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4
1 2011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四、世界现代史 4.13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一、选择题 1.“股市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下图是 20世纪 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它从侧面反映 了 ( ) A.垄断资本失去发展的活力 B.资本主义盛极必衰的规律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 D.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力解决当时的经济 危机,在当时的状况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销 售的矛盾,促成危机的解决。 答案:C 2.(2009·江苏高邮模拟,17)“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直 接反映了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人民 ( )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这首歌谣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贫困,同时也是对胡佛政府的讽刺,同时也 体现了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选 C项。 答案:C 3.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 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 记忆而已。”他是在 (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作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独裁者”、“妒忌”、“独立 性已成往事”等信息可以看出,他是在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故选 D项。 答案:D 4.(2010·安徽亳州模拟,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 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 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 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0·北京海淀一模,23)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 考资料: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③《农业调整 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 )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解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 的因素之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农 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干 预经济的 思想,故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B项。 答案:B 6.(2009·湖南张家界模拟,18)20世纪初,占有 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 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 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 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解析:材料是对“人民资本主义”现象的描述,它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加强。 3 答案:B 7.(2010·山东潍坊一模,17)20世纪 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 和一张安全 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 渊,”“安全网”的出现 ( ) ①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 ③反映了分配的社会化趋势 ④抑制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是对福利国家的描述,“安全网”指福利制度,它的实施,增加了政府 开支,故②错误,排除即可。①③④的评价符合福利制度的实际。 答案:D 8.(2009·江苏徐州模拟,2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 )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二战后经营者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 答案:A 9.(2009·广东,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 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 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 A.罗斯福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政府增加开支”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是 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的,而罗斯福“哪有此等好事”的批注说明罗斯福当时是反 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因此,A、D两项是错误的;材料中的“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说明经济衰退已经出现,B项错误;因此,只有 C项是正确的,罗斯福新政前,很 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罗斯福新政不过是对这些思想的实践而 已。 答案:C 10.(2010·北京宣武模拟,22)20世纪 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 馆者给予 20%的补助。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4 ①增加了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④体现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即可。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国家颁布法令 属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旅游业进行补助可促使一些旅馆扩大规模,从 而增加就业。 答案:C 11.(2009·聊城模拟) 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如图)。美国政府修建此 工程的最直接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促进就业和消费,拓展发展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属于容易题。20世纪 3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 时期,罗斯福新政通过修建大型公共工程促进就业和消费,故选 D;修建工程与 能源无关,A排除;与农业发展也无直接关系,B排除;刺激生产发展,不是直接 目的,增加就业和消费的目的是刺激生产发展,故 C排除。 答案:D 12.(2009·潍坊质检)20世纪的“大萧条”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影响较大的 经济危机。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从美国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 B.前者源于生产相对过剩,后者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C.危机发生后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 D.前者引发了世界大战,后者促进了国际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属于难题。A是两者的相同点,B、D也是正确的说法, 只有 C属于“大萧条”时期,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而今天的 金融危机中多数国家都寻求国际合作,以摆脱金融危机。 答案:C 5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 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 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 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 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材料三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 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20世纪)五十 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 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 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材料四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 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家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不仅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渡过当前难关,而且要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 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温家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2009年年会上特别致辞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它对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 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实施“政府干预经 济”的主要措施。 (3)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材料三中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关注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材料四中“大家的命运已经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 的什么趋势?温家宝认为该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答案:(1)自由主义。 影响:经济由繁荣到萧条。 6 (2)凯恩斯主义。 措施:整顿银行;调整农业;复兴工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举办救济和公 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也可) (3)节能环保问题;教育问题。 原因: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发展的需要。 (4)趋势:经济全球化。 应对措施: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协同解决危机;加快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4.(2009·四川文综高考,37)(节选)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 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 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 “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 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 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 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 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 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根据材料,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 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2)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 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解析:第(1)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加以归纳和概括。第(2)问属开放类题目,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 活条件。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 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难题:人 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