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 下期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范围:必修一和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 A、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 B、商周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C、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 D、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 ‎2、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 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                            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 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                            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 ‎3、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                        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 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                        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 ‎4、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5、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 ‎ 西汉初年 ‎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 刘邦晚年 ‎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            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6、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7、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 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            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 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 ‎8、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9、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10、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11、有人总结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东汉末年曹操擅权,唐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周赵匡胤“黄袍加身”,明代朱棣“靖难之役”等现象为权大欺主定律。权大欺主定律形成的根源在于 A.权臣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B.专制主义皇权的高度集中 C.皇帝年幼导致了大权旁落 D.地方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 ‎12、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概念 ‎ 解释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 C ‎ 行省制 ‎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 ‎ 明朝内阁 ‎ D ‎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 ‎13、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D.促进了内延机构外延化 ‎14、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15、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 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 ‎16、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禁读儒家书籍,对藏读者治其罪。定都天京后,对儒家经典中“一切鬼话、妖语、邪语”,“经删改准阅”,主张读书士子“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这表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A.借助孔孟儒学否定基督教义 B.实行全盘否定孔孟儒学政策 C.取舍利用孔孟儒学维护统治 D.全面恢复传统儒学巩固政权 ‎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史实 ‎ 结论 ‎ A ‎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 B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 C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 D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 ‎18、下图是新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图中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的巨大问号。此次行动探求的重大问题是(  ) ‎ A.创建根据地        B.革命目标             C.革命领导权        D.革命道路 ‎19、中国两次反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 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 ‎ ‎  ‎ 时间 ‎ 国力 ‎ 装备 ‎ 中国军队损失 ‎ 日占区 ‎ 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 ‎ 结果 ‎ 甲午战争 ‎ ‎9个月 ‎ 中国 ‎ 稍优 ‎ 相当 ‎ 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10~20万人。 ‎ 辽东半岛 ‎ 山东半岛 ‎ 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 ‎ 战败投降 ‎ ‎14年抗战 ‎ ‎14年 ‎ 悬殊 ‎ 悬殊 ‎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400万人。 ‎ 大半中国 ‎ 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完全胜利 ‎ A.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             C.政府领导            D.国际授助 ‎20、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 A.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B.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D.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 ‎21、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22、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                            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 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                            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 ‎23、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6000种,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                                    B.统一市场孕育不成熟 C.宗教改革不成功                                    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24、“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材料充分体现了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                            D.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 材料一 《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代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由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水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年,设京畿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到海河,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上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赵志浩《中国古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模式》‎ 材料二 ‎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的物流方式不能满足商品与物资的流通。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开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先河,打破了外国资本主义轮船运输势力对中国的垄断,是中国传统物流向近代物流转变的里程碑事件。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工商经济管理专门机构——商部,次年又专门成立了邮传部,统管全国航运、铁路、道路、邮政等事业。清末以来,形成了由破产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体的近代劳动力市场,为物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摘编自贾杉《中国近代物流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物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 汉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节度使 科举制 宋朝 二府三司制 文臣任知州 科举制 元朝 中书省 行省制度 ‎——‎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 八股取士 清朝 南书房,军机处 ‎---‎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南北朝时,官僚机构庞杂滥乱,选拔官吏一直遵循九品中正制,“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汉魏以来的中央机构如“尚书省”“中书省”“侍中”等权要部门,像接力棒一样更替,对皇权形成极大威胁。当时丞相权力重大,许多篡位的权臣都是丞相。隋文帝即位后,在魏晋基础上改革中央管理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并省了许多州县,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地方长官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掌管;同时实行流官代土酋的办法,规定地方官吏不得用本郡人,并且“三年一代”。改革官吏选拔制度,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考科制度,根据“德行功能”进行考核。 ‎ ‎——摘编自赵云旗《隋代的吏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吏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吏治改革的意义。(8分)‎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15分)‎ 材料 朝鲜战争打响后,台湾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阻止中国大陆收复台湾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新面貌”国家安全战略,下决心大力提高台湾的防务能力,必要时对中国大陆动用核武器。1958年1月起,美国开始在台湾部署“斗牛士”导弹,1960年在台湾开始部署原子弹。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台湾部署核武器让美台双方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相互猜忌。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美国主动将导弹运往台湾,用意可能有三个——威慑中国大陆;准备与中国大陆打核战争;震慑台湾,防止台湾反对美国。1964年台湾决心自行研制核武器,虽未成形,但最终给70年代的美台关系带来了一个十分棘手的争议性问题。‎ ‎——摘编自梁志《一段隐秘的历史: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台部署核武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台部署核武器的影响。(7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高二年级 下期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CD 6-10 ADCAD 11-15BDCDB 16-20CADBC 21-24 ABBA ‎25.(25分)(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以粮食和军事物资运输为主;政府主导,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管理呈现专业化倾向;水陆并用。(每点2分,答4点即给满分,总分不超过8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对后世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答2点即给满分,总分不超过4分)‎ ‎(2)传统物流弊端显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入侵,近代物流思想和管理制度传入;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潮推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10分)‎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3分,答1点给2分,答2点给3分。言之有理即可)‎ ‎26、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推行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极大消弱地方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加强的过程,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发展 ‎27(1)原有官僚制度已不适应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机构混乱庞杂,官吏选拔腐败;皇权受到威胁);隋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隋代社会经济发展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第一点3分,后面2点每点2分,共7分)‎ ‎(2)意义: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高了官吏队伍的质量;促进了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每点2分,共8分)‎ ‎28.(1)背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战略地位提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战略的需要;美国对新中国孤立封锁。(8分)‎ ‎(2)影响:美台陷入猜忌;中美关系、两岸关系更加紧张;加剧冷战局势,加剧世界军备竞赛。(7分)‎ ‎29、(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