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安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距今(2019年)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 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 形成礼乐制度 C. 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 出现早期国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玉礼器系统”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就有可能存在早期国家,D项正确;A项为商周时期,排除;B项,西周时形成礼乐制度,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氏族制度消失,排除。 2.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简表。这反映出当时 孔子 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老子 提倡“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墨子 倡导“兼爱”“非攻” 孙膑 强调“乐兵者亡” A. 各派均反对争霸战争 B. 诸子关注军事斗争 C. 诸子的主张渐趋一致 D. 民众渴求社会安定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兵强与天下”“兼爱”“非攻”“乐兵者亡”可见图表中思想家们均反对战争征伐,体现了民众社会安定的愿望,故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各派反对争霸战争,排除;思想家们反对战争,并非关注军事斗争,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诸子主张趋同,排除C项。 3.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 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 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 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 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中国古代数学家大都把自己的数学研究与《周易》、《周礼》的“九数”以及儒家的“六艺”联系在起。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 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 B.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C. 汇集诸子百家的精华 D. 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科技著作存在拟经化的特点,体现了儒学成为正统以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B、D两项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5.唐代科举考试中专设史科,通史即可入仕。皇帝还设立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使官修正史的行为制度化,此制为以后各朝沿袭。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 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C. 维护了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D. 推动史学成为独立学科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明唐朝非常重视历史和官修正史,唐朝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故A正确;材料只是说明科举考试内容中专设史科,不能说明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官修正史体现了统治者的利益,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一定具有客观性,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还设立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使官修正史的行为制度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商品经济推动城市繁荣 C. 守内虚外军事政策的实施 D. 消防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宋朝城市消防制度的发展完善,而消防制度的发展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繁荣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与宋朝的军事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消防队伍建设的发展属于材料中的表现,不属于原因,D选项排除。 7.如图可以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 君主专制被严重削弱 C. 政治统治潜伏着危机 D. 地方取消了省县建制 【答案】C 【解析】 图片材料反映的是明初的分封,特别是以防蒙为主的各封国,具有一定的独立的军事力量,由此给中央集权埋下了隐患,故选C项;明朝的诸侯王最终大多被削藩,没有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图示反映的是对地方的管理,不是中央官制,所以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明代地方没有取消省县建制,排除D项。故选C。 8.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 A. 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 B. 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 C. 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 D. 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藏书》被明清封建统治者搜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选项错误,《藏书》是禁书,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程朱理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反映当时 A. 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 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 D. 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 【答案】C 【解析】 材料“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体现的是清政府对魏源的《海国图志》并不重视,强调的是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C选项符合题意;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的说法在晚清时期是不符合史实的,当时仍然存在着天朝上国观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学者对清政府不重视外来学习的批判,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0.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职业 人数 职业 人数 国务总理 1 税务司 1 外交官员 16 冶矿技师 9 海军军官 16 经营商业 8 政界 3 医生 7 铁路官员 14 律师 1 电报局官员 16 报界 2 海关官员 2 教师 3 上表反映了( ) A. 近代教育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 B. 政府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C. 留学教育内容具有很强时代性 D. 清政府建立了近代化选官制度 【答案】C 【解析】 表格信息说明,回国留学人员从事外交、海军、铁路、电报、冶矿、商业等职业,这些都是当时社会实用性职业,说明当时的留学教育内容具有很强时代性,故C正确;A项中“解決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回国留学人员任职情况,不能体现中国政府教育体制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1.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道路 B. 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 C. 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D. 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篇文件分析了辛亥革命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是在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中共中央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是在1931-1934年王明掌握领导权期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作此调整的原因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完善 C. 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 D. 红军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答案】A 【解析】 根据“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矛盾,中共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团结抗战的需要,A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井冈山时期形成的,是为了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不符合题意,B错误;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 13.1937年后,大量企业及各种社会组织迁至内地;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成立国民参政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获得大量美械装备。材料总体上探讨的是,抗日战争客观上 A. 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开发 B. 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 促进了工业布局的改变 D. 减轻了美军在远东压力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现的是中国三个维度上的现代化进程,首先是经济上的现代化,“大量企业及各种社会组织迁至内地”,既保留了实现现代化的种子,又有利于消除地区上经济的不平衡,为中国整体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推动了政治上的民主现代化;最后是国民革命军大量美械装备的获得,推动了军事上的现代化;综上,故选B。