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 一 选择题(共3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 A. “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 “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 “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 “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答案】A ‎【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隐士”反映的是道家的逍遥自在、无为的思想,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墨家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 ‎4.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二程朱熹的理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5. “汉帝国如何在一个非贵族的官僚体制中解决去君权的无限膨胀和肆无忌惮?……他在君王的脑门之上高悬了一个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天。”文中的“他”‎ ‎( )‎ A. 继承民本思想 B. 首倡天下一统 C. 背弃传统儒学 D. 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A ‎6.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 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B项错误;D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7.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排除.D由材料看不出,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8. 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 A.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 “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D.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以致用,担负起服务于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物质追求,A项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因此不正确,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 ‎9. 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 专制统治的加强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科考制度的影响 D. 思想控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妇女注重贞洁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贞洁妇女数量增加,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C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成为官府哲学,明初成为统治思想。从图中可见,贞洁妇女在宋代之后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相适应,故本题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政治·思想控制加强 ‎10.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11. 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陆九渊“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和走向现代化无关系,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 A. 柳公权 B. 怀素 C. 欧阳询 D. 颜真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吾师醉后倚绳床”,怀素喜欢醉酒之后再写字,而其他几个书法家均无此习性,再从书法的风格“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来看也是怀素的风格特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ACD三位书法家是楷书,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家的作品 ‎13. 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①“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②理学兴起,文人更注意内心修养 ③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残山剩水”画出现 ④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宋代吸取前朝教训,实行重文轻武策略,虽然降低了军队战斗力,却提高了宋代文学艺术发展水平,故①正确;思想上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反映到绘画艺术上来,故②正确;“残山剩水”画出现与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无关,故③错误,文化普及说法绝对,故④错误。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 ‎14.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 道家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有无相生”等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养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D两项错误,排除C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的特点 ‎15.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 个人的情感 B. 真实的景象 C. 多彩的生活 D. 繁盛的社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16.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 《诗经》 B. 《老子》‎ C. 《庄子》 D. 《离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以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比兴手法”“闪耀着南方文化的奇丽色彩”的信息可知该作品应该是屈原的,故D项正确;《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BC项与“比兴手法”“南方文化”的信息不符,故AB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 ‎1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 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 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答案】D ‎【解析】《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等。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宋词兴盛的基础。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社会黑暗,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清小说则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衰落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并非主要是表达的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自豪感。故ABC均符合历史事实,D项错误,故选D。‎ ‎18.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 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B.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C. 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答案】B ‎【解析】清代乾隆时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同光年间得以扬名,京剧也是民族瑰宝,即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19.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 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够遵守法律,但是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又随本性驱动行事,而不再自觉的遵守法律,这是因为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所造成的,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抨击智者学派们片面的强调人性而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几个选项是不能完整体现材料的主旨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是意在考查智者学派的缺点——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往往会造成私欲的泛滥、人欲的横行,这样必然也就会出现“道德”的问题,不过本题的其他几个选项的干扰性不大。‎ ‎20. “人从此认识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为自己有分辨万物的能力而感到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动和谐生活的主人翁。”材料中的“从此”是指(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殖民扩张 C. 牛顿力学体系 D. 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所以材料中的“从此”是指文艺复兴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殖民扩张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牛顿力学体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进化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1.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 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 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 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答案】D ‎【解析】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非比较接近,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也就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蒙娜丽莎》的确表现了人的美,也体现了对人的重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蒙娜丽莎》也的确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来体现了人的感情和愿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 图1 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   图2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A. 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 自然人性的复苏 D. 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1的中世纪教堂圣母子表情是呆板的,没有什么人情味儿,而图2中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和孩子都充满了人间的慈母与人情味儿,这是人自然而然的表情,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3. 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诗人借地势和水流的特点作比喻,分时异是小异,是表象,合处同是大同,是实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他们对世界、对物质、对意识的认识方法虽有差异,但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所以是殊途同归,万向趋同,排除ACD,所以选B。‎ ‎24.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②“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③“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④“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是苏格拉底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苏格拉底早于亚里士多德, “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是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人不是他人的工具”是后来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综上所述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 ‎25.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A. 社会思潮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传统文化影响 D. 社会上层倡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体现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ACD三项均未从经济的决定作用方面来分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达•芬奇 ‎【名师点睛】宋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和逐渐地壮大,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就是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作品多了起来。如宋代的话本和宋词的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戏曲艺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26. 导致下列左图向下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C. 基督教内部的腐败 D. 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左图当时德国的权力结构是金字塔形状,教皇处在权力的顶端;到右图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上升,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结果,据所学知ACD都吻合宗教改革的史实,路德、加尔文宗派都主张信仰得救,B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社会领域是错误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7.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样唱道:“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彼特拉克 D. 马丁·路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彼特拉克强调现世生活的享受,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CD三项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泰格拉 ‎28.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人文精神出现于智者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陶片不能体现出人民主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但不是成文法汇编,C不符合题意,排除;查士丁尼法标志着罗马法的已经成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9. 他自称是“知识的接生婆”,他为自由而殉道,他是哲学的化身。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他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他的名言有“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美德即知识”。‎ C. 他的死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他第一次在哲学意识上发现了“他我”。‎ ‎【答案】D ‎【解析】他是指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而非发现了“他我”,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苏格拉底的确是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的名言有“认识你自己”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的死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0.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与其思想本质一致的是 A. 王守仁“致良知”‎ B. 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C. 康德“思想自由”‎ D. 马尔克斯“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理性。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A是心学的观点,主张恢复人善良的本性;B倡导理性,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C提倡思想自由;D强调生命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第II卷 二 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22分32题18分)‎ ‎31.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 ‎【答案】(1) 原因: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 ‎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3)基本主张: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4)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或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从儒家思想主张与当时统治方式不匹配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汉代儒学经过改造后适应统治阶级思想统治需要角度来回答;第三小问影响从儒学的地位确立来回答。‎ 结合宋代理学和心学思想家来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君为主,天下为客”“‎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主张、民本思想以及经济主张”来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明清思想与儒家思想关系角度思考回答。‎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从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回答即可。‎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帅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摘自周一良昊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主张。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内外因素。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英法两国确立不同政体的认识。‎ ‎【答案】(1) 思想:批评共和制,主张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 因素: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影响。‎ ‎(2)特点:实行共和制,由总统掌握行政等大权。但总统除受法律约束外,还受内阁的制约。‎ 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无优劣之分;一个国家的,政体是由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决定的。‎ ‎【解析】试题分析:‎ ‎(1)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结合当时法国和英国的政治状况,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内外因素。‎ ‎(2)材料二、三出自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实行共和政体,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掌握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其权力还受到内阁的制约。第二小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各国政体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并无优劣之分。‎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孟德斯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