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目标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 ‎ 第1卷 ‎ ‎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 ‎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 ‎ ‎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 ‎ ‎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 ‎5、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 ‎ 7‎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 ‎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 ‎7、“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外形势影响的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 ‎8、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 ‎ ‎9、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 ‎ ‎10、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 7‎ ‎11、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阿姆斯特丹、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 ‎ ‎12、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 ‎1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其产品日益商品化 ‎ ‎ ‎14、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 ‎ ‎15、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 ‎ ‎16、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 7‎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 ‎ ‎1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    )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 ‎19、  某时期有位记者曾写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整个市场的每个角落……各大城市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局面。” 这里“某时期”是指 (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 ‎20、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 ‎21、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 ‎ ‎22、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 7‎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 ‎23、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 ‎ ‎24、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共50分)‎ ‎26、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地理大发现有哪些积极作用?(15分)‎ 7‎ ‎ ‎ ‎27、材料一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 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12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0分)‎ ‎ ‎ 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C 2. B 3. D 4. A ‎ 5. D ‎6. C 7‎ ‎7. C 8. D ‎ 9. B 10. D 11. D 12. B 13. D 14. C 15. C 16. A 17. C ‎18. C ‎19. D 20. A ‎21. C ‎22. D 23. B ‎ 24. B 25. C ‎ ‎ ‎ 二、材料题 ‎ ‎ ‎ 26.(共20分)‎ 答案: 1.指的是新航路开辟。(5分) 2.积极作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15分)‎ ‎ ‎ ‎ ‎ ‎ 27.(共30分)‎ 答案: 1.担心沿海居民勾结海寇,危害统治。(5分)‎ ‎2.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朝初年实行海禁、迁界。(5分) 3.这一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0分)‎ ‎ ‎ ‎ ‎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