AC只能表现材料的局部,反映经济上的现代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互动关系,无法得出D项结论,且其叙述本身也只能体现为材料的局部,排除。 14.建国之初,英国外交部估计,如果情况正常,中英之间潜在的贸易量将会翻番,况且香港的经济繁荣依赖于与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这种估计 A. 推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 导致西方对华态度发生逆转 C. 促成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D. 立足于承认中国的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 香港之所以繁荣是严重依赖于大陆的经济发展的。大陆与外界的经贸往来多依靠香港做转口贸易,因为大陆的巨大需求带动了香港,所以香港才稳定发展,英国外交部估计主要立足于承认中国的革命成果和发展的巨大潜力,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B. 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 C. 完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目标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集体经济明确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所有制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联产承包制实行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 A. 对外开放已经起航 B. 邓小平理论正式面世 C.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D. 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 【答案】A 【解析】 “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起航,故A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时邓小平理论尚未面世,排除B项;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设立经济特区还不能表明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排除D项。故选A。 17.“中等财富是最好的”是古希腊贤人们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万贯家财,但是都没有高贵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也不是有福气的人,只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守财奴罢了。这种价值追求 A. 有利于古希腊工商业发展 B. 表明古希腊人反对追求财富 C. 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 反映宗教信仰影响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人应该拥有高贵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重视人的精神追求,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根据“中等财富是最好的”可知,材料不强调过分追求财富,不利于古希腊工商业发展,排除A;材料不强调过分追求财富,但不是反对追求财富,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 18.“罗马人的办法是……不但把交易权、婚娶权和承继权给予愿入籍的人,而且还把选举权和任官权给予这种人,并且这种的授权其受者不限于个人,一个家族也可以受这些权利,不但如此,一城的人,有时一国的人也可如此得享罗马公民的权利。”由此表明,当时的罗马实行的法律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人“把交易权、婚娶权和承继权”等的授权给一个人,一个家族、一座城甚至一国的人,让其“得享罗马公民的权利”的做法与万民法相符,D项符合题意;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和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适用范围仅包括公民,其他外邦人没有同等权利,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9.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胡椒等传统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导致胡椒价格下跌,商人破产,这说明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此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1787年“制宪会议”是后来才叫名字。事实上,如果一起始就打着立“新宪”的主意,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代表都会裹足不前。2月份在纽约召集的国会(即邦联国会)已明令费城之会“唯一且特定的任务,系修改现行《邦联条例》”。这表明制宪会议召开前,美国 A. 旧体制更利于国家发展 B. 人民抵触资产阶级宪政 C. 人民大多认可邦联体制 D. 各州意见一致没有分歧 【答案】C 【解析】 根据“如果一起始就打着立‘新宪’的主意,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代表都会裹足不前。2月份在纽约召集的国会(即邦联国会)已明令费城之会“唯一且特定的任务,系修改现行《邦联条例》”,可知大多民众认可邦联体制,不希望制定“新宪”,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旧体制即邦联制不利于美国的发展,排除A;材料表明大多民众认可邦联体制,并非抵触资产阶级宪政,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各州意见是否一致,排除D。 21.19世纪西欧众多作家在“回归自然”号召的感召下,着力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奇异的大自然或远方的异域世界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这股文学思潮 A. 反映出民族文学魅力 B. 寄托了理性主义梦想 C. 突显了科技进步效能 D. 成就了浪漫主义辉煌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风格主要是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特征,深入挖掘人的感情世界,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根据材料“着力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奇异的大自然或远方的异域世界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民族文学指的是文学在该民族内部各地各集团的文化交流中碰撞整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的民族共性,A选项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情,与理性主义无关,B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与科技进步无关,未涉及,C选项错误,排除。 22.《共产党宣言》提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却指出:“旧式的起义……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正常赞同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暴力革命。而材料“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体现的是马克思这时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唯一手段,说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并非是唯一手段,但是不能说明马克思放弃暴力革命手段,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结论,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俄国的部分革命党人还是主张暴力革命的,排除。 23.1935年9月,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签订技术协议,规定美国无线电公司在研究、试验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给予苏联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录音、测量仪器及遥控仪器等设备的生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积极引进技术 B. 美国为摆脱经济大危机需拓展海外市场 C. 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的意识形态趋同 D. 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35年9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拓展海外市场,美国向苏联积极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实施于1928-193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美苏国家利益并不一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意识形态并未趋同;D 选项错误,美苏战事同盟关系的建立是在二战时期,此时尚未出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谈及WTO的作用时,有专家指出:“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 B. 在国际贸易纠纷中WTO偏袒贸易小国 C. WTO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 D. WTO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A 【解析】 根据“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更希望WTO来主持公道,故A正确;B不符合WTO的原则,排除;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发展中国家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士”被尊为四民之首,而“商”则居于四民之末。到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绅商”一词频繁出现。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成为致富的好途径。经商赚钱后,商人们把培养后人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晚清时期,捐输买官成为无缘科举及第的商人们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加明显,“弃士经商”蔚然成风。