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 A. 治国的策略 B. 对生活的热忱 C. 个人的修养 D. 文人处世原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突出道德和六艺,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治国的策略,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对生活的热忱,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仅仅限于文人处世原则,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2. 战国时期出现“士无定主”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 A. 私学的兴盛 B. 宗法观念淡薄 C. 政治环境宽松 D. 封建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战国时期处于诸侯争霸时期,“士无定主”说明士可以自由游动,体现出当时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故C正确;私学属于教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宗法观念当时不是单薄,故B错误;经济发展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错误。‎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文字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以秦文为标记的里程碑,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化、不统一的局面。”下列符合当时“秦文”字体特征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文字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以秦文为标记的里程碑,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化、不统一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以小篆为统一文字,故A正确。B属于楷书,故B错误。C属于行书,故C错误。D属于草书,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 ‎4. “他是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建筑师,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封建社会初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封建杜会初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的思想,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故B正确。孟子没有实现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故A错误。韩愈也没有实现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故C错误。朱熹处于南宋,不属于封建杜会初期,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利用和改造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极力建构一个可以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根据的系统而完整的宇宙论图式,并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并强有力地组合在一起,把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而又彼此影响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他的理论核心,从而完成了对先秦儒学的改造,董仲舒建构儒家式的宇宙模式,最终在于对封建专制主义君权至高无上进行论证。‎ ‎5. 有人说:“妇女见识短,不堪学道。”李贽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这反映出李贽 A. 批判封建礼教 B. 批判儒家思想 C. 反对君主专制 D. 重视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李贽批判封建礼教,故A正确。儒家思想不等于封建礼教,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重视传统观念,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名师点睛】李贽,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6. 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竟技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割据政权的斗争,故A正确。《水浒传》主要反映农民起义,故B错误。《西游记》主要反映西天取经,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红楼梦》主要反映封建社会世家大族的衰落,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三国演义》‎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南人郭嵩焘赴英出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消息传开以后,朝野骂声四起,家乡的科举考生曾商议要捣毁郭宅。大臣刘坤一质问郭嵩焘:“何面目以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天朝上国心态盛行 B. 人民群众爱国热情高涨 C. 民众自觉维护国家主权 D. 思想解放深入基层社会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郭嵩焘出使国外,导致家人和朝臣的反对,说明当时中国的人心态仍然是天朝上国的思想,故A正确;爱国热情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错误;维护国家主权出来没有体现,故C错误;材料可见当时思想并没有解放,故D错误。‎ ‎8.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 A. 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 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 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 ‎【名师点睛】《海国图志》是清朝时期魏源所编撰的一本古籍。林则徐做钦差大臣时,命人编译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集成《四洲志》,但未及出版。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遣戍伊犁,将书稿全部交给魏源,希望他编撰《海国图志》。魏源以这些书稿为基础,搜集更多世界地理资料,一年后成书,初版五十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 ‎9. 某学者在论证三民主义是极高明的政治艺术时,引用了福柯的观点:“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该学者意在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 A. 缩小贫富的差距 B. 以救亡图存为核心 C. 着力于思想教化 D. 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着力于思想教化,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缩小贫富的差距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以救亡图存为核心,故B错误。强调信仰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三民主义其实就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民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孙中山本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三民主义思想。‎ ‎10. 孙中山曾说:“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这表明民族主义 A. 就是消灭所有的满洲人 B. 就是要建立汉族人的国家 C. 不是单纯“反满”理论 D. 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可知,孙中山认为的民族革命就是推翻满洲人的政府,并不是完全排满。故C正确;A中消灭所有满洲人不符合材料;B属于民权主义内容;材料反映的仍是旧三民主义内容,故D错误。‎ ‎11. 1918年初,陈独秀说:“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据此可知,当时的陈独秀 A. 主张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B. 对中西文化持绝对化态度 C. 批判社会主义思想混淆视听 D. 较为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的陈独秀没有结合中国国情,较为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对中西文化持绝对化态度,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批判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故C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2. 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号召力就在于人民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真正的主人,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幸福。与之相应,中共的执政理念是 A. 为人民服务 B. 民主集中制 C. 实践出真理 D. 人民有监督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号召力就在于人民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真正的主人,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实践出真理,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人民有监督权,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 ‎ ‎13.