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作业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31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长沙一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 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郡多造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了纸质衣服,这反映出当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选A项。唐代丝织业缂丝技艺高超,丝织业继续发展,故B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百姓的衣料以麻布为主,且材料并没有体现贫苦百姓的衣着,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D项错误。‎ ‎2.(2018课标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 ‎3.(2019湖南永州一模)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原材料的认知 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答案 C 据材料“三国时……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原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C项正确。‎ ‎4.(2018山东滨州调研)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据材料中“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可以得出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元政府重视天文学发展,不能据此说明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劳动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专制统治强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 ‎5.(2018福建厦门一模)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  )‎ A.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 B.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 C.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 D.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答案 A “思无邪”即思想纯正,“疾虚妄”意为憎恶虚假荒诞的言论,因此《诗经》和《论衡》都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故选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开始于西汉,《诗经》由孔子编订,成书于春秋中期,故B项错误;王充的主张没有被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期盼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 ‎6.(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 ‎7.(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摸底)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答案 B 依所学,魏晋时期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腐朽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 ‎8.(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日益壮大,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兴起。材料中的两则爱情故事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教化思想,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中的“真实再现”表述不当。‎ ‎9.(2018湖北武汉二调)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答案 C 题干材料反映了人们对三国时期政权正统认识的变化。陈寿是晋朝官员,晋取代曹魏建国,故《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蜀汉政权是刘备建立的,在宋元以后,《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其主要原因是,宋元以来,理学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往往以理学的价值观认识事物,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都被人称道。这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统治者对史学家的干扰,故A项错误;“曹氏篡位”之说依据的是“以蜀汉为正统”,故B项表述不当;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0.(2017课标Ⅲ)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兴起和发展,士阶层崛起,文字的使用更加频繁,由此促进汉字由繁向简转变,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变化不大,排除B项;各国变法与文字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D项发生在秦灭六国之后。‎ ‎11.(2016课标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答案 D 依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晚清词体评论家周颐说:“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卷二)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艺概》卷四)‎ 材料二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轼的词对宋词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析“东坡始能复古”的内涵。(8分)‎ ‎(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你了解到了元代戏剧艺术怎样的概况?(6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扼要分析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答案 (1)体现:苏轼的词扩大了词境;苏轼的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词改造了词风。内涵: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 ‎  (2)当时的戏班子为适应观众观赏的需要,是随时流动的;杂剧表演,多姿多彩。‎ ‎(3)文学艺术家个人的学识、阅历及辛勤劳动;时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前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影响;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14.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下表内容反映了关羽形象的变化。‎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等封号;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 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等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 示例 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