欲亡”可知这应为南宋时期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由言论三中的信息“‘良知’也”可知这应为明朝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 (2)可从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这一角度组织答题。 (3)第一小问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作答;第二小问可从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作答。 (4)为开放性的探究题,注意要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传统儒学思想,切忌陷入片面化或绝对化的误区。言之有理即可。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关系;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 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二是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即肯定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三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二者均肯定人、二者均批判封建神学、均批判封建教会。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即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打击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蒙运动是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要上升到批判封建制度、设计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方案的角度去论述。 (4) 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要先分清阶段,例如,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发展阶段,启蒙运动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反正在概括时要出现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人文精神历程中的大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