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现实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 A. 要求改革开放 B. 要坚持社会主义 C. 需要立足自己 D. 离不开历史积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我们建设的杜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很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现实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立足自己,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改革开放,故A错误。材料信息重点也不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历史积累的观点,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B. 为“双百”方针提供理论基础 C. 强调戏曲应居于文艺界的核心 D. 帮助戏曲艺术走独立发展之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主要目的是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故A正确。百花齐放属于“双百”方针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戏曲应居于文艺界的核心,故C错误。百花齐放没有主张帮助戏曲艺术走独立发展之路,故D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的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5.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反映出 A. 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 B. 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 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新中国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故D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背景 ‎16. 2000年,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启动了“西部一省一校”项目,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一项目的实施 A. 加大了西部基础教育的扶植力度 B. 有助于区域间教育的整体发展 C. 加剧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负担 D. 提高了西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2000年,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启动了“西部一省一校”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区域间教育的整体发展,故B正确。建设一所大学,不属于基础教育的扶植,故A错误。教育投入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负担,故C错误。提高了西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过于绝对,故D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表现 ‎17. 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 A. 男女平等 B. 推崇神灵 C. 人民主权 D. 歌颂人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注重人性美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男女平等,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推崇神灵的观点,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主权的思想,故C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的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18. 马丁·路德说:“人们不需要通过教士悔罪来了解圣经,人们可以自己学习圣经,了解圣经,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每一个信徒,而不是只属于教会。”此观点 A. 批判教会篡改教义 B. 肯定了世俗王权地位 C. 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 否定了《圣经》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们不需要通过教士诲罪来了解圣经,人们可以自己学习圣经,了解圣经,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每个信徒,而不是只属于教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批判教会篡改教义,故A错误。材料也未涉及肯定世俗王权地位,故B错误。材料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不是《圣经》地位,故D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9. “自由是公司的生命,但是没有限制的白由是危险的!只有当自由不再只是观念价值,而是被确定为法律价值和制度价值之后,它才值得被尊崇和坚守。”其体现的精神是 A. 专制主义 B. 理性主义 C. 自由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没有限制的自由是危险的!只有当自由不再只是观念价值,而被确定为法律价值和制度价值之后,它才值得被尊崇和坚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理性主义的重要性,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专制主义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自由主义,而是有限制的自由,故C错误。人文主义,注重人性,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相关知识。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20. ‎ 牛顿学说表明存在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这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 A. 对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 B. 导致人治被法治所取代 C. 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 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法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牛顿学说……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故A正确。人治被法治所取代,不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的产物,故B错误。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属于人文主义,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法则,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内容,故D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影响 ‎21. “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19世纪的人接触到进化论后,突然发现自己几十年来形成的常识和认识事物的立足点消失了,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来重新评估世界和自我。”材料旨在说明进化论 A. 引起了身边事物的变化 B. 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局面 C. 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观念 D.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当一个19世纪的人接触到进化论后,突然发现自己几十年来形成的常识和认识事物的立足点消失了,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来重新评估世界和自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观念,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进化论引起了身边事物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进化论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局面,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D错误。‎ ‎22. “法拉第把人类文明提高到空前高度,把文明进程提前几十年、几百年,不能用金钱衡量其伟绩。”材料意在说明法拉第 A. 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学家 B. 致力于人类文明研究 C.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巨大 D. 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法拉第把人类文明提高到空前高度,把文明进程提前几十年、几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说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巨大,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法拉第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学家,故A错误。