士商相混形成了绅商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在英国历史上,新贵族概念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英国封建贵族在经济上表现为从事封建庄园制经济为主,政治上表现为支持并维护王权。十六世纪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从他们中间游离出一部分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另外,十六世纪还有大批非贵族出身在的商人、手工工场主购置教会、王室的大量土地而成为新贵族。跻身贵族行列。这表明英国新贵族还是一个来源复杂,成分多样的“混血儿”。但他们在革命期间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英国社会政治影响深远。 --金卫星《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绅商”形成的途径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新贵族”的来源和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贵族”和近代中国“绅商”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 【答案】(1)途径:商人捐钱买官;士人经商。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社会的政治腐败;传统官本位思想(传统士农工商思想);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影响;甲午战争后近代化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政治民主主化;1905年科举制废除;实业救国思想等。 (2)封建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 特点:经济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社会经济进步);对当时社会政治斗争影响较大。 【解析】 (1)途径:根据材料“捐输买官成为无缘科举及第的商人们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加明显”可知绅商形成的途径是商人捐钱买官和士人经商。原因:根据材料“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加明显”和绅商转化的途径可知原因需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在这里需要注意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界线进行阐释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可。 (2)根据材料“英国封建贵族……从他们中间游离出一部分新贵族”、“十六世纪还有大批非贵族出身在的商人、手工工场主购置教会、王室的大量土地而成为新贵族”可归纳出英国新贵族的来源是封建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特点:根据材料“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可归纳出经济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根据材料“但他们在革命期间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英国社会政治影响深远”可归纳出特点是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新贵族”和近代中国“绅商”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需要从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 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观点:钱穆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会进步。 评析:钱穆指出中国传统制度偏重于法治,即制度化,一个制度传承时间过长,易出现弊端,为了弥补其弊端,不得不制定一个新制度。秦朝开创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传承。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西汉确立内外朝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确立内阁制等新制度,导致封建专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如隋朝开创科举制,唐至清代沿袭该制,并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如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据此可知,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的弊端,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解析】 根据“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可得出观点: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会进步。评析:首先,根据“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可知,钱穆指出中国传统制度偏重于法治,即制度化,一个制度传承时间过长,根据“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可知,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易出现弊端,成为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联系所学中央集权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的知识分析说明,也可从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的史实和影响分析说明。最后进行总结,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的弊端,意在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27.材料 五代十国是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关卡林立,役税横加,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凋敝。反乱思治、渴望统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荣出身微贱,深知民间疾苦。继位后以盛世先贤为榜样,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对国家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革。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减轻租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抑制寺院经济,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周世宗在位虽不到六年,但他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赵宋之世”的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荣。 ——摘编自刘铁男、赵辉《周世宗柴荣的经济改革策略考证》等 (1)根据材料,指出周世宗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影响。 【答案】(1)战乱频繁,赋役繁重,民生凋敝;反乱思治、渴望统一成为民心所向;周世宗深知民间疾苦,立志要有所作为。 (2)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实力;为后来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中“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关卡林立,役税横加,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凋敝。”、“反乱思治、渴望统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荣出身微贱,深知民间疾苦。继位后以盛世先贤为榜样,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对国家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革。”等信息从社会背景、人民要求、周世宗的个人因素等方面指出周世宗经济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中“首先鼓励开垦荒田……减轻租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抑制寺院经济,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赵宋之世’的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荣。”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统治、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实力、为后来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等方面说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他认为,真正的和平主义,如甘地所说的,不是“不抵抗邪恶,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恶”。他一生都在为黑人办事,建立各种委员会帮助黑人,参加各种黑人维权运动。1963年,他在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为了向国会施加压力,马丁路德金在首都举行盛大游行和全国大会,有来自全国的25万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群众大会。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他被誉为百年来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摘编自【美】达尔比《马丁路德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金倡导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分析马丁路德金的贡献。 【答案】(1)采用了和平的斗争方式:成立黑人维权组织;得到黑人和部分白人的支持;马丁路德个人的能力。 (2)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黑人的权益得到了保证。 【解析】 (1)通过材料“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恶”可以概括得出采用了正确的斗争方式;通过材料“建立各种委员会帮助黑人参加黑人维权运动”可以概括得出成立维权组织;通过材料“举行盛大游行和全国大会,来自全国的25万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群众大会”可以概括得出得到了黑人和部分白人的支持;通过材料“被誉为百年来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可以概括得出马丁路德金个人的能力。 (2)贡献通过材料“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黑人权益得到保证等角度概括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