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满分 100 分,时间 70 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5 页,第Ⅱ卷为第 6 页,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 35 题,共 70 分)‎ ‎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 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主要强调了(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 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 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专政最猛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 )‎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君主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4.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如下变化: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 魏晋 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与这些选官方式对应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分别是( )‎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5.秦是郡县二级制,汉州郡县三级,唐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元代省路府州县五级; 这一制度设计反映了( )‎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B.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C.疆域越来越辽阔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 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相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度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 ‎7.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 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8.“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首推周秦。”‎ 这是因为罗马法( )‎ A.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其法律条文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9.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 在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 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革命结果的彻底性 C.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1.英国议会在 19 世纪 30 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选 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 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从这一法律规定中获利最多的可能是( )‎ A.骑士贵族 B.大庄园主 C.工业资产阶级 D.金融资产阶级 ‎1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 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下列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各地方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1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 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4.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 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 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 B.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已结束 C.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 D.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专制政体 ‎15.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 1787 年、1871 年、1875 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 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 A.议会都是两院制 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D.都实行民主共和 制 ‎1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 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的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 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出清政府( )‎ A.试图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翰旋 ‎17.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 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18.1919 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 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 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9.1895 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 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哎,长的那么乖巧的一个孩子被别人抱走了 ②英国:我们也可以合法到内地游 玩、传教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商人也可以到重庆做生意了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 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 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 ‎20 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2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争取到儒士和反满秘密会社的支持,因 而不可能完成传统式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另一方面,它的宗教太浅薄,它的社会和经济主张 太不充分,不足以取代儒家思想。”“它”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22.“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 指( )‎ A.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B.资本主义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并未激化 D.领导者大多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23.“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就在我 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 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唐德刚所说的欧洲 文明“彻底分裂”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苏联解体 ‎24.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 ‎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 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6.如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27.“蒋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 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28.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 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 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29.下列哪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 ‎①《刑事诉讼法》②《行政诉讼法》 ③《民事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31.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 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 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2.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 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 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 ‎33.右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 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 B.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 C.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D.“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遏制苏联 ‎34.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 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C.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第三世界的崛起 ‎35.《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 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第Ⅱ卷(综合题,共 2 题,共 30 分)‎ ‎36.20 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描述 龚书 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 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 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变得可以接受”的时代背景。(8 分)‎ 材料二 正是在 1942 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 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 族意识。十四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2)举出两例“十四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2 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战 胜利的历史意义。(6 分)‎ ‎37、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 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 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 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 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 盲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 国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是如何实现妥协的?(6 分)‎ ‎(2)材料二中“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其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史实说明美 国是如何实现“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的?(8 分)‎ 济南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月检测 历史试题 答案 第Ⅰ卷 1- ‎--5 CDCDB 6---10 DACBD 11---15 CCCAA 16- ‎--20 BCABA 21---25 ABBDD 26---30 BCADB 31- ‎--35 CBBCA ‎ 第Ⅱ卷 ‎36、(1)事件:辛亥革命。(2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等史实)。(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史实: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太原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意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意识等(民族认同感);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6分)‎ ‎37、(1)因为“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2分)‎ 制定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4分,任意两点即可)‎ (2) 实质:权力制衡(分权制衡)(2分)‎ 制定并通过1787年宪法;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