法拉第也没有致力于人类文明研究,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法拉第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故D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法拉第 ‎23. 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A. 内容更广泛 B. 手段更隐蔽 C. 沟通无阻碍 D. 主体更平等 ‎【答案】D ‎【解析】“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说明在互联网领域主体地位较为平等,故D正确;内容广泛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错误;手段隐蔽说法错误,故B错误;沟通仍有阻碍,故C错误。‎ ‎24. 近代诗人诺瓦利斯给自己的诗歌下了一个定义——进步的、普适的诗,他还认为其使诗歌生机勃勃而欢悦无拘,并使生活和社会富有诗意。该诗人的著作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古典主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进步的、普适的诗,他还认为其使诗歌生机勃勃而欢悦无拘,并使生活和社会富有诗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故A正确。现实主义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现代主义,不符合“生机勃勃而欢悦无拘,并使生活和社会富有诗意”,故C错误。古典主义,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D错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 ‎【名师点睛】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揭露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精神危机。‎ ‎25. 贝多芬在使用奏鸣曲、交响曲等古典主义音乐的标准形式创作作品的同时,还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更复杂感情的乐曲,比如:在交响乐中谱写表达人类意志力的乐曲等。这反映出贝多芬的音乐 A. 趋向于通俗易懂和大众化 B. 充满理性主义风格 C. 渗透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性 D. 风格已有转变倾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使用奏鸣曲、交响曲等古典主义音乐的标准形式创作作品的同时,还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更复杂感情的乐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己有转变倾向,即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趋向于通俗易懂和大众化,故A错误。充满理性主义风格,不符合“表达更热烈、更复杂感情”,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渗透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性,故C错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与影视艺术·贝多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1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我国的《大学》《中庸》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的观玩真理的生活。《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 一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材料二 怪不得维特福格尔说:“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上层阶级和最高官厅也 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加以奖励。但他们所怀抱的意义和西洋完全不同,这是千真万确的 事,谁也不能否认。”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谓同治六年,曾文正公方初定捻军回到上海,去就南京两江总督任,极注意于其亲自手创之江南制造厂,文正见之,大为欢喜。”容闳因劝其设立兵工学校,以期中国将来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大为文正所赞许。‎ ‎——摘编自维特福格尔《东方专制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与近代中西科技与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二者对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白然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与影响:中国人重视实用技术的探讨与经验总结,忽视理论和规律的研究,受儒家伦理影响明显,束缚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西方人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和近代白然科学的兴起。‎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加剧,统治危机加深;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军事和科技上的先进性;地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强烈民族意识的驱使。‎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并结合所学从中国人对待科技以及西方人对待科技不同特点,原因结合所学从思想、政治以及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列强侵略、政治危机以及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推动等思考回答。‎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对立面,浪漫主义画派在创作方法上反对新古典主义者那种冰 冷的理性描写和公式化、概念化的画风,鄙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规范和法则,强调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多从现实生活、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中选择惊人的事件作为题材,运用想象与夸张进行无拘束的描绘,构图以动荡变化取胜,色彩丰富、强烈,色调饱满、明朗,洋溢着激烈的感情。‎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材料二 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浪漫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朝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 ‎——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案】(1)特点:强调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以惊人事件为题材;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色彩丰富而强烈。‎ ‎(2)主要区别:浪漫主义重主观、偏重内心;现实主义偏重客观、重理性世界。‎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选择惊人的事件作为题材,运用想象与夸张进行无构束的描绘,构图以动荡变化取胜,色彩丰富、强烈,色调饱满、明朗,洋溢着激烈的感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个性特征;惊人事件为题材;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色彩丰富而强烈等方面概括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浪漫主义偏重内……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朝感性世界开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浪漫主义重主观、偏重内心;现实主义偏重客观、重理性世界等方面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元年,下了一道严令:各省荒地“限自康熙二年始,五年垦完。六年秋,请旨遣官严查。各省垦过地亩,如荒芜尚多,督抚以下分别议处”。这以后,康熙帝又规定了具体条例,把垦荒和人口增加与否,作为考核各级官员升降奖罚的基本依据。康熙帝说得好:“自古国家久安长治之谟,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咸丰亨豫犬之休。”康熙八年,他亲政之始,便下达禁止园地的命令:“朕缵承丕业、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比年以来,复将民间房地圈给旗下,以致民生失业,深为可悯。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这场公开掠夺民地的暴行,延续多年之后,终于被永久禁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执政初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执政初期农业政策的作用。‎ ‎【答案】(1)农业政策:提倡和奖励垦荒;抑制土地兼并。‎ ‎(2)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盛世”确立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限自康熙二年始,五年垦完。六年秋,请旨遣官严查。各省垦过地亩,如荒芜尚多,督抚以下分别议处”……把垦荒和人口增加与否,作为考核各级官员升降奖罚的基本依据……下达禁止圈地的命令,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康熙执政初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2)根据材料提到,国家久安长治之谟,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析康熙执政初期农业政策的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盛世”确立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康熙执政初期农业政策·内容影响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